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戰爭後的美國,是如何打破技術封鎖,開啟了工業之路

公元1789年,4月30日,砍完“蘋果樹”的喬治·華盛頓,站在了紐約市政廳的陽臺上,宣誓就任合眾國第一任總統。

可能沒有多少人注意到,華盛頓此時穿的衣服,是經過精心挑選,用北美十三州本土所產面料,縫製而成。

獨立戰爭後的美國,是如何打破技術封鎖,開啟了工業之路

當時的美國,稍微能入眼的中高檔衣飾面料,基本全部從英國進口,其他麼,就是本地婦女手工而成的粗布了,比當時中國的手工土布都遠遠不如。

華盛頓之所以會這麼選擇,當然就包含著對美國本土加工業,能夠快速發展的殷切期望。

這時的美國,還基本是完全的農業國,除了造船,和生鐵冶煉初具規模,其他基本就是工業製造的不毛之地,跟中世紀的工匠水平,沒什麼差別。

為了得到快速發展所需的資金,美國設計發行了一堆各種以國家和各州掛名的股票,債券,併成功地在歐洲金融市場上得到了追捧。

獨立戰爭後的美國,是如何打破技術封鎖,開啟了工業之路

有了土地,人口,資金也有了,還缺啥?

缺技術。

這時的工業先進技術,主要集中在紡紗機上面,可這都在英國人手裡攥著呢,對美國這個反骨仔,英國實行嚴密的技術封鎖,買產品可以,技術,機器,有錢也不賣。

咋辦呢,美國人想了個招,高額懸賞,通過從商業間諜,到在英國刊登廣告的各種形式把消息傳進英國,只要能把紡紗機技術帶進美國的,無論什麼方式,重賞。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就在華盛頓宣誓就職的五個月後,一位叫“斯萊特”的英國技工,在美國商業間諜的幫助下,化妝,改名,躲過了英國的技工出境審查,登船來到了美國。

一年後,在美國的羅德島,斯萊特對英國紡紗機的複製成功,隨之開始大量製造。

在約莫十年的時間裡,有近五十家紡織廠,在美國各州落成,斯萊特主導,參與了美國最初的工業紡織帝國的建立。

獨立戰爭後的美國,是如何打破技術封鎖,開啟了工業之路

斯萊特,也因而成為了美國“英雄”式的人物,被稱為“美國工業之父”。

那麼,在斯萊特的祖國,英國呢,不言而喻,則成了“國賊”,“叛徒”的代名詞,英國報紙公開宣揚,斯萊特如果回國,必須接受絞刑。

“斯萊特”事件,深深的刺激了英國人,他們把對技術的控制,寫進了法律,實行更嚴密的封鎖。

美國人呢,為了繼續獲得英國人更先進的技術,他們放了個大招。

1793年,美國出臺最新的《專利法》,其中明確宣佈,只要能擁有一技之長,將美國不具備的技術帶進美國的,無論身份,無論手段,只需要通過一個簡短的宣誓成為美國人,就可以馬上在美國申請該技術專利,並可以立刻得到美國政府的保護。

這大招一發,誰能扛得住?

獨立戰爭後的美國,是如何打破技術封鎖,開啟了工業之路

英國成批的技工,和工廠管理人員,在大量美國“商業間諜”的“友好”幫助下,來到美國,成為各自行業,領域的“工程師”,“企業家”。

隨之而來的,就是美國的紡織業效率,質量的大幅提升,進而成為了英國的主要競爭對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