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搶科技人才花樣翻新挖人傾向“一鍋端”對應屆生“包住”

本報記者 李冰

“想走,卻也有顧忌。”

29歲的張成(化名)是互聯網金融科技公司科技崗位的小中層,由於白天太過於忙碌,所以與《證券日報》記者的電話交流選擇在了晚上。

疫情下,張成站在擇業的十字路口。他算是科技崗的“老人”,他們同行中大部分人,若沒有高薪、高職及廣闊的前途,想動的念頭並不大。疫情的蔓延讓他們固有的想法有了一些轉變。

“疫情對金融科技公司確實有影響,對我而言,銀行機構重點在於穩定,確實有了想走的念頭。”張成說。

但入職金融機構,對他而言意味著更大的“穩定”,但也會與“名利”漸遠。

張成也講述了幾個同伴的情況,大致類似。他們內心的掙扎從側面似乎也反映了一些金融科技行業人才的現狀。

他們內心的糾結,在獵頭眼中,似乎有答案。睿展人力資源有限公司合夥人鄭嬌莉從事金融科技類人才招聘多年,常年幫助金融機構“挖角”科技類人才,鄭嬌莉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坦言:“僅從薪酬福利角度看,銀行機構較互聯網金融科技類公司就沒有太多競爭力,但在當前環境下,銀行機構較為‘穩定’確實也頗讓一些科技人才‘動心’。”

銀行正在“大手筆”攬才

對入職者“包住”

當前的數字化轉型浪潮中,科技正在決定著銀行的未來。業內對於金融科技人才的搶奪也成了必然。

根據BOSS直聘研究院分析,數字經濟和先進製造業相關的產業在疫情中發揮了重大價值,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商用5G等領域成為關注的核心,這些新興行業對應屆畢業生的崗位規模較去年同期普遍提高1%至5%。

銀行機構對於科技類人才搶奪的說法,鄭嬌莉也表示認同,她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可以說,銀行機構對科技人才的需求一直都較旺盛。”

正如張成、鄭嬌莉所言,《證券日報》記者發現,截至目前已有多家銀行啟動金融科技類人才招聘。包括中國銀行、建設銀行、郵儲銀行、民生銀行、光大銀行、深圳農村商業銀行等,個別銀行甚至不僅重金攬才,還協助解決住房問題。

在3月份深圳農村商業銀行發佈的2020金融科技專場春季校園招聘公告中,深農商行開出的條件誘人。招聘崗位涉及信息技術方向、金融科技業務方向,其中包括軟件開發崗、產品經理崗等。

其在薪酬福利一欄註明,崗位薪酬由固定薪酬和績效薪酬兩部分組成。並專門表示2018年人均績效達20萬元,晉升機制為管理序列+專業序列雙通道晉升機制;此外,銀行還將提供行內週轉房及行內安居房,對符合相關政策及申請條件的員工,還將協助申請深圳安居房。並提供深圳農村商業銀行正式編制。

“相較於大的銀行機構而言,中小銀行機構對科技類人才吸引力較弱,招聘稍顯劣勢。但為了吸引人才,必然要下一些‘血本’。”鄭嬌莉坦言。

另外,國有大行對金融科技人才招攬也可謂是“大首筆”,4月3日,中國銀行發佈2020年金融科技人才招聘進行時的公告,招聘涉及信息科技類崗位超過1000個,實習生招聘崗位也超過500個。中國銀行總行、信息科技運營中心、軟件中心、中銀金融科技等都重點“攬才”。

4月13日,中國銀行再次發佈總行個人數字金融部社會招聘啟動公告,招聘職位是總行部門經理(信息科技),招聘人數為若干。

4月7日,郵儲銀行對外公佈“總行2020年信息科技部門社會招聘”,共計招聘88個崗位。而信息技術部門包括信息科技管理部、金融科技創新部、管理信息部、軟件研發中心及數據中心。

建設銀行於4月2日公佈分支機構春季校園招聘公告,28個分支機構除江蘇省分行僅需營銷服務崗外,其他分支機構招聘崗位中均有“科技類專項人才”,招聘人數已超3000人。

