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我和娃爸為高考這個話題起爭執

自從生完娃,感覺自己被再造了一樣,以前熬夜刷劇、購物,現在熬夜也買買買,只是買的都是喔喔的東西,劇也有一搭沒一搭地看,全身的小雷達都轉向了教育領域。前兩天還跟喔喔爸分析早教市場是如何三分天下,昨天就開始跟他探討起北京高考的變局,爭論哪種培養模式好。不知道的還以為兩人要培養個牛頓或者愛因斯坦呢。


沒想到我和娃爸為高考這個話題起爭執

起因是昨天(1月19日),北京發佈了2020年高校招生與錄取方案,考試時間變為4天,6月7日和8日考語文、數學、外語,每科滿分150分;6月9日和10日從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6門自主選擇3門,每門100分。外語聽力考試與筆試分離,一年兩次考試,取聽力最高成績與筆試成績一同組成外語科目成績,計入高考總分。英語聽力實行計算機考試,第一次考試於2019年12月14日進行,第二次考試於2020年3月14日進行。

其實高考離我們還遠著呢,真正引起我們爭議的是另一條延伸閱讀的新聞。教育部出臺了“強基計劃”。從2020年起取消了實行了13年的高校自主招生工作。這帶來的蝴蝶效應是巨大的。為什麼這麼說呢?有這麼一組數據,2018年通過自主招生、領軍計劃等各種計劃降分進入清華的學生佔總招生人數的95%以上,北大比例沒有那麼高,但也有87%以上。清北只是風向標,其他高校的自主招生更是你懂的。各種形式的降分,一降就是40分、60分,僅靠分數,哪競爭得過其他孩子。自主招生一言難盡,連教育部都承認

“個別高校考核評價不夠科學規範、個別考生提供不真實的學科特長材料”


沒想到我和娃爸為高考這個話題起爭執

這次公佈的強基計劃突出的是基礎學科的支撐引領作用,重點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及歷史、哲學、古文字學等相關專業安排招生,總之就是熱門專業無緣。而且突出了高考的重要性,要求高考成績所佔比例不得低於85%。以前靠各種競賽成績、專利、證書等降分錄取的操作不太靈了,至少操作空間小很多,看上去對於普通家庭的孩子公平性更強一些。

我覺得這樣也好,不用讓喔喔走我們小時候上各種奧賽班的老路了,畢竟競賽成績沒那麼有用了,除非能考到數一數二,依我們的遺傳基因,這種可能性不大。家裡一個上高中的學霸小侄兒參加一項國家級的少兒科技比賽,尚且花費了巨大的人力物力精力,終於取得了不俗的成績,我們兩文科生父母,科學指引是指望不上了。老老實實走考試路線,目標明確挺好。

喔喔爸則認為這樣的教育引導,難出精英,還是走上分數至上的老路。可能男性思維普遍憂國憂民些吧,我想的是都是普通人,走普世道路難道不好嗎?這樣以我的智商和能力才知道從哪下手培養嘛~辯論持續了半小時,以喔喔在睡夢中發出的“吭吭”聲結束,得,要去餵奶了,紙上談兵的事不著急分高低,高考倒計時還有18個365天,雞娃還得緩好幾年呢,哈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