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門宴劉邦逃走,不是項羽疏忽大意,而是項羽有自己的心思

將相寧無種,本無富和窮。四海皆兄弟,世界應大同。——項羽


鴻門宴劉邦逃走,不是項羽疏忽大意,而是項羽有自己的心思

鴻門宴的故事家喻戶曉。起因項羽和劉邦打賭,誰先攻下咸陽,誰就可以稱王。最終劉邦率大軍搶先進入咸陽城,但有意思的是,劉邦並未稱王,而恐項羽懷疑,又親自來跟項羽賠罪。


而項羽就這個時機,擺下了鴻門宴。雖說只是吃一頓飯,卻是刀光劍影,期間項莊舞劍、樊噲耍刀,簡直就是戰場一般。但所幸,劉邦還是安全的逃了回去。

自此之後的4年,烏江之上,霸王別姬,含恨自刎

那麼,一代霸王項羽,真的就那麼疏忽大意,或者是不忍殺戮,就直接放虎歸山了嗎?這個低級錯誤,甚至還被范增罵道:“豎子不足與謀”。


其實,或許項羽設此鴻門宴,並不是真想要了劉邦的命。試想一下,在項羽的地盤,真的就一個樊噲,就能保住劉邦周全?


如果項羽真想殺掉劉邦,當劉邦來的時候,還需要什麼舞劍這種假模假樣的做派,直接動手不好嗎?還有,如果吃飯的時候是麻痺大意,那在得知劉邦逃走後,就應該非常清醒了,但為何也一點動作都沒有。

能當上西楚霸王,項羽可不是等閒之人。所以,鴻門宴項羽有自己的心思,他並沒有打算殺掉劉邦。這個場景好比曹操詢問劉備,如今天下誰是英雄類似。


而項羽,也沒有把劉邦放在眼裡,他設宴只是想敲打、震懾一下劉邦。比如吃飯的時候,問他對天下、對女人、對錢的看法。


而且,那個時間段,也不是和劉邦直接翻臉的好時機。劉邦剛剛攻下咸陽,而且來到項羽這,也是因此請罪。如果項羽藉此除掉劉邦,恐天下英雄恥笑,很難人心歸順。


項羽想的是,藉此讓劉邦本分守己,不要有稱霸一方的野心。他封劉邦為漢中王,歸於地方,實際就想讓他永遠待在四川,並且限制了劉邦的兵力。


為了保險起見,項羽還命自己的猛將章邯守住要道,就是想將劉邦困死


或許,項羽清楚一件事,就是鴻門宴如果真將劉邦殺死,那剛剛穩定的天下,勢必要大亂。可沒讓他算到的是,最終讓自己慘敗,奪得天下的反而是這個看不上眼的劉邦。

所謂勝者為王,敗者為寇,如果項羽運氣再好點的話,這場鴻門宴,估計又是另外的解讀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