3月12日,民生銀行發佈2020年“未來銀行家”春季招聘公告,涉及30多個省市機構。3月27日,光大銀行公開招聘總行部門、子公司負責人崗位涉及總行私人銀行部總經理、副經理;總行數字金融部總經理、北京陽光消費金融總經理。

鄭嬌莉通過觀察認為,“架構師、AI方向、區塊鏈、大數據、雲計算等方向,仍然是現在熱門科技崗位。”

她進一步指出,“挖掘人才企業相對較為固定,第一類是互聯網龍頭企業,如BAT;第二類是互聯網金融公司,如螞蟻金服、京東數科、樂信、馬上消費金融等公司較多,在業內看來,上述公司不論技術還是產品方面都做得相對較好。”

對於鄭嬌莉所說的觀點,在中國銀行招聘公告中似乎可以得到印證,在其招聘公告中強調需具有3年以上工作經驗,曾任職於互聯網金融公司、金融科技公司、銀行、諮詢公司者優先。

有銀行“攬才”

傾向團隊“一鍋端”

此外,據《證券日報》記者瞭解,除了傳統的招聘啟事之外,銀行機構也在委託獵頭公司“挖角”高端人才。

上海德築企業管理有限公司專注於獵尋百萬元年薪以上的華人商業精英,其副總裁方玲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坦言,“目前許多傳統銀行在對業務、架構進行重塑,對科技類的人才與日俱增。確實有一些銀行機構委託我們從第三方金融服務公司或專門做軟件開發的公司(比如資管系統和銷售系統開發)中‘挖人’。”

有意思的是,之前銀行機構挖人可能是1人—2人,但據方玲講述,現在銀行機構招攬科技崗通常願意“挖角”整個團隊。“相對成熟的大型金融科技公司最受歡迎。這類企業的人才首先在基本素質和綜合能力上過硬,並且在原來的平臺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具有前沿的戰略意識和行業敏銳度。”

據記者深入調查發現,銀行機構對於此類中高層管理層的“挖人”是非常熱衷的,但獵頭的挖人過程並不容易,對於“挖角”高端人才的成功案例及成功率,方玲及鄭嬌莉並不願意向記者透露更多,卻直言不易。

據方玲對《證券日報》記者講述,“目前頭部互聯網金融科技企業的科技崗高級管理人才年薪可達千萬元。銀行機構想‘挖人’自然不易,且除了銀行機構,螞蟻金服、小米金服、京東數科等對科技人才仍有大量需求。行業內優秀科技類的高級管理人才供不應求是推高薪酬的主要原因。”

高薪當然是非常大的誘惑,但《證券日報》記者也注意到,經過疫情之後,確實也讓一些金融科技類人才心理上產生了一些變化,不止是普通科技崗位人才,對於一些管理層科技類人才心理上也在出現‘鬆動’跡象。

方玲表示,“目前銀行機構與互聯網金融企業在大數據總監崗位的年薪級別均可達百萬元以上。互聯網金融企業屬於市場化薪酬,同等級別的崗位相比之下,傳統的銀行機構的科技崗薪酬還是略遜一籌。”

“當前市場上能吸引人才還是以大平臺為主,但對於一些中高管理層科技類人才,有一些人開始傾向去銀行機構或持牌系金融機構。”鄭嬌莉稱,疫情影響經濟下行,他們往往認為,持牌機構發展的空間更大,對很多中高層高管來說,選擇穩定的機構是第一位。”

另外張成認為,銀行機構在人才、機制、文化等方面與互聯網金融科技公司截然不同,讓張成和他那些夥伴萌生怯意,“過去擔心不適應,怕會捉襟見肘,不去又怕錯過時機。”

對於張成所說的“時機”,記者從多家銀行機構的年報中似乎也可以窺探一二。

例如,招商銀行在年報中披露,將金融科技投入、市場化選人用人機制和薪酬激勵機制納入公司章程,並持續優化員工職業發展通道,加強金融科技人才吸引和培養,通過蛋殼平臺建立“平視、包容”文化,為創新發展提供了長遠的制度和人才保障。

中國銀行在年報中坦言,將加大複合背景人才、科技人才的招聘力度。

郵儲銀行更是在年報中披露目標,將加快數字化、敏捷化、場景化轉型,每年拿出營業收入的3%左右投入到信息科技領域。加快科技人才引進,到2023年底實現全行科技隊伍翻兩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