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我们有一天会被粮食困扰吗?

一场新冠疫情,滋生出很多的社会问题:一个国家有没有向心力,一个政府有没有执行力,一个公民有没有基本功德意识等等,都在这场疫情中体现出来。


“民以食为天”,我们有一天会被粮食困扰吗?


问题缘起

前些日子,由于泰国、越南、俄罗斯等国家相继宣布禁止本国粮食出口,引发了大家对于我们国家粮食是否能够做到自足的担忧,大家的担心理由很简单:我们国家人口众多,世界第一,每年都要进口粮食绝对数量也不少,现在人家把米袋子扎紧了,我们的粮食保障是否会有问题,于是有些出现了超市疯狂抢购大米的浪潮,超市里的米面货架像洗过一样干净。这个时候,国家有关部门都纷纷发表各种讲话,告诉市民中国的米袋子是安全的,粮食储备是充足的,粮食自给是有保障的,其目的就是让大家不要出现恐慌性购买,从而保证社会运行稳定。

尽管如此,我们不禁还是要问一句,中国的粮食自给到底有没有问题呢?我想谈谈自己的看法!

“民以食为天”,我们有一天会被粮食困扰吗?

农村土地抛荒弃耕问题不少见!

本人的老家在江西农村,记得小时候我们村的山坞旮旯里,凡是能够种水稻的地方都会种上水稻,哪怕巴掌大的一块地,也都不可能让它闲置,除非确实没办法耕种。至于位置比较好耕作条件不错的农田,就更是会充分利用,一般都会种上两季,因为那个时候在家吃饭的人多,粮食产量也不高,耕地又少,尽管如此,那时候也能做到粮食自给(种田的人买粮食吃是不现实的)。现在的情况完全变了:农村的青壮劳动力都外出务工,家里留下的都是年幼的孩子和年迈的老人,所以,山坞旮旯耕地弃耕现象还是比较多的,而且现在基本上没人会种两季水稻,一方面劳动力有限,另一方面种田的成本不管增加,粮食的价格相对平稳,大家对多打点粮食少打点粮食也不会太在意。


“民以食为天”,我们有一天会被粮食困扰吗?

城市周边耕地不断减少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不断的扩容延伸,城市周边的优质耕地也在不断的减少。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他们需要一个避风的港湾,需要一个能够歇息的场所,导致房地产市场持续不断蓬勃发展,城市建设用地本来就是有限的,于是城市这根竹编不断向其周边扩展延伸,于是一亩亩农田成了城市建设用地,原来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被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楼所取代,原来的“风吹麦浪”被广场写字楼取代,原来巴掌大的市中心发展到现在的三环四环五环六环......


“民以食为天”,我们有一天会被粮食困扰吗?


经济作物的耕面积还是对粮食的播种面积有一定的影响!

市场经济,一切跟着市场走,这是个定律!现如今,确实有很多农民为了获得更多的收入,将原来的种粮食的改种其它经济作物,这对粮食生产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民以食为天”,我们有一天会被粮食困扰吗?


相信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粮食亩产的不断提高,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我国耕地不足和不断减少的问题,相信我们国家一定会把米袋子管的牢牢的!毕竟十四亿张嘴的吃饭问题,真的不是一个小问题。

结语

“民以食为天”,愿天下人都能温饱无忧!

注:本文所用图片均来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