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打口碟市場


消失的打口碟市場

現在是2019年,是一個連MP4都被當成古董的年代,但在東湖站的二手交易市場的三樓,卻聚集著許多打口碟攤位,那是比MP4更古老的東西。


打口碟就是歐美那邊唱片店在清理庫存時扔出的垃圾,被偷偷運到中國後,就成為90年代樂迷接受歐美音樂的唯一渠道,那些或小眾或髒標的專輯,即使在現在,也不會被光明正大的引進。


打口碟市場的一切都維持著90年代的樣子,昏暗的日光燈,髒兮兮的瓷磚牆壁,都硬生生地把時光釘在了九十年代,甚至連貨架上展示的唱片,都是90年代最暢銷的專輯,現在的流行樂市場是黴黴的,mc也變成了牛姐,但在打口市場的每一個攤位都還擺著瑪麗亞凱莉的精選和惠特尼休斯頓的保鏢,年輕一點的店主還會擺上布蘭妮和西城男孩。店主們只知道瑪麗亞凱莉,不知道牛姐。


現在還有人買打口碟嗎?有是有的,我看見一箇中年男人,坐在塞滿CD的紙箱子面前,把選好的一張CD放進一個CD播放器裡試聽,再把隨身聽式的耳機帶在耳朵上,這一系列複雜動作放在15年前的少年身上,又帥又時髦,但在一個弓著背的中年人身上,彷彿顯得他更老了——CD播放器是比MP4更年長的古董,市面已經停售了,你只能買到二手的。


情懷是抵不過科技的,CD播放器的音色肯定比不過iphone11,與其說是情懷,倒更像是儘自己最後一份力氣來抵抗唱片時代的湮滅。


整個打口市場都像是泰坦尼克號的船頭,船已經沉了,可還沒沉到船頭。


在打口市場逛一圈,你還能嗅到當年商業競爭的味道。


打口碟攤主分為兩類人,一類是音樂發燒友,他們對店裡的每一張專輯瞭如指掌,他無須思考就能指出每一張唱片擺放的位置,哪怕是層層壘起的紙箱子裡。他們還會打開唱片,告訴你哪首最好聽,得過什麼獎,歌詞本里有什麼彩蛋,這類店主也很容易辨別,他們的唱片再多,擺放得也很整齊,是一種音樂上的整齊,他在跟你交談時,更多的是想知道你想聽誰的音樂。


另一類攤主,就是典型的“別人做我也做”的人,她們店裡的唱片看起來更整齊,但只是“擺”得整齊,你居然能在一堆槍花裡看見一張王菲,通常唱片的品類也很少,像是從所有攤位的品類中取了個公約數。她在跟你交談時,眼神總有某種閃躲,句尾也是急促地結束,我理解為心虛的表現,事實也是如此,因為我心裡清楚唱片價格的行情,她卻閉著眼睛亂宰。


我本以為攤主們都是靠著情懷支撐著店鋪,但一位老闆告訴我,他們現在靠“大客”掙錢,大客通常幾個月才出現一次,但每次會買成百上千張碟,這一次就是十幾萬的收入,其中包含了大量的絕版唱片,單價就要幾百一張。


這樣想來,咱們這些散客其實只是蒼蠅肉,而打口碟市場也真的進化成了一個古董交易市場,古董市場上的杯子可不是買回家喝水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