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往事:民以食为天乃生存的本能

让我们一起倾听亲历者的故事,感悟历史中的人、人的历史……

民以食为天乃生存的本能

与城里不同,农村虽缺粮,但资源比較丰富。刚到农村时就发现农民干活的同时,也在不停的寻找可吃的东西,干到哪儿,吃到哪儿。第一年,老乡也让我吃,我都借故推辞了。一方面是因为肚子不饿,另一方面心里还留有雷锋,刘文学……的形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一年过去了,肚子饿的难忍,见什么都想往咀里放。请教了农民,知道路边的野豆角可食用。只是野豆角长着很长的毛,虽能充饥,但嚼在咀里真不是滋味。农民觉得我很可笑,教导我说:咱们人都是"土地社"的了,吃自家地里的东西没关系,只要不往家拿就行。我试着接过了她们递来的“甜杆",竟和甘蔗一样甜。

原来民以食为天实乃生存本能,在吃不饱肚子时也就顾不上精神境界了,真如同“一夜回到人之初"。我对田里能吃的东西越来越感兴趣了,生活处处有学问,经学习,发现这吃法还大有讲究。就以玉米为例,刚拔节时吃"甜杆"(即玉米杆),以没长玉米的杆最甜。长出小玉米后吃"珍珠米",小玉米尚未灌浆,连核一块吃香脆可口。玉米灌浆后,嫩玉米要烤着吃,连皮埋在火堆里,火堆灭后,扒出玉米来,咬一口满咀甜浆。熟透的玉米只能煮着吃了。

十七,八岁正是长身体时,总要想法子把肚子填饱。这天,下工回到知青点儿,就见一群男知青围在院子里忙着。中间一个台子上躺着我们养的那只270斤重的大肥猪,猪早已气绝身亡,边上一个大瓦盆里盛满一盆猪血。没有农民指导,炊事员无师自通的把四个猪蹄上的皮切开一个口子,用火熥条从破口处熥进去,一下下将猪的皮和肉分开,再从破口处向里面吹气。小伙子们轮着吹,不一会儿猪皮就像气球一样涨起来,据说,这样是为了退毛。可惜当晩太累了,没能等到看退毛就睡了。

第二天一早,大家都分到了香喷喷的猪肉。以后一连几天上顿下顿吃猪肉,猪下水……有的男生都吃吐了。

猪吃完了,下一个轮到了护院的狗。知青在院里养了一只小狗叫赛虎,一年多后赛虎长成了一条大狗,见到知青下工回来,总会围着大家撒欢,使枯燥的知青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眼下人都没的吃了,拿什么喂狗呀?于是赛虎也入了知青的肚。再接下来,听男知青们得意的讲,乘女生们熟睡的时候,民兵队长家的狗也成了他们的盘中歺。

此时的知青点儿怎么看怎么有点儿聚义厅的味儿。

突破最后一道底线

知青食堂撑不下去,解散了,今后吃饭的问题要自已想办法了。知青们自愿结合分成小组搭伙过日子。

除去几个病退的知青,余下的三十多人分成十几个组。一年前还显羞涩,腼腆的一群孩子,如今己发育成一群小伙,大姑娘,其间不免有些男女生借机搭伙过家家的,但大部分是男生组合和女生组合,我和同班外号樊胖的女生结成一组。知青院内开始垒灶支煱,我也借了辆老乡的自行车,到距村一百多里外的姐姐家取回一口大锅,学着别人的样支起锅灶,拾好柴禾,只等有米下锅了。

此时,大多数农民家也断了粮。孩子们放假了,每天一早,一群群学生结成伴,背着粪箕子,手拿薅锄到地里觅食,花生地刨花生,白薯地挖白薯,玉米地掰棒子……。此时是护秋队最忙的时节,农民们以社为家,没吃了,自家地里取,护秋队也只能睁只眼闭只眼。

我是第一次加入游击队参加扫荡,为此还精心设计了装备。知青没有粪箕子之类的农具,必竟也是心虚不願让人看到,我找了件弟弟的破制服,光身穿上,在腰里扎了根草绳。身高1米66的我,只有92斤重,这样一打扮,上身就多出个大布袋。打扮停当,我和樊胖上路了,想到为了生存,连最后一道底线也要突破了,心中不由生出几许悲凉。

第一次采粮非常顺利,村子里地那么多,想遇到护秋队都难。记不清毛茸茸带着皮的玉米抱在怀里什么滋味了,反正回家煮熟的玉米还是满诱人的。

十七,八岁的小伙子们有着极强的生存智慧,一旦潜能被挖掘出来,便会产生巨大的创造力。尤其是沾了爱情边的小伙,为了让心爱的姑娘吃的更丰富,他们釣小鱼,叉蛤蟆,烤蚂蚱,燒蚕蛹……日子越过越红火。

我是我们队知青仅有的四个高中生之一,难免受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影响更深,常会为想到"未来"而担忧。看着弟妹们每天过得无忧无虑,很受感染,他们豪爽,乐观,江湖气很浓,我觉得他们非常可爱,和他们生活在一起用一个字形容,就是爽。我也学着他们把“未知的明天放下",大家同乐。

日子在平淡中一天天渡过,有时会突然冒出一个古怪的想法:这是不是与共产主义接班人的条件渐行渐远了?偶然遇到村里的小学教师,他讲到了"物质是第一性,意识是第二性"的,从此彻悟,也就不再纠结了。


知青往事:民以食为天乃生存的本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