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電影解析:她殘忍虐殺八人,卻在悠揚笛聲中安然死去

本文為一篇影評。如要用一句話總結,我只想說:

woc,這個片子太牛了!


老電影解析:她殘忍虐殺八人,卻在悠揚笛聲中安然死去


影史上關於復仇的故事太多,男人的,女人的,有的勝在故事曲折,有的勝在手段痛快,但如這部電影這樣充滿野心又穩步佈局的講述故事的,並不多見。

故事主要講述的是鄉野婦女金福南在受盡壓迫後被逼屠殺全島的悲劇,但這個悲劇的開篇和結尾,卻都不是金福南。影片名採用的詞彙“事件始末”十分概括全片精神,這不是一個單獨的社會事件,反而點點滴滴,皆有其來由。


老電影解析:她殘忍虐殺八人,卻在悠揚笛聲中安然死去


一、人物設計

故事的視角,從福南小時候短暫的玩伴海媛展開。


老電影解析:她殘忍虐殺八人,卻在悠揚笛聲中安然死去

都市女性海媛

影片的前十分鐘聚焦在海媛苦悶的都市生活中。海媛的職業、獨居生活、遇到的憋屈事,短小的篇幅給觀眾塑造了一個冷漠自私的“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形象,在壓抑沉悶的鏡頭語言下,我們看到一個漂亮而蒼白的都市女性,無聲地忍受著環境的壓迫,又無聲地向社會釋放著惡意。

緊接著,鏡頭轉向大海。海媛逃離城市,來到兒時待過的一座海島上。正是在這座島上,將展開關於金福南的悲劇。

但影片關於金福南這個人物的進入視角有一點圓滑的技巧。本是海媛回憶中的兩個少女,銜接上了福南的回憶。自此影片的敘事基調有了略微調整,從原本沉悶的都市節奏轉換到了鄉村的頻道,但這裡並非由暗到明,只是仿若用調高的嗓門掩飾抑鬱的內心,人物內外的情緒張力陡然加大。


老電影解析:她殘忍虐殺八人,卻在悠揚笛聲中安然死去

少女的情誼


島上的居民不多,可以區分的陣營為:受害者(福南和女兒小燕),加害者(四個男人),曾為受害者卻助紂為虐(老太太團隊),和旁觀者(唯一的老頭)。外來的海媛到來之後,在這四個陣營中來回切換,形成奇怪的平衡。直到故事的最終,受害者爆發,復仇的力量使加害者及其幫兇惡勢力被全部消滅,旁觀者也失去功用溘然長逝。

與開頭相呼應,影片的最後五分鐘鏡頭又回到了海媛孤獨的都市生活。影片片尾曲之前的最後一個鏡頭恰反應這種平衡消失後及其哲理的意味,在昏暗的房間裡,海媛打開身體平躺在地板上,身影淡出,取而代之的是相似輪廓的大海中一座孤島。

這樣,影片完成了人際關係的封閉,營造出一種壓抑的、令人無法逃脫的命運感。從而迫使觀眾叩問內心:是什麼讓人活成了這副模樣?


老電影解析:她殘忍虐殺八人,卻在悠揚笛聲中安然死去

人體的輪廓和孤島


二、故事裡的隱喻

1、性

毫無疑問,影片的主旨討論的是一個與性有關的話題。

以孤島為樣本,可以做出相對容易的分析。

假如把島民按照年齡分層,可以發現島上的老齡層是女性化的,而壯年則男性佔優勢。

性別配比的巨大落差導致這兩個年齡層都存在著嚴重的性飢渴,具體表現在加害者陣營的男人個個不懷好意,強姦、家暴、亂倫層出不窮,而老太太們明知這些罪惡卻不加阻止甚至習以為常、淪為惡的幫兇。而影片不斷向觀眾暗示這個終極原因。從四個男孩欺負少女福南,到老太太聊天時談及男人們死的早、女人曾輪流拉痴呆老頭回家的片段,無不透露著島上性失衡帶來的混亂和罪孽。

