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临终前为什么不直接说明白叫谁继位?

秦始皇最后一次东巡,病危之时发了一道诏书给扶苏:“与丧会咸阳而葬。”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

至平原津而病。始皇恶言死,群臣莫敢言死事。上病益甚,乃为玺书赐公子扶苏曰:“与丧会咸阳而葬。”

一个关系帝国命运的大事,就只有这么寥寥数语的记载。

通过这段记载可以看出,秦始皇很厌恶谈论死这个话题,更没有人敢跟他提起立太子的问题。也许秦始皇怀着一颗不死的心,不懈地与死亡搏斗,无暇顾及身后之事,对于继位人选长期没有明确的交代。

秦始皇临终前为什么不直接说明白叫谁继位?

直到秦始皇意识到生命将尽,决定安排自己的身后之事。秦始皇将自己身后的事情托付给长子扶苏,诏令扶苏从上郡返回咸阳,主持秦始皇的一切丧葬事宜。秦始皇的这最后一道诏令没有发出。在赵高的授意下,和李斯、胡亥三人,隐瞒了秦始皇的死讯,伪造了一份新的诏书,诏令长子扶苏自杀。

这里就出现了一个问题,秦始皇临终前为什么不直接说明白叫谁继位?

这件事情非常反常,因为这不符合秦始皇的一贯作风。秦始皇行事向来果断,尤其所发命令更是一向明确,从不会让人产生任何歧义。

秦始皇临终前为什么不直接说明白叫谁继位?

有人会说让扶苏“与丧会咸阳而葬”,就是传位于扶苏。既然传位于扶苏,为什么不直接下诏让扶苏继位,而只是这么一句模棱两可的话呢?

《史记·蒙恬列传》中记载,胡亥继位后斥责蒙毅:“父皇想立我为太子,而你却百般阻挠。”而蒙毅也承认:“先主想立皇上你为太子,是经过多年考虑的。”说明秦始皇想立胡亥为太子,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不是一时头脑发热。秦始皇东巡带胡亥同行,就是有意培养胡亥,同时给胡亥做最后的考核。

秦始皇临终前为什么不直接说明白叫谁继位?

如果这个论断正确,那么还是这个问题,为什么秦始皇不直接下诏让胡亥继位?

最可能的解释就是,秦始皇经过东巡这一路的考察,最终认为胡亥不适合做自己的接班人。秦始皇从扶苏摇摆到了胡亥的那颗心,又再次摇摆到了扶苏。或者,在两人之间摇摆不定。或者,这两个人秦始皇都没看好。

即便秦始皇扶苏、胡亥都没有看好,但是秦始皇大约有二十几位子女呢?其中公子高曾经给秦始皇上过书,深受秦始皇的喜爱。难道秦始皇在自己这么多的孩子中就挑不出一个合适的继承人吗?

可能秦始皇致力于追求长生不老,已经将此等大事忘之脑后。但是秦始皇能够想到叫扶苏主持他的丧葬事宜,不会想不到皇位继承的事情吧?难道说秦始皇会认为死后的丧葬比皇位继承更加重要,从而置国家安危于不顾?皇位继承是国家的首要大事,秦始皇总要做出一个交代吧!

秦始皇临终前为什么不直接说明白叫谁继位?

问题的根源全部出在秦始皇的这份遗诏上。

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围绕遗诏有着数不清的话题。一般来说,遗诏问题有如下三种:

一、没有遗诏。

之所以出现遗诏,是处理临终事宜的人根据自己的意愿制造出来的。明代的很多遗诏就是这么来的。

二、有遗诏,遗诏被公布执行。

遗诏的内容符合接受遗诏的人的利益,所以遗诏被原封不动的执行。汉武帝托孤霍光一类的遗诏,基本上就属于这种情况。

三、有遗诏,遗诏被篡改或重新制造出来。

遗诏的内容不符合接受遗诏的人的利益,于是遗诏被销毁隐瞒,然后重新再造出一份新的遗诏出来。很多人就用这种情况来造舆论,攻击皇帝得位不正。

秦始皇临终前为什么不直接说明白叫谁继位?

秦始皇的遗诏问题,属于那一类呢?如果秦始皇的遗诏属于第三种,那么诸多疑问就可以消除,问题好象迎刃而解了。

李开元有句话说得很好:

所谓的遗诏问题,都是活人借死人的口说话,体现的都是活人的利益。死人说得好,活人接着说;死人没有说,活人代他说;死人说得不好,活人修改重新说。

遗诏如此,史书亦是如此。

前几天碰到一个有趣的老人,给我讲了这么一个说法:

扶苏好儒家,性格懦弱;胡亥好法家,能力不足。秦始皇偏于扶苏,但是不满于扶苏的仁慈懦弱。秦始皇故意不留遗诏,让两人互相争夺皇位。如果扶苏能够果断夺取皇位,那么扶苏就能摆脱他的仁慈懦弱,变成秦始皇心中最理想的继承人。

这个观点很新颖,不过我不太认可,我不认为秦始皇会做出如此的决定。



【大家好,我是寄暇学宫,喜欢以连续的眼光看待历史上的节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