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樓市爭先恐後的鬆綁背後:未來一年樓市怎麼走?

文|葉書利

中國樓市的調控政策再一次走到了轉向的十字路口。

各地樓市的鬆綁聲不斷

壹書生注意到,九月以來,中國各地樓市便傳來了陣陣鬆綁聲。

15日,三亞通過《關於進一步完善人才住房政策的通知》而鬆綁樓市:不需要落戶,不需要五年社保,只需要大專及以上學歷,隨便找個工作證明便可在三亞買房,接近於限購取消了。

曾經對樓市高喊的“壯士斷腕”已成為傳說,畢竟“壯士斷腕”仍敵不過殘酷的現實:去年樓市高壓調控後,海南樓市成交量下降九成左右,相應地,海南的GDP便開始全國墊底了。

海南以過去一年半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們一個基本的為人道理:沒有實力支撐的裝逼,終究只是一個口號而已。

不出意外的話,接下來,海南各地還會繼續響起樓市鬆綁聲,三亞只是打響了頭陣而已。

15日,天津擬在北京非首都功能項目主要承接地的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和寶坻中關村科技城試行購房政策的定向鬆綁:對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項目,戶籍遷入本市的職工,按照本市戶籍居民政策購房;對戶籍暫未遷入本市的職工,其家庭在天津無住房的,可在本市購買住房1套,不再提供在津社會保險或個人所得稅證明,所購住房需在取得不動產權證滿3年後方可上市轉讓。

15日,南京六合區定向鬆綁:大專以上學歷即可買房。

11日,廣東中山限購再鬆綁:首套房對港澳客戶完全放開。

再往前,上海臨港限購鬆綁;

珠海限購鬆綁;

合肥放開人才落戶,40年以下本科落戶即可買房;

青島定向鬆綁:40歲以下的本科生可直接落戶和購房。

鬆綁的城市名單已舉不勝舉……

為什麼此時又響起了鬆綁聲?

為什麼現在響起了調控的鬆綁聲,在壹書生看來,主要基於三個原因:

A,樓市調控開始逐漸讓位於穩經濟。

中國經濟增速仍在進一步下降:三季度中國GDP增速已下降至6%,更可怕的是,目前仍看不到止滑的跡象。在此背景下,中國政府的穩經濟壓力正在進一步加大。

事實上,央府已要求各地政府將穩經濟放在優先考慮選項。

14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陝西西安主持召開部分省政府主要負責人經濟形勢座談會。

在該座談會上,李克強指出,“當前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實體經濟困難突出,國內需求疲弱,一些食品因供求關係變化價格上升,一些地方發展動力不足。”對於下一步的經濟工作,李克強要求各地政府“增強緊迫感和責任感,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抓好發展這個第一要務,把穩增長、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正是基於此,該會議結束後的第二天,即15日,全國至少包括三亞、天津、南京等三個地方傳來了樓市調控鬆綁的消息。

中國是一個高度講政治的社會,在講政治面前,一切都得讓路,包括樓市調控也是如此。

B,土地成交量開始下降,地主的利益開始受損。

中國樓市本質上是地主的生意。回望過去這麼多年的歷年樓市調控,調控期內,只要賣地收益不影響,樓市調控肯定會繼續。一旦地主的賣地收益開始受到波及,地主對於樓市調控的態度便會悄然思變,然後謀變。

樂居財經研究院的統計數據顯示,全國100個主要城市合計成交土地9047宗,同比下滑11.1%,成交面積42010萬平米,同比下滑10.7%。

進入9月後,樓市土地成交面積刷新年內最低記錄,僅3162.73萬平方米。

中國指數研究院研發中心研究副總監曹晶晶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指出,“最近土地流拍率又有了提升,雖然沒達到去年四季度時候的高點,但從監測數據來看,9月份300個城市流拍宗數佔成交宗數的7.4%,這一比例也是從今年5月以來逐月提高的,整個土地市場降溫比較明顯。”

C,今年最重要的穩定政治期過去了。

今年對於中國政府來說,最重要的穩定敏感期是國慶。在這個時間點之前,一切以穩定為主。現在這個敏感時間點已過。

央地博弈進入新一輪關鍵期

過去這麼多年,中國樓市的發展,一直存在著央地博弈:一方面,處於穩定的考慮,央府要求樓市應“穩定的漲價”;另一方面,處於賣地收益考慮,地方政府對於樓市的要求是“最好天天暴漲”。

正是這種央地博弈,所以過去這麼多年,樓市一直在漲,且漲二年調一年。

現在這種央地博弈還在繼續,但主題已悄然轉變了:央府對於樓市的考慮是“不影響經濟發展”,且不帶來系統性的金融風險,所以以穩為主;而地方政府的考慮則是“推動樓市上漲,以不影響賣地收益”。

基於此,中國接下來樓市調控面的走向,主要的裁判員是GDP。如果穩經濟的壓力進一步加大,那麼地方政府鬆綁樓市的可操作空間會相應加大。相反,經濟形勢好轉,則央府穩樓市的聲音就會更大一些。

壹粉們可以重點關注下12月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不出意外的話,接下來,央府會加大穩經濟的力度,相應地,地方政府鬆綁樓市的可操作空間在相應加大,因此至少未來三個月內,樓市鬆綁的聲音只會越來越多,並逐漸成為常態。如果四季度中國經濟向下的趨勢未得到改變,那麼明年上半年,樓市轉松的力度可能將不得不會加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