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愛寫作業,成績也不好還嫌父母嘮叨,應該怎麼辦?

大家好,今天麗麗說育兒跟大家聊一下,孩子不愛寫作業,成績也不好還嫌父母嘮叨,應該怎麼辦?

引導孩子做作業

孩子做作業還要引導?不是清理好書桌,放好文具就讓他去做嗎?當孩子做作業不能順利完成時,確是需要父母引導,超仁的媽媽在這方面就做得非常好。

孩子不愛寫作業,成績也不好還嫌父母嘮叨,應該怎麼辦?

個案:

超仁升上小學四年級了,這個學期老師開始讓同學做報告。寫報告是件非常好玩的學習方法。老師要求同學寫一個有關市區公園的報告。由於這是老師第一次讓學生獨立一個人完成一份報告,在開始時超仁有點不知所措。回到家後便向媽媽說出了自已的擔憂。於是媽媽便引導超仁應該如何去完成這份作業。媽媽告訴超仁首先確定主題,如:寫多個公園的比較,還是隻講一個公園?寫多個公園的話,就可能會辛苦些。超仁選擇了寫一個公園。然後,是寫公園的什麼內容,有什麼是超仁最熟悉的,超仁說是公園內的通道和環境,因為超仁常去那裡捉迷藏。於是超仁決定了這份報告是以公園的環境作主題。然後是如何蒐集資料、決定何種寫作方式等等。就這樣,超仁媽媽一步步地引導超仁完成這份讀書報告,當然父母只是從旁協助。

孩子不愛寫作業,成績也不好還嫌父母嘮叨,應該怎麼辦?

在做作業的過程中,有很多地方需要父母和子女一起學習的。什麼是有效的讀書方法,如何完成-道題目,子女有時會出現一些迷惑。不懂得“如何做”是孩子不想做作業的因素,在這個時候,父母應指出孩子可以如何去做,每條路會有什麼不同的結果等。當孩子知道他這樣做會有什麼結果,這樣孩子會更明瞭做作業的過程,不再感到傍徨了。另一方面,父母應該關注子女做作業的過程甚於作業的成績,因為真正的學習是在做作業的過程,而不是做作業後讓老師打下來的成績。

孩子不愛寫作業,成績也不好還嫌父母嘮叨,應該怎麼辦?

先難後易

有人認為要孩子好好地做作業,應該教他先做容易的作業,後做困難的,這種方法的用意是先讓孩子做容易的作業能夠令他有成功感,繼而有動力做較困難的。但我則認為應讓孩子先難後易。為什麼?請看以下的例子。

個案:

玉佩的英文成績一向不好,也將英文作業視為洪水猛獸,一直以來都是採取逃避的方法,在做完所有作業以後才做英文。每次都要花半小時以上,甚至有時一個小時還未做完,媽媽看著都感到辛苦,但苦無對策。有天,媽媽把這個情況告訴爸爸,爸爸想了想,便要求以後玉佩在放學回家後先做英文作業。開始時,玉佩一想到先做英文作業便感到辛苦、想法子逃避,但有媽媽邊堅持邊哄,情況漸有好轉。一段日子之後,玉佩的英文成績已有了不少進步,同時,做英文作業也沒以前感到吃力了。更令媽媽驚奇的是,玉佩整個人都比以前更積極,很多時候都不怕挑戰,自信心明顯增強了很多,為人也成熟了不少。

孩子不愛寫作業,成績也不好還嫌父母嘮叨,應該怎麼辦?

看到這裡,各位父母是否不明白為何玉佩會有這種改變?其實,這裡有兩個因素。

第一,剛開始做作業時的精神和體力狀態都是最好的,在這個時候做難度較高的作業會有較好的效果。相反,當做到最後時,孩子可能已感到疲累,在這個時候才去做最難做的作業,又怎麼會做得好呢?最常見的情況是隨便應付過去就算了,根本不會細心理解當中的意思。連作業都做不好,我們又怎能要求他在考試時有好成績?或者會在日後喜歡這個學科呢?若有的話都是自欺欺人罷了,所以我們應讓子女還在最佳狀態時應付最大的挑戰。

孩子不愛寫作業,成績也不好還嫌父母嘮叨,應該怎麼辦?

第二,當我們的前面有塊大石擋著我們的去路時,我們會如何處理呢?掉頭走,還是征服它爬過去?掉頭走的話,我們永遠都不能走過去,永遠不能成功;相反,我們努力爬過去,則我們征服了擋路石,有能力再往前走,離成功又近了一步。做作業也是一樣,未做英文作業,害怕永遠還存在。只有把它做好了,心情才會輕鬆起來。

孩子不愛寫作業,成績也不好還嫌父母嘮叨,應該怎麼辦?

在這裡讓我再舉個例子:小寶在這天拿著不合格的成績單回家,老是擔心被爸爸罵,總是不敢把成績單給爸爸看。一連三天過去了,最後,到向學校交回成績單的日子,小寶不得不把成績單給爸爸看。當然,小寶受了一頓責罵。為了此事,小寶擔心了四天,在取了成績單後,小寶知道被爸爸罵是避不過的,第-天便向爸爸老實交出了成績單。一頓責罵之後,第二天已沒有什麼事了,而不合格對小寶造成的包袱在第二天便釋放了。相對情況一,小寶在精神上緊張了四天是否不值得?所以,當我們面對困難的科目時,我們完成了它,便等於放下了心中的一塊大石,心中舒暢多了。剩下較容易的,即使是體力比不上之前,也能應付得好,因為完成困難的作業帶來的成功感可以增加我們的氣力。當我們每次戰勝了困難,都會增加不少本身的自信心,日後面對其他的困難也有較大的信心去克服。這就是玉佩自信心增強、做事積極的原因。

孩子不愛寫作業,成績也不好還嫌父母嘮叨,應該怎麼辦?

嘮嘮叨叨

嘮叨不絕是不少父母經常出現的毛病,也可以說是通病,但這通病卻害了不少少年人。

個案:

紅紅:“文浩,你媽媽是不是常噦嗦你做作業?”文浩:“幸好,我媽媽這兩年沒有再噦嗦了。問這個做什麼?是不是你媽媽也常噦嗦?”紅紅:“就是。近來有兩次測驗的成績都不太好,她便更噦嗦了,‘紅紅,你在做什麼,還不快點做作業?”“紅紅,你做完作業沒有?’本來是在拿書包想做作業的,但一見她在催促,就煩,就不想去做了。我自己會去做的嘛,用不著她來噦嗦。”

文浩:“你有沒有告訴她,你自已會去做?”紅紅:“我對她說:“請你不要提醒了,我自已會去做的。”她就會說:“還講,你前次的測驗成績這樣差,還不是貪玩去了,我不提醒你,我看你的成績會更差。’真是煩死了。不想做作業了。”

孩子不愛寫作業,成績也不好還嫌父母嘮叨,應該怎麼辦?

嘮叨是大多數父母的通病,父母在噦嗦子女做作業時應反過來想想,終日被父母噦嗦又怎能集中精神做作業?只要孩子開始準備做作業,父母就不應再繼續噦嗦了(更切忌重提他以前考得不好的舊事),因為過多的噦嗦只會令子女心煩,造成情緒波動,或根本充耳不聞。父母嘮叨子女原是出於一片好心,但這也是對子女不放心的表現,把他看成沒有自己就不行的樣子。長大的子女會認為這是不信任的表現,大大傷了他們的自尊心,反叛也常是在這種心態下發生的。對待開始懂事的子女應該讓他們知道做作業是他們自己的事,他們應自動自覺去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