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岁孙女被诊断为“电子娃娃”,医生说出其中原因,奶奶感到自责

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6岁的孩子平时很安静,不爱跟小朋友玩,总是自己躲在角落里,但是对于电子产品却是由衷的喜爱,不用人教,就能自己玩转手机和平板等各种电子产品,父母发觉孩子这种异常现象,带去检查,医生得出的论断是这个孩子是“电子娃娃”。这无疑让家长很头疼,什么是电子娃娃症呢?这个症状会给孩子带来什么隐患?

6岁孙女被诊断为“电子娃娃”,医生说出其中原因,奶奶感到自责

“电子娃娃”指的是哪种孩子?

所谓的“电子娃娃”就是指长期沉迷电子产品,深受电子产品的瘾,并且长期因为电子产品而屏蔽与外界人群的沟通交流,导致孩子的表达能力和社交以及各种想象力都出现问题的孩子,这一类孩子会和同龄孩子在各方面有所差距,长期的孤僻不社交,更会让孩子出现情绪暴躁,易怒,思想偏激等不良现象。

6岁孙女被诊断为“电子娃娃”,医生说出其中原因,奶奶感到自责

​为什么会成为“电子娃娃”?

1. 有趣的电子产品

电子产品越来越多,电子产品带来了新鲜的新闻和画面,也开发了更多的电子游戏,孩子平时的生活相对无聊枯燥,但是在电子产品的世界里,深受电子产品的诱惑,变得难以自拔。

2. 父母缺少陪伴

家长工作繁忙,疏于对孩子的陪伴,为了打发孩子,就纵容孩子通过电子产品来填充业余生活,认为这样孩子会安静下来,家长也就不会被打扰到,家长长期依赖这种方式哄小孩。

6岁孙女被诊断为“电子娃娃”,医生说出其中原因,奶奶感到自责

3. 孩子缺乏社交

孩子的生活圈变窄,除去上学放学,其他的时间就是在家里呆着,没有更多的娱乐活动,也没有小伙伴一起玩耍,打发业余时间也只能依靠电子产品,甚至有些父母不喜欢孩子经常出门玩耍。

​怎么做才能避免孩子成为“电子娃娃”?

1. 严格控制孩子玩电子产品的时间

小孩子自控力比较差,会受电子产品的诱惑而深陷其中难以自拔,只有家长去监督和控制,他们才能减少对电子产品的依赖。父母给孩子规定每天什么时候可以看多长时间的电子产品,其余时间严禁玩电子产品,且态度要强硬坚决,不能有任何理由的妥协。

6岁孙女被诊断为“电子娃娃”,医生说出其中原因,奶奶感到自责

2. 转移孩子对电子产品的注意力

可以给孩子买一些益智类的玩具来代替玩电子产品,让孩子的注意力从电子产品中转移出去,同时在玩益智类玩具的时候也能开发大脑潜能,锻炼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也提高了思考的意识,一举两得。

3. 教会孩子正确使用电子产品的用途

孩子迷恋电子产品多半是用来玩游戏看视频,但是对产品真正的意义却不是很明白。面对发展如此之快的社会,电子产品对社会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合理的运用电子产品来学习和求知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要避免滥用电子产品,以免过度依赖。家长可以告知孩子用电子产品可以干什么,比如用平板和手机去看新闻,关心国家大事,或是用电子书来增长知识和见闻,这些都是电子产品的优势,要学会正确的使用。

6岁孙女被诊断为“电子娃娃”,医生说出其中原因,奶奶感到自责

4. 家长陪伴与互动

孩子过度的依赖电子产品,正是因为家长的关心程度不够,缺少了和孩子相处的时间,家长在平时一定要多和孩子互动,和他们一起玩耍,多一点亲子时光,孩子和家长亲密了,就会减少对电子产品的迷恋。

电子产品是推动科技发展的要素,但是也有可能阻碍了孩子的成长之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请让他们尽可能少接触电子产品,会让孩子们发现,原来电子产品之外还有更精彩的世界等待他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