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一大光伏電站:龍羊峽大壩水光互補電站

翻過日月山,穿過大草原,人們會看到連綿起伏的山巒、奔流不息的黃河、威武雄壯的大壩……這裡就是青海省海南州共和縣,有著當今全球建設規模最大的水光互補併網光伏電站——“龍羊峽水光互補電站”。

世界第一大光伏電站:龍羊峽大壩水光互補電站

共和百兆瓦光伏發電技術實證基地

穿行在平均海拔2700米的高寒乾旱沙質草原上,從車窗望出去,巨大的光伏組件組成了一個個整齊的子陣,遠處看上去如同一片浩瀚的藍色海洋,覆蓋了整個廣袤的大地,在正午時分的陽光下熠熠生輝。

作為清潔能源,光伏發電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但因其具有間歇性、波動性和隨機性的特點,導致其曾經一度被電網“拋棄”。2013年,國家電投集團黃河上游水電開發公司提出了“水光互補”的概念,並建成龍羊峽水光互補一期320兆瓦併網光伏電站;2015年6月,裝機總容量850兆瓦的水光互補光伏電站在塔拉灘全部建成,併網發電。

世界第一大光伏電站:龍羊峽大壩水光互補電站

巨大的光伏組件

到底何為“水光互補”?據國家電投集團黃河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光伏發電只在白天發電,晚上出力為零;當光伏電站發電時,電網中其他電源需調整出力,讓出負荷由光伏發電供電;當雲層飄過時,光伏電站出力迅速下降,其他電源的出力必須迅速增加,補充光伏發電減少造成的電力缺額。

世界第一大光伏電站:龍羊峽大壩水光互補電站

藍色的“海洋”

龍羊峽850兆瓦光伏電站可視為“虛擬水電機組”,接入龍羊峽水電站,通過水輪機組的快速調節,將原本光伏間歇、波動、隨機的功率不穩定的鋸齒型光伏電源,調整為均衡、優質、安全更加友好的平滑穩定電源,以兩個電源組合的電量,利用龍羊峽水電站的送出通道送入電網。

世界第一大光伏電站:龍羊峽大壩水光互補電站

NASA拍攝到的龍羊峽大壩水光互補項目

該項目通過對水力發電與光伏發電進行聯合控制,實現統一調節、互補發電的動態優化組合,使送出功率呈現出平穩的狀態,提高了電網送出線路的利用率和經濟性。

據瞭解,這一技術填補了國內大規模水光互補關鍵技術的空白,應用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推動了國際大規模水光互補技術的發展,為後續聯合開展大規模風、水、光黃河流域聯合協調控制技術及智能調度系統應用奠定了基礎。該項目獲青海省和國家電投集團公司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光伏電站與水電站聯合運行系統及運行方法》獲得國家專利。

世界第一大光伏電站:龍羊峽大壩水光互補電站

水光互補協調運行曲線

通過水光互補,龍羊峽水電站送出線路年利用小時可由原來運行的4621小時提高到5019小時,大幅提高了水電站的經濟效益,實現了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850兆瓦龍羊峽水光互補光伏電站一年可發電14.94億千瓦時,對應到火力發電相當於一年節約標準煤18.356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48.09萬噸,二氧化硫1560.56噸,氮氧化合物排放1358.34噸,創造了良好的社會生態環境效益。

世界第一大光伏電站:龍羊峽大壩水光互補電站

飼養在龍羊峽水光互補併網光伏電站項目中的羊群

由於地理氣候原因,電站所在草原時常受到風沙的侵蝕,致使沙化嚴重。在建設運營光伏電站的同時,黃河公司將生態保護融入其中,發展畜牧業,種植優良牧草和經濟作物,使荒漠化的土地資源得以高效利用,恢復了生態環境。記者在這裡看到,往日的荒漠被今日的青青草原所覆蓋,成群的牧羊在綠色草場上和光伏子陣“和諧共處”,讓草原充滿了生機和希望。

世界第一大光伏電站:龍羊峽大壩水光互補電站

未來世界上最大的光伏電站在寧夏鹽池

世界第一大光伏電站:龍羊峽大壩水光互補電站

寧夏鹽池縣惠安堡惠苑新村家庭光伏扶貧電站項目

然而,龍羊峽大壩水光互補項目“世界第一大光伏電站”的稱號或許很快就將被取代。在寧夏鹽池縣,一個規劃裝機容量2GW的太陽能電站項目正在進行分期建設,首期800MW已經建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