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農 漆書《鶴賦》(相鶴經)

金農 漆書《鶴賦》(相鶴經)

清 金農 漆書鶴賦四屏


漆書《鶴賦》為金農難得一見的書法鉅製,在作品的最後,金農鄭重其事的寫道:“餘年七十始作渴筆八分,漢魏人無此法也。康熙間金陵鄭簠雖擅斯體,不可謂之渴筆八分,一時學鄭簠者,更不可謂之渴筆八分也。乾隆戊寅六月三日,七十二翁杭郡金農記”。看來金農對於自己這種極富個性的新書體也是極為自負的,“渴筆八分”正是他為這一新書體的定名。“渴筆”用墨極焦而時露飛白者,而關於“八分”書的定義,則眾說紛紜,迄無定論。其實金農所驕傲的並非摹古,而是出新,雖出新而不失古意,則並漢魏人也不在話下了。


此作墨色淳古,行筆一反常態,橫畫加重,豎畫寫輕,一如刷字,行筆的澀勢極為明顯。在各別字得最後一筆上,金農有意將筆畫拉長,氣勢澹宕,也加強了通篇作品的節奏感。這種新奇的筆墨效果,無疑是極具視覺衝擊力的,能夠吸引觀眾的目光,在字與字之間探求品味,體會到一種難以言喻的視覺享受。貌似生拙高古,實在是大巧若拙,這種及其“前衛”的表現方式,因為金農所具備的審美修養被界定在高古的格調上,使得其字醇厚雋永,具備了永恆的品質。金農曾自謂:“餘近得《國山》、《天發神讖》兩碑,字法奇古,截毫端作擘窠大字。”他大膽地繼承和發展了漢碑的特點,簡化筆法,使其書線條率真、質樸,捨去了提按頓挫及運筆使轉的傳統技法,因而秉性外露,毫無做作之感,故書中每露隸意,用筆雖扁平方拙,但粗細正側頗具變化,在中國書壇,一枝獨秀,生面別開。


鄭板橋在詩中贊金農之書:“亂髮團成字,深山鑿出詩。不須論骨髓,誰得學其皮?”。吳昌碩曾謂金農書:“禪語燈前粥飯,天遊筆底龍蛇。香色最宜供佛,憑渠浩劫蟲沙。下筆一塵不染,吟詩半偈能持。”齊白石謂金農書曰:“想見毫端風露,拈來微笑遲遲。讀書然後方知畫,卻比專家迥不同。刪盡一時流俗氣,不能能事是金農。”能令這幾位大師心折的金農書法,自然更值得我們珍視,學習。


吳湖帆舊藏。周慧珺題簽。


題識:鶴二年落子毛,易黑點;三年產伏。復七年羽翮具,復七年飛薄雲漢,復七年舞應節,復晝夜十二時鳴中律。復七年不食生物,大毛落,茸毛生,乃潔白如雪或純黑,泥滓不能汙。是以行必依洲渚,止不集林木,蓋羽族之宗長,仙人之騏驥也。故壽不可量。百六十年雌雄相視而孕。千六百年飲不食。鸞鳳為群。有聖神在位,則與鳳凰翔於甸。餘年七十始作渴筆八分,漢魏人無此法也。康熙間金陵鄭簠雖擅斯體,不可謂之渴筆八分,一時學鄭簠者,更不可謂之渴筆八分也。乾隆戊寅六月三日,七十二翁杭郡金農記。


題簽:金農渴筆八分書《相鶴經》條屏。


金農 漆書《鶴賦》(相鶴經)

金農 漆書《鶴賦》(相鶴經)

金農 漆書《鶴賦》(相鶴經)

金農 漆書《鶴賦》(相鶴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