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未來,泰然自若

2020年註定是一個充滿變數的年份。全球疫情、美股熔斷、油價暴跌……,連巴菲特都說活了八十九歲,也是第一次經歷。

實際上,即便不發生這些災難性的事件,就僅是5G、人工智能、IoT、無人駕駛、機器人、量子計算……一系列令人眼花繚亂的新技術,也足以在幾年之內把世界搞個天翻地覆了。身處這變幻莫測的時代,每個正常人都會感到深深的焦慮和不安全感。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

21世紀已註定是一個動盪的世紀,每個企業和個人都面臨著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加劇烈的變化帶來的挑戰,面臨的環境瞬息萬變。你該如何應對,是否能處變不驚?

讓我們把眼光拉遠,來看整個人類的歷史。實際上,人類文明史上每次技術革命都會帶來社會的鉅變,而身處那個時代的人,也都遭遇著我們今天類似的境遇。新石器的發明,使那些使用舊石器的部落淪為奴隸;種植業的發明,使得那些靠漁獵和採集為生的族群消失殆盡;西方航海技術的發展,使農業文明生靈塗炭;電力和機械、電子和網絡,也同樣產生了代表不同生產力的族群的興衰榮辱的更迭……;不主動改變就會被淘汰,這就是這個世界的生存法則。可是積極接受改變就會變好嗎?事實上,積極參與和響應變革的,自身也在疲於應對,忙得不亦樂乎。說起來,在變化之中,好像我們根本找不到一個舒服的姿勢!

遭遇未來,泰然自若

今天之所以談論這個話題,是因為總是有人問我關於未來會如何的問題,彷彿我就是個先知!客戶需求突然變化怎麼辦?做好的規劃遇見灰犀牛該如何?選擇了一份offer,但總是覺得被放棄的那個會不會更好?買了房子,房價會不會下跌?……

變化之所以讓人如此不安和焦慮,根本原因還是我們對變化的原因和結果看不透,無法對未來的趨勢和終局做出判斷,於是人們就會不停的“思考”下去。之所以把“思考”打上引號,是因為絕大部分人的那種狀態根本算不上思考,更多的只是一種猜測和焦慮。當然,這種焦慮也並不是一無是處,這種焦慮於個體來說是生物生存的本能,於企業來說亦然,它能夠幫助一定程度上躲避災難。換言之,如果沒有這種焦慮,那麼也就等於對外界的變化不會產生反應,自然也就無法適應新的環境和條件,最終等待他的必然是被淘汰或滅亡。

然而,即便有了這種焦慮,大多數人最後還是隻能被動接受自己不曾預期的結果。人類是不是很悲催?

我們必須承認,人類面對紛繁複雜的世界,個體的能力實在太過微弱、太渺小了。我們看不懂宇宙,不知道小行星哪天就會撞上地球;我們看不懂經濟,不知道哪天股票就會崩盤;我們看不懂自然,不知道何時火山會突然爆發;我們看不懂時間,不知道有沒有機會回到過去;我們甚至看不懂自己,不知道思維是如何從一堆蛋白質中產生的。至今為止,儘管人類竭盡全力的去發展各種科學,我們所掌握的知識仍然只是這個世界背後信息量的一個零頭。所以,我們必然會遭遇未來的不確定,因為我們根本無法預見未來!

遭遇未來,泰然自若

這樣的結論,會不會令你太過失望了?

但這個結論卻恰恰是一個不存在不確定性的結論!(好像有點兒繞,多讀幾遍吧)

當然,這結論也帶給我們一些其它啟發。在個體層面,尤其在社會性的事務中,我們似乎確實無法準確的做出預測。但在相對宏觀層面,我們卻經常能夠把握趨勢。

當我們積累了數十年的氣象數據,我們居然可以預報天氣;當我們回顧人類歷史,我們就可以預見文明的走向;當我們站上太空,我們就會看到河流改道、洋流週期;當我們研究太陽系的過去,竟然可以發現地球幾十億年後的命運……

遭遇未來,泰然自若

這也許可以帶給我們些許驚喜,我們可以去多看看更多的大局,從更廣闊的空間和時間中去找到預見未來的方法。當然,這種概率性的、趨勢性的結論,最終並不能被確定的鎖定在某個個體上。我們仍然不知道自己明天會遇見誰,會不會碰上堵車,購買彩票有沒有中獎,不知道冠狀病毒會不會感染到自己……

但知道這些,應該可以讓我們變得更加坦然。我們知道變化無時無刻不再發生,未來的事件多數不能被預測,這就是我們生活的世界,這就是人生有趣的地方。如果你確定的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生命的意義又在哪裡呢?

遭遇未來,泰然自若

處變不驚,泰然自若,實際上並不只是一種心理素質,更是一種學識修為的體現。我們面對紛繁的變化,所能做的最佳選擇應該是不斷的學習,讓自己擁有更多關於變化的認識和了解,哪怕學習過後我們仍不能預測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