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奇帆再談:“取消公積金可以降低企業成本”,保證百姓不吃虧

“住房公積金存在的意義已經不大,將之取消可為企業和職工直接降低12%的成本。”——黃奇帆

不知道身居高位、退休之後的黃大人有沒有考慮過老百姓的利益?給企業減負有很多辦法,為什麼每次都想著從人民身上薅羊毛?

上班的都知道住房公積金,不管勞動者自己繳納多少,單位都要繳相同金額存入勞動者的公積金賬戶,相當於在無形中增加了勞動者收入。另外最大福利就是買房時候利率3.75%,要知道濟南商業貸款利率一般都是4.9%上浮10%-15%,無形中可以省下幾十萬利息。

當然黃奇帆也有自己的理論:

1. 有錢單位的“地下通道”。有錢的單位可以通過多提多繳的方式,變相增加福利收入,並且這個現象非常嚴重,早在2014年就被重點提出整改,但這麼久以來,並沒有針對同意公積金繳存金額的措施出臺,雖然這個問題有所緩和,但是各單位之間公積金差距仍然很大。

2. “助力”收入差距。目前統一規定的住房公積金繳納金額不超過工資總額的12%,但是不同單位員工住房公積金差距是相當大,有的民營企業不願繳納過多,通常按照最低的比例為員工繳納住房公積金,一個月也就300左右,大一點的國有企業,卻能夠繳納三四千的公積金。

3. “劫富濟貧”風氣蔓延。近幾年,住房公積金作為購房福利被樓市調控步步收緊,明明是為了中低收入群體的購房福利,卻因為門檻提高,更難實現低收入群體貸款。對於一二線城市的公積金繳納者來說,公積金可貸額度不高,反而拉大了公積金與房價不匹配的矛盾。

4. “低利息”儲蓄。公積金支取一般都會受到嚴格控制,而存在公積金賬戶所得到的利息較低,也使中低收入者財富在無形中嚴重縮水。對低收入群體、不準備購房的群體來說,如果無法享受公積金福利,只能讓公積金躺在銀行賬戶“睡大覺”,每月還要按時交納公積金便不免有些煩躁。

你每月交公積金會煩躁嗎?

黃奇帆再談:“取消公積金可以降低企業成本”,保證百姓不吃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