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宗的伐辽之战,北宋“第一良将”曹彬为何成了失败的罪魁祸首

宋太宗此次的伐辽之战,在史书上称为“雍熙北伐”。这一场战争就是为了收复被石敬瑭这个“儿皇帝”献给辽国的“燕云十六州”,这本应该是一件大好的事情,但是这次战争最终的结果却是失败了。而且这场战争不仅导致士兵死伤甚多,而且还导致了大将杨业的死亡。可以说这场战争让北宋元气大伤,从此对待辽国的态度也由进攻变成了防守。


宋太宗的伐辽之战,北宋“第一良将”曹彬为何成了失败的罪魁祸首

在这次战争之中,北宋可以说是派出了很豪华的阵容。由北宋“第一良将”之称的曹彬担任东路军的主帅,并且作为主力部队。而曹彬的久经战阵,并且他为宋朝立下的功劳很多。灭后蜀、伐北汉、平南唐,这都是他的功绩。而中路军则是由田重进领军,虽然他不怎么出名,但是也是一位久经沙场的将军。在赵匡胤还没做皇帝之前就跟随赵匡胤,并且在灭北汉的占中之中立功不少。

而西路军则是由潘美和杨业带领,杨业大将应该都熟悉,而这个潘美也是一位了不得的人物。他灭南汉、灭南唐、灭北汉,可以说功绩丝毫不逊于曹彬。所以大家看,这场战争北宋派出的将军,是不是可以说是豪华阵容名将团了。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个阵容,北宋最终还是被辽国打败,最终导致元气大伤。


宋太宗的伐辽之战,北宋“第一良将”曹彬为何成了失败的罪魁祸首

很多人,包括史书上都说这次的战争是因为曹彬的原因,才导致了这次战争的失利。原因就是曹彬率领的东路军,被辽国切断了粮道。再加上曹彬管不住自己手下的大将,导致东路军被辽国击败。究其原因,如果不是曹彬失败,西路军怎么可能撤退,杨业怎么可能会死,雍熙北伐怎么可能失败?

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的么?最起码我不是这么认为的。前面在介绍曹彬的时候,关于他的功绩简单地描述了一下。但是大家看一下,曹彬的经历的战争可不少了。当时三个政权的灭亡都和他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关系,这样的一个久经沙场的老将,会不知道粮草的重要性?会轻易地让辽国截断他的粮道,让大军陷入不利?


宋太宗的伐辽之战,北宋“第一良将”曹彬为何成了失败的罪魁祸首

曹彬

还有就是在史书上的记载,说是曹彬管不住自己的手下。以至于在粮草不多、和宋太宗已经传令撤退的情况之下,仍然被手下将军的说服,继续前进。这一点我觉得是很不可能的,首先就是因为曹彬的为人。在历史上,很多的大将都是桀骜不驯之辈。都遵守一个“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原则,但是曹彬刚好相反,他是一个很听话的将军。

赵匡胤对曹彬的评价很高,他说过:“世宗旧吏,不欺其主者,独曹彬耳”,所以说曹彬是一个很忠心的人,他不会因为自己的处境而不去遵守皇帝的命令。还有就是说曹彬管不住自己手下的将领,这一点更是可笑。曹彬治军很严,只要没有皇帝的命令,任何人他都不会徇私。当时赵匡胤还在柴荣手下做事的时候,找他多要点酒,他都不给。


宋太宗的伐辽之战,北宋“第一良将”曹彬为何成了失败的罪魁祸首

而且在当初灭后蜀的战争之中,赵匡胤说不要钱财,只要土地。当时去讨伐后蜀的军队都杀红了眼,为了钱财大肆杀戮。而只有当时曹彬严格约束部下,所到之地秋毫不犯。在性命威胁不大,而且还有钱财的诱惑之下,曹彬都能严格的约束部下。难道在讨伐辽国的时候,战事严峻,就管束不了部下了么?这明显的说不过去呀。

并且我们都知道,皇帝的猜疑心都是很重的,这一点在宋朝更为严重。而且对武将的猜疑在宋朝更是上升到了一个很高的地步,因为赵匡胤就是武将起家的。所以在面临如此大的猜疑之下,那些武将到底该是有多大的胆子,才敢不顾宋太宗赵光义的命令,干出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事情,继续前进。


宋太宗的伐辽之战,北宋“第一良将”曹彬为何成了失败的罪魁祸首

并且最让人怀疑的就是,如果这次北伐失败的原因真的是曹彬的原因。为何他就只是简单地掉了两级,而且没过多久又升了上来,并且一直活跃在政坛当中。而饭馆潘美,仅仅是因为导致杨业的死亡,而且还不是元凶。就被连降三级,并且从此退出了宋朝的政治舞台,再也没有出现过。


宋太宗的伐辽之战,北宋“第一良将”曹彬为何成了失败的罪魁祸首

这一点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怀疑,按照常理来说,曹彬才是这场战败的罪魁祸首。如果不是曹彬的东路军大败,西路军怎么会失败,杨业怎么会死?但是这一切,仿佛都归咎到了潘美的身上,这就很让人怀疑了。就连在史书的记载之中,曹彬都被认为是这次北伐失败的罪魁祸首,那宋太祖赵光义为何只是不轻不重的处罚了他。难道说在赵光义的严重这场战争的失败比还不上杨业的死亡么?不太可能吧!


宋太宗的伐辽之战,北宋“第一良将”曹彬为何成了失败的罪魁祸首

而在这其中最为可能的原因就是,东路军的失败和宋太宗赵光义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宋朝大部分的皇帝一直都有一个很坏的毛病,那就是喜欢给在外出征的大将出谋划策。但是他们本身就不怎么懂兵法,即使是懂得,也是在书籍之中学了一点。所以说他们对战争的判断,就是基于一本不知道和现实相差多少的地图,和自己读的兵书。


宋太宗的伐辽之战,北宋“第一良将”曹彬为何成了失败的罪魁祸首

但是他们不知道,以为自己读了一点兵书就能够成为军阵名家,一方大将。他们殊不知有一句话说得好:“世有大年,不必多服补药;天生名将,不必多读兵书。”所以说,此次东路军大败,很可能就是宋太宗赵光义在开封给曹彬出谋划策的缘故。否则,也就没有其他的原因能够解释为何他稍稍的处罚了一下曹彬,之后又让他得到重用的原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