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州這個村挖150米深井取水,原來還有這樣一段故事!

“鄭書記、焦書記,現在都鑽120多米了,還沒有見到水,這眼井怕是白耽誤功夫了……” 4月11日上午,市農業農村局駐米廟鎮焦嶺村第一書記、扶貧工作隊隊長鄭志強,焦嶺村支部書記焦順國等人來到焦嶺村宋窯自然村南200米的機井鑽探施工現場,焦嶺村支部副書記宋滴溜悄悄地把他倆拉到一旁,不無擔心地說出了自己的疑慮。

這幾天,宋滴溜一直在施工現場盯梢,每下鑽多一米,他的心情就異常興奮,同時他也會隨之增添一分的焦慮。他興奮的是出水的幾率會隨著下鑽而增大,焦慮的是他害怕鑽出一口枯井。

汝州這個村挖150米深井取水,原來還有這樣一段故事!

焦嶺村是米廟鎮東北部的一個小山村,全村159戶516人,建檔立卡貧困戶94戶320人,為省定深度貧困村。該村位於官頂山山麓,是一個典型的深山貧困村,該村山高坡陡,耕地大都位於大於25度的山坡坡面,農田乾旱缺水一直是該村致貧的主要原因。自2016年以來,通過脫貧攻堅政策的落實,該村住房、道路、安全飲水等基礎設施有了根本性顯著變化,但由於焦嶺屬於我市嚴重缺水區,雖然幾年前,村裡多次“找水”,但是截止去年年底焦嶺村農田灌溉用水仍一直未能得到解決。

“天氣乾旱嚴重的時候,好好的莊稼和栽植多年的樹木,說死就死。望著快要收穫的莊稼,村民們想哭的心都有。”焦順國說,由於乾旱,莊稼產量低而無保障,大多數村民都不願意種地,焦嶺村很多土地都荒了。同時,由於焦嶺村位於山區,缺水嚴重,年輕姑娘大都不願意嫁到村裡,一部分年輕人從父輩們開始,紛紛入贅到山下有水的地方。

“群眾是多麼希望能找到地下水源,解決農田灌溉用水的問題。我們還要繼續尋找水源……”幾十年來,焦嶺人民時刻深受乾旱缺水帶來的影響和痛苦,時常有群眾向鄭志強述說心中的無奈和隱痛。望著群眾們期盼的眼神,鄭志強、焦順國兩位村裡“當家人”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打出機井,解決焦嶺村農田灌溉用水問題。

疫情期間阻擋了大多數人外出的腳步,但焦嶺村“找水”工作始終沒有停息。今年3月份,經過多位水利專家現場認真勘探、論證,終於在焦嶺村宋窯自然村南200米處選定了鑽探取水的施工位置。位置確定住,焦嶺村兩委和駐村工作隊,立即向鎮裡和市裡打報告,最終,在各方積極努力爭取下,焦嶺村農田灌溉打井項目獲市有關部門的審核批覆。4月8日,該項目組織施工開始正式開工。

然而,工程進展到一半,讓人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

4月8日晚上,鑽探深度達到了60米,沒有要出水的意思,當時焦順國心理的壓力非常大,他就想著再打兩天看看,如果再不出水,就考慮著換個地方重新打。

80米、100米、120米,4月11日,在大家的一再堅持下,這口機井已經下鑽到了120米,仍然沒有要出水意思。面對這一情況,焦順國心裡焦躁如火,眼睛憋脹的通紅。“不行算了,咱們換個地方再打。”焦順國說道。

“焦書記,咱這個項目是通過好幾位專家充分論證過的,我們應該相信專家的意見。再說,施工方為這個項目從8號下午到今天已日夜奮戰了幾十個小時,挪挪地方,施工方花錢不說,他們還要重新施工,施工人員太疲憊了,不敢再讓他們再繼續勞累了……”鄭志強接住焦順國的話,說出了自己的意見。

“我也同意鄭書記的意見,我們這裡本身是嚴重缺水區,原來我們打井多處都是100多米不出水,換來換去,最終也沒有打出理想的井,再堅持堅持,我們再把市裡的水利專家們請來,再聽聽他們的意見……” 宋滴溜也說出了自己的意見。

“焦書記,我同意鄭書記和宋書記意見。我來多時了,剛看到你們三個聚在一起,我就想著你們肯定有思想壓力,趁你們不注意,我悄悄地跟來了,你們三個人的談話我也都聽到了。越是在這個時候,我們越要咬牙頂住,我們要充分相信專家,我們再堅持堅持……”焦順國、鄭志強、宋滴溜三個人聽到說話聲,一扭臉,才看到他們說的專家王玉松正站在他們身後。

在形成最終意見後,焦順國決定機井繼續鑽探。於是,施工場地,一邊是一群施工人員緊張忙碌的身影,一邊是四張惴惴不安、緊盯鑽探設備,期盼機井快快出水的疲憊的面容。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焦順國、鄭志強、宋滴溜和王玉松四人也在焦灼的期盼中,分外感覺到時間的久遠和漫長。

“快看,快看,出水了,焦書記,出水了……”不知誰驚呼一聲,然後看到周圍的人群迅速向機井出水的地方圍攏。時間定格在4月11日下午5點,150米,焦嶺村的這口機井終於出水了。

“出水了,終於出水了!!!”焦順國和在場的眾人,看著略顯渾濁的井水噴湧而出,他們淚水瞬間崩了出來,歡呼聲和掌聲久久不絕。這幾天,壓在焦順國、鄭志強等人身上所有的困頓和不安,一掃而空,此刻他們身上頓覺輕快了許多。

“我們的莊稼再也不怕天氣乾旱了,我們以後種啥都不用擔心了……” “以後我要多種植瓜果等經濟價值高的作物……”“感謝黨,感謝國家,是扶貧政策給我們這樣的山區村解決了農田灌溉的大難題……” 焦嶺村村民紛紛表達著內心的喜悅和感恩。

“這眼機井每小時可出水25噸以上,這下井的問題解決了,下一步,我們還要繼續搞好機井的配套管網建設,要修建提灌站,建蓄水池,要把這座井的水引到每一塊田地去,引到山上去。有了水,我們的優質小雜糧、經濟林和荒山綠化工作就統統有了保障……”一談起井的作用,焦順國對焦嶺村美好的未來充滿了信心,頓覺身上充滿了力量。

(作者:汝州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於俊鴿 通訊員 馬豔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