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坟场”阿富汗,地方不大,为何让众多列强折戟沉沙?

在亚洲,有这样一国,国小力弱,但是却被称之为“帝国坟场”。荣获如此赞誉的便是亚洲内陆的小国阿富汗了。

历史上,不管是大英帝国,还是俄罗斯帝国,又或者是其后继者苏联,都不乏有着在阿富汗的小山沟里翻大船的痛苦经历,就是全世界人民羡慕的美利坚,也不得不在阿富汗悻悻而归,原因何在?又或者其中有什么曲直?

这就要从殖民时代说起来了。

历史上的阿富汗

众所周知,今天的阿富汗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压根就没有发展起来,经济更是以农业为主,不过熟悉亚洲地理的都知道,阿富汗大多属于山区,发展农业也是够呛,帕米尔高原什么时间适合种植粮食了?

说起来阿富汗的历史可以说是一部被外国蹂躏的血泪史。话说阿富汗历史也是相当长,最早可以上溯到波斯帝国时期,公元前6世纪的居鲁士大帝远征时阿富汗开始并入波斯。

后来历史上鼎鼎大名的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后又并入马基顿帝国,也不是阿富汗墙头草,实在是亚历山大大帝武力强盛,打又打不过,跑又跑不脱,只好投降了。

再后来,亚历山大死后帝国三分,什么塞琉古王朝,大月氏,贵霜帝国,突厥,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花刺子模帝国你来我往,打得不亦乐乎!

然后亚洲大陆的“蒙古旋风”来临,阿富汗在所难免,相继为蒙古帝国,伊尔汗国所统治。帖木儿帝国兴起后又归属其统治,在中古时代说阿富汗是三姓家奴没有啥子问题。可想而知,战争对于阿富汗人民来说,应该是比较稀松平常的了。


“帝国坟场”阿富汗,地方不大,为何让众多列强折戟沉沙?

阿富汗地理位置


不过你要说这样的阿富汗就够惨的话,那么近代以来的阿富汗就是没有最惨,只有更惨。。。

近代英俄逐鹿和英国三次入侵

历史上,俄罗斯为了寻找出海口一直在四面出击,19世纪俄罗斯帝国由于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弄得灰头土脸,然后调转头对付中亚的一干汗国,结果实在是意想不到,在克里米亚被欧洲大佬暴击的沙俄居然进展得相当顺利,以至于在19世纪60年代手更是伸向了远东的大国清帝国。

不过英国人一看形势不妙,俄国人又在动歪脑筋了,这是要从中亚打通向印度洋的康庄大道啊!要是让沙俄得逞,英王“皇冠上的明珠”印度也会受到严重威胁啊!毕竟俄国人作为欧洲宪兵镇压欧洲1848年革命的场景还在历历在目,俄国人是很有点能量的。

所以,英国人不等不靠,在1839—1842,1879-1880,还有1919年三次入侵阿富汗。不过作为日不落帝国的英国实在是脸面有点挂不住,三次都是兴致勃勃而去,灰头土脸而归,实在是有失英伦绅士的风范。


“帝国坟场”阿富汗,地方不大,为何让众多列强折戟沉沙?


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你再熟悉一点中国历史的话,你应该可以发现一点端倪,英国第一次入侵阿富汗的时候正好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时期,中国人在面对一到二万的英国兵而发出“非兵力所能制服”的时候,在阿富汗的深山里,英国人正在经历失败,而且是败在一个不发达的弹丸小国手里,当然其中也有俄国势力的角逐有关,不过清帝国的花架子由此可见一斑。

早在19世纪30年代阿富汗还在经历旷日持久的内战时,北方的俄罗斯帝国和南方的英国就对阿富汗垂涎三尺了,在俄国看来,南下印度洋,夺取暖洋出海口,阿富汗是必经之地。

对英国来说,阿富汗是对抗沙俄南进的桥头堡,更是英国势力进入中亚的必由之路,所以英国殖民者为与沙俄争夺中亚的控制权,不惜三番五次出兵阿富汗,也不是吃饱了没事干的,实在是战略要地,当然得抓在手里了。

下面是英国人的战绩:

第一次英阿战争:阿富汗全国都拿起武器反抗英国的入侵,英国侵略军1万多人在撤退途中多次遭遇阿富汗人民的伏击,全军覆没,英国人唯恐再次遭遇惨败,于是在侵阿三年后慌忙撤回印度。

阿富汗人民大获全胜,经历这一战,作为世界第一列强的英国此后30多年未敢再次发动侵略阿富汗的战争。说是一战打出几十年和平也比较贴切。

第二次英阿战争:话说估计英国在19世纪指哪打哪,实在是比较无敌,长此以往,二杆子精神再次爆发,又去打打阿富汗。

19世纪70年代,英俄两国不断在阿富汗南北两翼进行侵略扩张,英国不能容忍阿富汗倒向俄国,所以1878年一支3.5万人的英国殖民军再次冲入阿富汗。

本来这次出兵多,万无一失,阿富汗政府向沙俄求援,沙俄重心一直在欧洲,所以不太可能在阿富汗和英国摊牌,所以一时间,阿富汗难以抵抗英国的入侵。

还被迫签订了《甘达马克条约》

,不过却意外的激起了阿富汗国内的一片义愤,英国也小看了阿富汗人民的抵抗精神,在阿人民的打击下,英殖民军到处挨打,1881年,殖民军放弃了阿富汗退回印度。

第三次英阿战争: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印度民族主义高涨,而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并且陷入了内战的泥潭,无暇他顾。而阿富汗此时开始作妖了,宣布阿富汗独立,并且不承认外国任何特权,关键还采取联苏抗英的政策。

所以,英国不得不动手了,不管是出于干涉俄国内战还是教训不听话的阿富汗的目的。


“帝国坟场”阿富汗,地方不大,为何让众多列强折戟沉沙?


