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宗在迎回明英宗後,為何不將其殺害,以至於最後被奪走皇位?

明英宗朱祁鎮,是明朝的第六位皇帝。因為他年少即位,所以在其執政前期,明朝的朝政都被掌握在太皇太后張氏和三位楊氏輔政大臣手上。在張氏執政期間,明朝雖未繁盛,但亦無大事。

不過,明英宗卻不這麼想。在張氏執政期間,明英宗可謂是處處受制,就連其最寵愛的太監王振,也經常遭到張氏的辱罵,這也就養成了明英宗桀驁不馴的性格。


明代宗在迎回明英宗後,為何不將其殺害,以至於最後被奪走皇位?


因此,當張氏以及三楊去世以後,明英宗馬上就幹了一件大事,那就是征討瓦剌。不過,年輕氣盛的明英宗並沒有什麼準備充足的概念,在他的字典裡,只有打與不打。

因此,在明朝朝廷準備尚未充分之時,大軍就不得不隨著明英宗出發了。結果可想而知,幾十萬大軍被瓦剌人大敗,就連明英宗本人也被俘虜了。而這場大戰大家也一定很熟悉,那就是“土木堡之變”。

但是“國不可一日無君”,“土木堡之變”發生以後,明英宗被俘虜,明朝朝廷馬上就選出了一位新皇帝——明代宗朱祁鈺。


明代宗在迎回明英宗後,為何不將其殺害,以至於最後被奪走皇位?


與無能的明英宗不同,明代宗上位以後,馬上就重用於謙等人,在“北京保衛戰”中大敗瓦剌,使得瓦剌人不得不繼續臣服明朝朝廷。隨後,他更是輕徭薄賦,使得明朝慢慢恢復了在“土木堡之變”中損耗的國力。

可以這麼說,明代宗完全是接手了明英宗留下的爛攤子,還做得十分之好。、

不過,也正是因為明代宗的仁厚,才給了明英宗可乘之機。明代宗打敗瓦剌人以後,明英宗便自然而然地被送了回來。而明代宗對於明英宗,並沒有趕盡殺絕,僅僅是將其軟禁。

於是,在明代宗病重的一晚上,不知廉恥的明英宗聯合大臣發動了“奪門之變”,將皇位又奪了回來。而明英宗復位不久,明代宗就離奇去世了。


明代宗在迎回明英宗後,為何不將其殺害,以至於最後被奪走皇位?


相比於明代宗的仁慈,明英宗顯然更加的心狠手辣。那麼明代宗是基於什麼理由,才不將明英宗殺死的呢?難道僅僅是因為於心不忍嗎?

我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明英宗的母親孫太后還在世

孫太后此人勢力不小。上文已經說了,明英宗是年少登基,年僅九歲,因此一開始明朝的朝政都掌握在太皇太后和三楊手中。

按理說,隨著太皇太后和三楊的去世,明英宗應該自己掌握朝政了,但是事實上,太皇太后和三楊去世之時,明英宗也才14歲而已,依舊年幼。


明代宗在迎回明英宗後,為何不將其殺害,以至於最後被奪走皇位?


因此, 雖然隨著太皇太后和三楊的去世,明英宗掌握了一部分權力,但是另外一部分權力卻被掌握在孫太后手中。

事實也的確如此,無論是“土木堡之變”時,孫太后立挺明代宗即位,還是在後面的“奪門之變”中,孫太后支持明英宗復位,孫太后都發揮了巨大的作用。而在“土木堡之變”中,孫太后更是先立了明英宗的兒子為太子,再立朱祁鈺(明代宗)為皇帝,其目的已經不言而喻了。

而明代宗又是個仁厚之君,他不可能頂著孫太后的目光,親手殺死孫太后的兒子,也不可能恩將仇報,去殺了自己恩人的兒子。

二、于謙的保證

在明代宗即位的過程中,除了孫太后,還有一個人發揮了巨大的作用,那就是于謙。在“北京保衛戰”中,明朝獲得了勝利,瓦剌人表示臣服,並願意將明英宗送回。


明代宗在迎回明英宗後,為何不將其殺害,以至於最後被奪走皇位?


但是此時的明代宗已經品嚐到了皇帝的滋味,害怕明英宗回來和自己爭奪皇帝之位,因此一開始並不同意。正是于謙對明代宗說,應該接明英宗回來,明代宗這才表示了妥協。

由此可以看出,于謙雖然是明代宗身邊的忠臣,但是他依舊不希望明代宗對自己的哥哥下手。因此,哪怕明代宗真的有殺害明英宗的心思,只怕也會被于謙勸阻。而明代宗對於謙,可是十分相信的。

結束語

明英宗和明代宗兩個人的德行,可謂是天壤之別,最後明代宗落得如此下場,只能說是命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