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evator Pitch:电梯演讲

传说乔布斯在苹果公司的电梯里问一个刚好与他同乘的员工:“你是谁?你在哪个部门?什么职位?主要职责是什么?”这个员工回答不出来,就被倒霉的解雇了。这个故事反映了乔布斯大魔王的“可怕”,满足了外界对于乔布斯的性格的窥探欲。其实电梯演讲是来自于麦肯锡曾经得到过一次沉痛的教训。麦肯锡曾经为一家重要的大客户做咨询,咨询结束的时候,麦肯锡的项目负责人在电梯间里遇见了对方的董事长,董事长问项目负责人:“你能不能说一下现在的结果呢?”由于项目负责人没有准备,麦肯锡失去了这一重要客户。从此,麦肯锡要求公司员工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把结果表达清楚,直奔主题。麦肯锡认为,一般情况下人们最多记得住一二三,记不住四五六,所以凡事要归纳在3条以内。这就是如今在商界流传甚广的“30秒钟电梯理论”或称“电梯演讲”。

Elevator Pitch:电梯演讲

电梯演讲并不一定就是在电梯里,在其他很多场合,比如项目路演、合作洽谈、创业比赛,甚至在企业内部沟通上,只要遇到需要一句话把项目介绍清楚的场合,都统称为电梯演讲。

张潇雨在他的《商业经典案例》专栏里讲述了电梯演讲的三个技巧。第一个是“输入——输出”句式,就是你做了一个什么动作(输入),获得一个什么结果(输出)。Uber的创始人卡拉尼克在早期跟别人描述Uber的时候说的就是:“你只要按下一个键,就会有一辆车来接你”。Facebook的创始人扎克伯格对于Facebook的描述则是“一个你输入某个人的名字,就能得到各种和TA相关的信息的东西”。这些简洁又引人注目的描述是大佬们跟我的区别。拿我这周五即将要汇报给老板的仪表盘制作项目进度举例,我就只能想出“收集各个渠道的原始数据,得到各种关键指标”这样贫乏的表达了。

第二个技巧是二维定位法,就是找一个大家很熟悉的事物对标,说出你做的事情跟它的区别是什么。很多创业者会说“我要做XX行业的Uber或者Airbnb”,但是这样是不够的,稍微修改一下加上异同点“我要做的是XX行业的Uber。不过比起Uber,我们的服务不需要那么紧急,频次略低,客单价要比Uber高一些,所以做一个交易平台还是很有需求的”,这样潜在投资者就会知道

第三个技巧是写新闻发言稿。这种方式很适合新东西,因为受众是第一次听说,新闻发言稿能言简意赅地把话说清楚,让大家听懂。而且因为新闻发言稿不能冗长,可以帮你辨别哪些是必须要说的,哪些是废话,有助于梳理自身的定位和传达产品价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