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长安、放黄河,“ 破坏王”朱温为何经济实力依然强大?

提起朱温,恐怕大家第一时间就会想到荒淫无道、乱世暴君等后世给他戴的帽子,但纵观整个五代十国史来说,世人又不得不承认他确实有勇有谋,有着超乎常人的宏才韬略,也算得上是一个乱世枭雄。

农民出身的朱温白手起家占领河南一带,作为君主他带领军队到处烧杀抢掠,行军需要粮草,作战需要武器,这些都需要极高的经济成本,那他又是如何在民不聊生、满目疮痍的河南发展扩大自己的经济实力,并且一度成为那个时期经济实力最强的地方霸主的。


毁长安、放黄河,“ 破坏王”朱温为何经济实力依然强大?

梁太祖 朱温


先让我们来看看农民出身的朱温发家过程

  • 草根出身

唐末朱温在砀山(今安徽境内)的一个村子里出生,父亲是一个教书先生,可见他确实没什么背景。据史书记载,朱温天生神力,并借此在村子里蛮横无理做了个无赖,从小就展现出他这样暴力的一面,村里也没什么人喜欢他。但偏偏就是这样一个“村霸”,赶上了黄巢起义,加入了黄巢起义军后,凭借着自己的身体天赋和好斗本性,在起义军里逐渐升官,最后当上了起义军的大将,这对他来说这已经是一个巨大的成功,但安稳快乐的日子总是短暂的,很快麻烦就找上门来了。

  • 降唐,前往汴州

中和二年(882),朱温在同州(今陕西境内)做大将。唐军要攻打身在长安的起义军领袖黄巢就必须过了同州这一关,所以唐军就集中兵力和朱温刚上了,朱温与唐军几万兵马数次交锋吃了大苦头,眼看自己就快撑不住了,连忙向总部(长安)请求支援但久久没得到回应。显然摆在朱温面前就只有两条路可走了。一是拿命守城,坚持等长安的兵力支援,做一个忠义之士。二是投降换个主子,换个地方做官同时背个叛徒的骂名,很明显朱温选择了后者。

降唐之后,唐僖宗随之给他安排了左金吾大将军和河中行营招讨副使,这两个官位可能不太好正面理解,但唐僖宗直接把汴州(今河南境内)这一块地盘赏给了朱温,也从此,朱温开始了他的中原霸业。

  • 落根河南,羽翼渐丰

刚到河南的朱温,日子也没有那么好过。唐僖宗赏地不赏人,虽然地盘现在是朱温的了,但他也就带着刚刚战败残余的不到千人,大概也就是现在我们一个镇子上的人口,可想而知,当时的实力是多么的薄弱。第二年,起义军黄巢被击溃,他的众将士们如散沙般散开,各自讨生计,朱温原本就是在黄巢麾下做事,所以很多原起义军将士都认识朱温,像葛从周、谢彦章、霍存等将领都带兵前来投靠朱温。这样一来汴州的羽翼逐渐丰满,朱温也开始有一定的实力了。有了基础后,朱温带着自己的事业开始稳扎稳打,光启三年(887)打退了河南另一大势力秦宗权,之后又先后拿下徐州、郓州、兖州(今皆在山东境内)、幽州等地,发展到了这个地步,朱温的势力范围算是在中原称霸。

毁长安、放黄河,“ 破坏王”朱温为何经济实力依然强大?



朱温暴乱给经济带来的破坏

朱温从这样一个不到千人的小小汴州到几十万军队称霸中原,从招兵买马买马到粮草军需,那无疑对经济的需求是巨大的。朱温生性残暴,在扩张领土的大大小小战争中无一不是在混战中烧杀抢掠,毁坏了大量的耕地,战争中劳动力又极其缺失导致百姓苦不堪言,饿殍满城,人口急剧下降,更有不少令人赫然而怒的行径被史册记录。

乾宁三年(896),春夏暴雨不断,黄河水涨势迅猛,各地洪灾就在眼前,此时朱温为了保全滑州(今河南境内)的城墙,非但不固堤抗洪,反而下令开河堤,让黄河洪水直下。虽保住了滑州城墙,但整个黄河下游皆处于猛洪之中,百姓及牲畜溺死无数,耕地被毁无数,且黄河之患延续多年。

天祐元年(904),朱温逼迫唐昭宗从长安迁都洛阳,把整个长安城的建筑尽数毁坏,这个都城一度成为废墟,百姓被迫逃亡。这种种作为,虽没被统计,但可想而知对经济的损害是无比巨大的。

再看,朱温本是一穷二白来到汴州,加上汴州这个地方虽然位置很好,但在朱温到汴州之前就已经有各路义军在此征战,等朱温来了之后,汴州早已满目疮痍。按理来讲,朱温应该是缺兵又缺钱,与其他节度使相比应处于下风,可为何最后是朱温从各路领袖中脱颖而出,在中原站稳脚跟,这就需要从地理环境和战争处境来分析了。

毁长安、放黄河,“ 破坏王”朱温为何经济实力依然强大?

张全义画像


其一,河南地处华北平原,气候适宜,且水源充沛,在那个时期农作物是主要经济来源,河南便在耕种上占尽了优势,起码粮草供给还是比较稳定。那为何华北平原其他势力没能发展壮大呢,这就涉及到一个重要人物----张全义。

张全义原本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同样也是跟着黄巢一起起义,也同样是降了唐,且他所具有的地盘就在朱温的隔壁---洛阳。但张全义和暴力的朱温不一样,甚至可以说相反,本就农民出身的张全义对农业治理有方,且对百姓不收租税,大力鼓励恢复生产,甚至对关押的犯人也不处刑,而是使其任做劳动力,在他的治理下,洛阳的农业生产被他带动起来,可以说是一个务劳务实的好官。

但在军事方面,张全义就比较薄弱了,张全义先是和河阳李罕结盟,张为李供粮草,李为张提供军事援助,本来是和谐的,但是我们从历史里得知,谁军事实力强,谁说话就能大声一点。李罕也是这样越加过分,张全义已然负担不起,便投靠了朱温,并把自己的农业制度也带了过去。也因为这样,朱温在打仗时粮草不断,经济实力充足,越战越勇。相比之下,其他势力没有重视农业,即使兵力强盛,但抵不住粮草资源匮乏,最终败给朱温。

其二,朱温在汴州前期最大的一个对头是秦宗权。秦宗权在兵力方面一直都是碾压朱温的,但他的军事才能和管理制度都比朱温逊色不少,他手下的将领大多独自行动,且到处抢掠,更有“西至关内,东极青齐,南出江淮,北至卫滑,鱼烂鸟散,人烟断绝,荆榛蔽野”的记载,所以秦宗权的资源只减不增,这无疑是给初期的朱温很大缓冲机会的,在这种情况下,朱温与周边节度使联盟击溃秦宗权,也得到了大批的兵力和土地资源。在拥有大批耕地资源的情况下,加上张全义的农业制度,才使得整个河南农业产业的发展比其他的势力快很多,朱温也因此拥有如此强的经济实力。.

结语

朱温从带着不到千人来到汴州到成为中原最强势力一共用了不到二十年的时间,从一个割据势力不断发展壮大,在乱世中站稳脚跟,虽说荒淫无道,但无疑是有超乎常人的眼光和才华的,后世理应客观评价其功过,不应妄加口诛笔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