福南本人的悲劇,更直接與性相關。從她少女時被欺辱,懷孕卻不知孩子的生父,到她嫁人後仍要忍受小叔的凌辱,因為不堪忍受女兒承受相同的命運憤然出逃,再到最後爆發時虐殺丈夫的細節,無不是與性暴力和性失衡有關。


老電影解析:她殘忍虐殺八人,卻在悠揚笛聲中安然死去

被落下的海媛和即將被屠殺的島民


而性的相對面,則是權力。儘管性失衡的陣營是在兩性之間交替發生的,但權柄卻從未離開過男性這一邊。這是非常現實又荒誕的一面,即使是男性人數式微,女性集體強大的時候,女人們掛在嘴邊的也是“還是得需要男人啊”,因此把自己貶低為奴隸和工具人,在受盡屈辱後認為這才是女人的命運,並強迫後代女性同樣遵從。

2、符號

影片也採用符號化的隱喻。

比如鐮刀,指向島上的權力,福南在看到丈夫猥褻女兒小燕時曾衝動拿起過鐮刀,最終卻隱忍放下,直到最後的爆發,鐮刀直接成為團滅島民的兇器,這層不用說了;而老太太團隊中的姑媽被追殺時也一直拿著鐮刀,象徵著她們掌握的權力,但姑媽砍向的是她的幻覺,並最終無力反抗幻象中的兇手而自絕於懸崖,這暗示她們曾握住權力卻淪為幫兇的悲慘命運。


老電影解析:她殘忍虐殺八人,卻在悠揚笛聲中安然死去

高高舉起的鐮刀


比如笨笨草,島上似乎滿地都是笨笨草。海媛在少女和成年時期都有偷嘗笨笨草的經歷,痴呆老頭每天都在吃笨笨草,色情狂小叔也幾次利用笨笨草來達到迷姦女性的目的。笨笨草應當類似毒品,能讓人獲得短暫的快樂,也能讓人迷失和沉淪。這裡的暗示不言而喻。而臺詞也說,笨笨草讓人越吃越笨。正如同島民的命運,因沉迷慾望喪失人性,最後落入深淵。

又比如豎笛及吹響後的笛聲。豎笛的形狀不用多說,而影片僅有的幾段背景音樂,都是福南與海媛在一起時出現的悠揚明亮的豎笛聲,然而最後殺死福南的也恰恰是折斷的豎笛。豎笛的符號即代表著福南生命中美好的東西,也帶有不尋常的性的暗示。但在這一層面上,我覺得這層暗示更偏向於由愛催發,因此在影片中也特意從福南與海媛這樣同性的曖昧關係中感興。這並不是說同性之愛更好或更高級,而是區別於影片中普遍骯髒的異性關係,顯現出帶純美和乾淨的另一種性的關係。而雖然福南最終的結局是毀滅,卻也因為豎笛聲的陪襯,帶了一絲理想主義的美感和韻味,也算是對這個悲慘故事主人公的一種安慰。


老電影解析:她殘忍虐殺八人,卻在悠揚笛聲中安然死去

貫穿始終的豎笛


三、鏡頭語言的魅力

從影片類型化的角度,本片分類為恐怖片。我想不僅僅是因為在影片後半段出現的幾幕血腥的鏡頭。從鏡頭語言來觀察,本片的特徵十分明顯。

大量的中近景的鏡頭和封閉式的取景,營造出壓抑逼仄的視覺效果,在都市恐怖片中十分常見。而與此相匹配的,影片的色調也是偏冷色的,大面積的藍灰色調,給人以破敗頹喪之感。在後半段的血腥情節中,往往是大塊冷色調映襯著觸目驚心的紅色塊(血液、口紅等),以對比感突出驚悚的氛圍。


老電影解析:她殘忍虐殺八人,卻在悠揚笛聲中安然死去

福南離島時詭異的妝容,也是採取大面積藍灰-小塊鮮紅的對比


全片少數幾個全景鏡頭,難得出現了明亮的天空、綠色融融的和諧景象,都是發生在福南與海媛的相處親近情景下,充分向觀眾暗示兩位女主的心境。因此我們知道,不管是殺人犯福南,還是冷漠的海媛,在彼此身上都是感受過溫暖的。這與影片最後福南死亡的結局,以及海媛的轉變遙相呼應。

