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代理 or 抵住誘惑,看這3點…

這是一篇遲到了6年的文章……6年前朋友邀請我做“蓋網通”時,我總結了要不要做某品牌或某產品的代理/直銷的3個判斷依據。最近期間總是遇到電子煙、ETC、刷臉支付、某些領域新電商垂直平臺、終端交互廣告屏、保險……找我做“城市代理人/城市合夥人”,我只好把當年總結的3點拿出來,解決在這些決策時刻所要知道和分析的點。

​前提:(1)這3點總結只適合2B行業和2VIP行業,不適合2C的品牌代理​。(2)假設所遇到的項目、品牌​、產品不是騙子割韭菜。

做代理 or 抵住誘惑,看這3點…

(圖片來自互聯網)

因為這些都是在2B或者2VIP領域的方向,所以,總結你是不是具備“銷售”屬性,就是第1條需要參考的條件:你有沒有做過銷售,你有沒有跟人面對面溝通的障礙或恐懼,你是不是天生自來熟,你有沒有親和力,你會不會排斥陌生拜訪,你是否經受得住總是被拒絕……

接下來,根據盈利模式屬性,再審視​你自己有沒有加分項:人群(即潛在客戶)資源。你是大廠、大公司老闆,有成百上千下屬;你是乙方資深客戶經理,認識不少客戶​;你家老爺子是政府官員​,自然對你也是愛屋及烏;你甚至是學校老師,幾個群裡有很多家長……如果有這樣的資源,那麼前期打開局面的破冰啟動,甚至達到上級代理要求的關卡數量,你是沒有問題了。

最後,要考一考你的眼光:你屬於代理的第幾級?你是早期入局還是​進來接盤的?(不少項目最終不是賣產品給用戶,而是賣給下級代理接盤)這個,做微商的朋友應該很有體會:早入局有可能賺到,晚接盤​有可能砸掉。

做代理 or 抵住誘惑,看這3點…

(圖片來自互聯網)

當然,有“綠燈思維”的朋友,也可以拋開這3點掣肘,嘗試去做,拼搏一把,無可厚非。​前提是:項目本身靠譜。而怎麼判斷一個項目是不是靠譜,不在本文討論範圍內。

今天的文章就這麼短,意不意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