二战德军战斗机飞行员的补充与训练

二战德军战斗机飞行员的补充与训练


当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时,第三帝国空军拥有着数量相当可观且训练有素的各类飞机飞行员以及遍布各地区城市的50所航空学校,飞行员们战斗素质过硬又极富战斗力。虽然这支军队在经历了波兰、斯堪的纳维亚、法国和低地国家之战后饱受损失,在不列颠空战中铩羽而归,但是其战力仍旧十分可观,至少执行一般的战斗任务是不成问题的。在第一年的对苏战争中情况却大有变化:在这次相当不明智的侵略中,飞行员的补充似乎已经跟不上他们在前线的消耗了,尤其是战斗机飞行员的缺乏——他们的前线的损失速度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危险的程度了(巴巴罗萨行动开始后的半年内就有2200名飞行人员伤亡),特别是那些有着西线战役经验的老鸟们,这毫无疑问会导致空军战斗力的不断下降。也导致了德国空军最高统帅部对于战斗机飞行员训练的重视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当时一名战斗机或者俯冲轰炸机飞行员的训练时间约为13个月,包括150—200小时的飞行时间,一名侦察机或是轰炸机飞行员则有20个月的训练时间,其中包括220—270小时的飞行时间。

虽然如此,但是直到1942年,还有不少空军将领对于因大量培养战斗机飞行员而产生的各方面需求量增进的不满与抑制(根据1939年夏帝国航空部的命令,每所A2级航校拥有42架教练机,每所B1级航校拥有21架教练机,每所B2级航校则拥有30教练机,生产、维护、保养这些飞机将占用相当多的资源);好景不长,战斗机部队对于飞行员的需求很快就压倒了一切。一名飞行员要先在飞行员补充营受接受最基本的军事训练以及经过严格的体检等检测评估项目,随后有潜力的军士学员会升入A/B级航空学校,而军官候选人则会额外地参加空军军事学校(Luftkriegschule)进行战术、航空理论、军事领导等的相关训练,其余被淘汰的飞行员将会被转至地勤或伞兵部队继续服役。

二战德军战斗机飞行员的补充与训练

Ar- 96教练机

二战德军战斗机飞行员的补充与训练

BF109B双座教练机

二战德军战斗机飞行员的补充与训练

Fw44C 飞行员们在展开多机联合编队训练,摄于40 年8 月的波洛姆堡

在获得了飞行员证章后,选择加入战斗机部队的学员们会加入战斗机训练中队,通过飞行各种各样的老旧各国战斗机来进行初期训练——其中既有Ar 68、He 51、早期的Bf 109和法国D.520这样的经典型号,也有其他缴获的杂牌飞机。接下来学员们还要在战斗机学校JFS 中继续训练。最后,学员们被调往一线在各战斗机联队的战斗补充中队或者补充大队来进行一些较为安全的实战飞行科目的驾驶训练。这个训练的目的是让学员们在正式前往前线作战之前就能获得一些准实战经验。但是,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此训练单位是处于前线的空军官员的指挥下,而后者常常迫于上级要求尽快提供新飞行员的压力而缩短学员们在这一阶段的学习。

二战德军战斗机飞行员的补充与训练


获颁钻石饰的诺沃特尼,随后他就会被调往西线任教

起初这套训练制度运行得十分平稳,但随着战争的高强度消耗,飞行员老鸟的大量损失,这套系统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开始脱节了——资深飞行教官的数量不够了,这进一步使得本来就已经被压缩的训练时间进一步被压缩以至于部分补充大队部队的解散,并重新依据各战区分布,新建立了东线,南线,西线这3 个战斗机补充大队。总之就是一句话:前线战斗机飞行员的巨大损失造成了巨大的人员短缺,使得对于飞行员的需求剧增,导致新飞行员的训练小时数减少,进一步削弱了空军战斗机部队的战斗力使得形成了一个可怖的恶性循环。以至于1943 年春天所有的战斗机初级教导队以及相当一部分的战斗机学校都被合并改编为战斗机联队(JG 101-JG 109 战斗机联队)且从各战线抽调部分精英飞行员前来任教(大名鼎鼎的诺沃特尼就曾在44 年春担任驻法国南部的 JG 101 联队联队长同时兼任第1 战斗机学校的校长)以尽快培养飞行员甚至让飞行员在训练期间就直接作为作战力量投入实战。1944 年上半年期间德国空军昼间战斗机部队在面对训练有素的美军护航战机飞行员时遭受了惨重损失,美军的P 51 野马战斗机全面优于当时德军最好的现役战斗机,在此期间德国空军本土防空部队共有约2000名飞行员阵亡、失踪或受伤,如此巨大的损失使得德国空军不得不再次拼命压缩训练周期,加快培训速度,遭受相同命运的还有2 个重型战斗机(原驱逐机)飞行训练学校——它们也改编为准作战部队以加速训练梅塞施密特Bf 110 的战斗机飞行员了。

二战德军战斗机飞行员的补充与训练


曾任训练总监的科赫航空兵上将

还有一点,就是英国皇家空军经常在夜间对德国本土的轰炸也迫使帝国空军不得不对此作出应对;其中训练更多夜间战斗机飞行员和生产更多的夜间战斗机是毋庸置疑必须得到实施的两点。由于夜间战斗机飞行员的职责是在夜间战斗,这意味着相比他们那些在白天战斗的战友们,他们的训练要更加辛苦与耗费时间——因为夜间的气候条件不稳定,变化多端,极大限制了训练时间和训练效果。当然,更加重要的是,夜间能见度太低!最早的夜间战斗机飞行员训练学校建立于1941 年,到了第二年,更多的学员组成的夜间战斗机部队已经在德国南部组建了,如火如荼地训练着它们各自的夜间战斗机学员。在1943 年春季陆陆续续地有更多夜间战斗机联队被组建起来了。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盟军与苏军战机在德国的战斗机飞行员的教导部队中找到了它们最后的归宿。


本文节选自《帝国苍穹:二战德军昼间防空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