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以複製中國製造經濟奇蹟,雄心勃勃的東南亞到底缺什麼

東南亞確實具有成為世界工廠的潛質,自然資源豐富,勞動力充足且用工成本低,地理位置優越。但東南亞卻沒有發展成為世界工程。東南亞所有國家加起來,GDP總量還不足中國的1/4,工業產值還不足中國的1/5。

難以複製中國製造經濟奇蹟,雄心勃勃的東南亞到底缺什麼

有世界工廠的潛質,卻沒有發展成為世界工廠,東南亞缺了什麼?當然是缺了中國有而東南亞沒有的特質。是那些呢?

第一,缺乏完整的產業鏈。要成為世界工廠,當然不能只生產幾個商品,而是能夠生產絕大部分工業產品。我國是全球公認的工業門類最齊全的國家,沒有之一。上至飛機、衛星,下至紐扣、螺絲釘中國都能生產。除了能夠生產成品,中國還能製造廠商品所需的工業設備。這一點非常重要。整個東南亞地區沒有一個國家的產工業產業鏈是完整的,工業生產設備更是要從中國、日本、韓國進口。就拿越南來說,它每年要從我國大陸地區進口大量的工業設備,為此要耗資數百億美元。

第二,缺乏訓練有素的勞動力。前段時間奧巴馬伕婦出臺了一部紀錄片叫做《美國工廠》。從這部紀錄片裡面,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工人不僅生產效率高,而且技術熟練,聽從指揮,服從管理。一個國家光有先進的生產設備還不夠,如果沒有熟練的產業功能設備是不可能憑空運轉的。世界上有很多國家非常富有,他們能夠買最先進的設備,到他們就是買不來工業化。為什麼?缺乏產業工人是最重要的原因。

第三,缺乏完善的基礎設施。這個世界上,中國或是對“要想富,先修路”這句話體會最深的國家。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我國投了鉅額資金進行基礎設施。鐵路、公路、機場、能源水利、港口,中國的基礎設施建設一點都不落後於發達國家。但是在東南亞地區,除了少數國家,其他地區基礎設施還相當不完善。菲律賓、柬埔寨、老撾、越南、緬甸基礎設施非常落後。

當然除了以上幾個原因之外,很多原因制約東南亞成為世界工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