英国人还是老样子,派出了三四万军队入侵阿富汗,虽然阿军武器很落后,不过阿军抵抗英勇,战略得当 ,而且印度后院起火了,英国人被迫放弃了继续作战的意图,阿富汗近代抗英战争取得了完全的胜利。

苏联入侵阿富汗

到达二战后的冷战之时,阿富汗又成为美苏两大霸权逐鹿的关键点。

70年代美苏争霸演变为苏攻美守的战略态势,苏联继承了老沙皇的衣钵,企图以阿富汗为南下的基地,进而打通陆上通道直下印度洋。

威胁中东产油区和迂回包围欧洲,并与其太平洋战略互相呼应,最终实现其世界称霸的目的。

可见,苏联悍然入侵阿富汗决不是偶然和局部的行动,而是它全球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

简单说说苏联入侵阿富汗的经过,70年代前面说过了,在美苏全球争霸的战略对抗中苏联属于进攻阶段,而这个时候,阿富汗领导人

阿明上台,又试图和美国改善关系,苏联担心失去对阿富汗的控制,于是可以说是镇压“布拉格之春”的翻版,还是老套路,采取突袭的方式入侵阿富汗。


“帝国坟场”阿富汗,地方不大,为何让众多列强折戟沉沙?

苏军坦克开进阿富汗


战争刚刚开始,苏联就遭到了全世界一致的声讨和强烈谴责。不过刚开始的时候进展着实顺利,阿明的10万军队在苏军面前基本没有战斗,直接缴械投降,归顺了苏联扶植的卡尔迈勒政权。

不过很明显阿富汗的中流砥柱很明显不是阿明的酒囊饭袋政府军,真正又臭又硬的是阿富汗的抵抗组织,苏联派遣大军进行清剿,结果越清越多。

在1981年数个阿富汗反政府武装联合成立了阿富汗圣战者伊斯兰联盟,开始和苏联展开持久战,苏联深陷侵阿战争泥潭。

结果旷日持久,边打边谈,边谈边打的战争让苏联在政治,外交,财政方面负荷过大,阿富汗倒是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很有再陪你练上十年的感觉,苏联开始吃不消了。

1989年,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接踵而来,镰刀锤子坠地,同时也为苏联不堪重负的侵阿战争悲剧画上最后一个凄凉的音符。

世界格局大变,两级格局崩盘,其实也不能说阿富汗这样的刺头在其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但是最少也是加速了其生命周期,无愧阿富汗

“帝国坟场”荣誉称号。

美国入侵阿富汗

话说庞大的苏联解体后,美利坚一家独大,顿时感觉没有对手了,无敌是多么的寂寞,于是乎就开始全世界找对手,看谁不爽就打谁,说谁流氓谁就流氓,不服还不行,因为打到你服为止。

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的殷鉴不远,2001年,美国也是找了一个反恐的名义对阿富汗动手了,理由是对付基地组织和塔利班武装,不过我记得本拉登不是在巴基斯坦死的吗?

不过美国侵略阿富汗也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军费花费1万亿美元,实际作用却是得不偿失,一直到2014年奥巴马才宣布阿富汗战争结束可以说是深陷战争泥潭13年。


“帝国坟场”阿富汗,地方不大,为何让众多列强折戟沉沙?


相比苏联来说,美国还是有所进步,至少打的是一场高科技的战争,人员伤亡的确相对较少,不过这都是真金白银打造出来的。

其实有点难以理解美国为什么要去打阿富汗,去打伊拉克其实还比较好想,实在是萨达姆不听打招呼,阿富汗有什么,除了一堆穆斯林,唯一庆幸的是当初本拉登叫嚣美国入侵阿富汗会像苏联一样崩溃,然而事实上并没有。

结语

纵观世界历史,从小亚细亚奥斯曼老家说起,在到中东阿拉伯世界,再到南亚次大陆,接着东亚,在世界殖民历史上或多或少的都在西方列强的入侵之下显得有点力不从心,唯独阿富汗才有坚韧不拔之志。

相比于“西亚病夫”奥斯曼,阿富汗经历的战争一点不少,不过奥斯曼早就烟消云散,不知所踪,阿富汗至少依然坚挺。

相比于伊斯兰世界的一盘散沙,阿拉伯世界连以色列都搞不定,还要被以色列反推,反观之阿富汗面对的都是英美苏大佬级别的,也可以算是伊斯兰世界骨头比较硬的存在了,起到了表率的作用。

其实,在世界殖民史上,反对外来入侵的战争中取得完全胜利的国家不多,非洲的埃塞俄比亚算是一个,不过埃塞俄比亚面对的是意大利,对比一下阿富汗的对手,你就会发现根本就不是一个数量级的,反而衬托出阿富汗在近代历史上的惊艳绝伦的表演,不得不说让人眼前一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