從鏡頭角度,影片也較多使用平視、俯視的視角,且也頻繁使用手持攝影機的搖晃鏡頭和平移的運動鏡頭,這不僅僅增加了觀影的真實感(類似紀錄片),同時減少了影片的戲劇化效果,讓一個血腥故事更顯得“平易近人”,平添一分毛骨悚然。片中極少的幾個仰視鏡頭,則出現在福南經歷喪女之痛後在太陽下一番勞作後、徹底爆發前,幾個刻意以仰拍造就的高大剪影凸顯著福南的心理變化,也暗示了後續的劇情。


老電影解析:她殘忍虐殺八人,卻在悠揚笛聲中安然死去

少見的仰角鏡頭,出現在福南爆發前


四、對比手法的運用

1、雙女主:福南與海媛的對比

少女時期福南與海媛曾短暫在海島一起生活,而後海媛回到首爾,成為冷漠自私精緻的都市白領。福南則留在海島嫁人生女,成日操持農活,成為粗鄙的鄉野農婦。

兩人形成鮮明的對比,一個白皙精緻,而內心封閉冷漠;一個粗糙黯淡,卻待人真誠熱情。海媛很少笑,莊重矜持;福南臉上則時常掛著沒心沒肺的笑容,大口吃飯,賣力幹活。

儘管如此,兩位女性的生活都充斥著各種壓迫和痛苦。


老電影解析:她殘忍虐殺八人,卻在悠揚笛聲中安然死去

處境不同卻又類似的兩位女主


2、城市與鄉村的對比

福南在島上受盡欺凌,一心向往著首爾的都市生活。在她想象中,首爾象徵著自由,有了自由自然也就獲得了尊嚴(如同妓女描述的,到了首爾連防曬霜都不用,自然就會變白);而從首爾倉皇逃離的海媛,卻只有在遠離都市的大海和孤島上才彷彿能鬆一口氣好好的呼吸,首爾對她來說是無法擺脫的牢籠。兩個人對彼此生活環境的嚮往交錯出一曲現代文明的悲歌,到底哪裡才有自由的空氣,有尊嚴和和諧的生活?影片沒有明說,但在片尾明亮陽光下少女的嬉戲中彷彿給出了答案。


3、男人與女人的對比

儘管性別與善惡關係不大,但影片仍舊將最大的善意留給了女性們。

當男性角色個個面目猙獰,並遭受最殘忍的虐殺。女性角色們相對來說死的比較痛快,甚至對於最難纏的姑媽一角,也並沒有設計讓福南直接砍殺她,而是由她被自己心魔控制,在男人的船回來的時刻跳下懸崖而死。


五、意圖

前面贅述了一大堆手法上的分析,本片在藝術審美上的普遍性還是非常直觀的。敘事手法的流暢使得這部片子對於普通觀眾也十分友好,它自帶的驚悚、色情、血腥、暴力等噱頭元素也運用的很到位。

我們試圖透過種種紛繁複雜的手段來探求影片的內核,看見的仍然是一個經久不衰的女性主義的話題。

男權的恐怖頑固無疑將使世界變成冷漠、可怕的孤島,不僅是其中弱勢的女性和兒童遭受吞噬,任何一個人都無法逃脫。唯一打破這恐怖牢籠的辦法就是反抗強權,不懼毀滅。

而影片在接近結局時也釋放出一點希望,如被福南電話叫去接她的陌生船員遞出的攙扶的手,也正是人間殘存的善意,畢竟自由是所有人的嚮往,而得到自由只不過需要一點人與人之間的互相尊重,一點人性的善良,或許就足矣。


老電影解析:她殘忍虐殺八人,卻在悠揚笛聲中安然死去

今日推薦電影:《金福南殺人事件始末》2010 韓國

推薦指數:★★★★★

適宜人群:城市白領、犯罪片愛好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