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陽能否通過成德一體化順利晉升“成渝第二城”(下)

哈嘍,各位觀眾老爺們,我想死你們了!

又到週五了,是時候放飛自我,

去撩好看的小哥哥/小姐姐了。

德陽能否通過成德一體化順利晉升“成渝第二城”(下)

小哥我卻只能繼續搬磚~

話不多說,讓咱們書接上回,我們已經講過成渝城市群【詳情瞭解】現在,在來擺談哈,我們德陽能否通過成德一體化進程建設,成為“成渝第二城”。

近年來,四川經濟增速在西南四省市處於墊底的位置,原因有很多。其中,省會城市首位度過高,進而造成到區域發展嚴重不均衡的狀況,恐怕是外界公認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不管是川北的綿陽、德陽,川東北的南充,還是川南的宜賓和瀘州,目前還沒有形成絕對的優勢,因此現在斷言誰能成為“成渝第二城”還為之過早。或許五年甚至十年後,可能一切才會比較明朗。

1

成為成渝第二城的意義

據統計,2018年成都首位度為6.4,在27個省會城市中排名榜首,遠遠高於另一座以“一城獨大”而聞名城市—武漢。

德陽能否通過成德一體化順利晉升“成渝第二城”(下)

此外,同年成都GDP佔全省GDP的比重為37.71%,在GDP超過一萬億的經濟大省中,這一比重僅次於長春和哈爾濱,同樣名列全國前茅。

如果,我們把範圍放大到包括了成都、綿陽、德陽、樂山、遂寧、雅安、眉山、資陽的成都平原經濟區的話,那麼這數據更加驚人。

統計顯示,2018年,面積僅佔全省17.9%的成都平原經濟區,經濟總量卻要佔到全省的63.57%。

因此,四川要想擺脫經濟增長後勁不足的局面,適時打造副中心城市,培育多個省內增長極已顯得迫在眉睫。

德陽能否通過成德一體化順利晉升“成渝第二城”(下)

這對於繼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之後,圖謀中國經濟第四極的成渝經濟區而言,也是顯得格外重要。畢竟成渝經濟區的發展壯大,既要靠渝蓉雙核驅動,也要靠多點多級共興。

因此,在這個大背景下,“成渝第二城”概念的提出,可謂是恰逢其實。

“成渝第二城”顧名思義,就是在成渝經濟區中,經濟指標與產業輻射能力僅次於重慶、成都的城市。按照21世紀經濟報道的觀點,“成渝第二城”背後,是有能力在多個方面成為成都和重慶經濟輻射能力的“中繼站”,即不僅能發展本地經濟,還能帶動周邊城市共同發展。

德陽能否通過成德一體化順利晉升“成渝第二城”(下)

至此,“成渝第二城”之爭浮出水面。

2

“第二城”候選名單

雖然,作為四川第二大人口城市,南充搶先一步,在2016年第七屆C21論壇[四川城市發展市(州)長論壇]上,拋出了“成渝第二城”的概念,然而,這並不意味著第二城之爭就此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恰恰相反,一切才剛剛開始。

在成渝經濟區裡,除了南充,還包括綿陽、德陽、宜賓、瀘州這四個城市,有問鼎“成渝第二城”的實力。

總結起來,它們有以下幾個共同點:

屬於成渝經濟區第二梯隊

德陽能否通過成德一體化順利晉升“成渝第二城”(下)

經濟總量在1500—1800億元左右,其中,經濟總量最高的城市為綿陽,2018年完成GDP為2074.75億元;經濟總量最低的城市為瀘州,同年完成GDP為1596.21億元。

部分產業具有全國性競爭力

綿陽作為中國唯一的科技城,中國重要的國防科研和電子工業生產基地,擁有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等18家國家級科研院所;

德陽,則是中國重大技術裝備製造業基地和全國三大動力設備製造基地之一,也是世界最大的鑄鍛鋼製造基地,發電設備產量全球第一,石油鑽機出口全國第一

德陽能否通過成德一體化順利晉升“成渝第二城”(下)

宜賓和瀘州分別是國內最具知名度的白酒產業基地之一;瀘州還是中國大中型全液壓汽車起重機、挖掘機制造中心,在長江沿岸城市中,其工程機械生產規模僅次於上海。

這五城,不是區域中心城市就是地區性中心城市

根據《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

區域中心城市包括綿陽、瀘州、宜賓和南充

德陽被列為地區性中心城市。

3

德陽“第二城”競爭力

上文已經提到過了,即四川通過培育“第二城”,以便更好地輻射帶動周邊區域的快速發展,從而逐漸達到相對均衡發展的目的。

德陽除了自身產業基礎雄厚以外,還得益於政府政策大力扶植的成德一體化的發展戰略,使得經濟總量多年保持在

省內第三的位置。

德陽能否通過成德一體化順利晉升“成渝第二城”(下)

德陽為響應成德一體化戰略,更是提出,將德陽打造為成都的北部新城,從而快速形成以成都主城區為核心,南有天府新區、北有德陽新城的“一核兩中心”發展格局。

作為成德眉資城市群中最重要的連線,成都和德陽兩座城市,正力圖將“成德同城化”戰略推向深水區:自2013年8月,成、德兩市簽署《成都德陽同城化發展框架協議》和《關於共建工業集中發展區的協議》以來,這對城市CP在

規劃、工業經濟、政府採購、交通、教育、旅遊、城市水源地保護、金融等八個領域,便持續走向了深度合作。

德陽能否通過成德一體化順利晉升“成渝第二城”(下)

2017年10月16日,德陽國際鐵路物流港成立,更是與成都(青白江)國際鐵路港一道,迅速打通了雙城全面開放的國際物流大通道,在助力成德產業一體化發展的同時,主動融入到“一帶一路”建設的歷史潮流之中。

德陽能否通過成德一體化順利晉升“成渝第二城”(下)


2018年,為破解全省不均衡發展的難題,省委、省政府制定了“一干多支”的發展新方略。這個以成都為隊長、德陽為隊副的“成德眉資”城市群,在成都平原範圍內,依託發達的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網絡,形成了空間組織緊湊、經濟聯繫緊密、並

最終實現高度同城化和高度一體化的城市群體。它們產業互補、協同發展,正在迅速成為拉動整個四川奔向春天的“火車頭”。

同年,德陽德陽經濟增速達9.0%,摘下了“2018年全省經濟增速第一”的殊榮。

德陽能否通過成德一體化順利晉升“成渝第二城”(下)

綜上所述,單一的從經濟數據來說,德陽有機會成為“成渝第二城”,

但顯然,這樣有悖於我省實現相對均衡發展的初衷。同時,德陽還有很大的發展提升空間。

所以不管是川北的綿陽、德陽,川東北的南充,還是川南的宜賓和瀘州,目前都還沒有形成絕對的優勢,因此現在斷言誰能成為“成渝第二城”還為之過早。

這幾個城市每個都有足夠的優勢也有足夠的劣勢,沒有哪一個城市是各方面水平較為均衡的。

所以或許五年甚至十年後,可能一切才會比較明朗。

希望我大德陽能通過成德一體化,在保持自身優勢的情況下把劣勢補上來,脫穎而出。成為“成渝第二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