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火中的诗篇——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

战火中的诗篇——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

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

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

一九三零年,在毛主席领导下,红一方面军及赣南,闽西的红色革命根据地不断发展,巩固,壮大。同时也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引起了蒋介石国民党反动派的极度不安和震惊。 十二月,蒋介石亲自到南昌,纠集了十一个整编师另三个旅,外加三个航空大队。兵舰二十艘,飞机三十架。共计十万余人。

任命江西省主席,兼第九路军总指挥鲁涤平为总司令。第十八师师长张辉瓒为前线总指挥。 采用“分进合击”的作战方针,向中央革命根据地和红一方面军发动了第一次大规模围剿。

当时红一方面军由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组成,共计约四万余人。 面对敌人的优势兵力和先进武器装备的围剿。红军在毛主席和朱总司令领导下,采取避敌锋芒,战略性退却,诱敌深入,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的作战方针。

十二月三十日,当敌张辉瓒带一个师部两个旅,孤军深入到我龙冈,源头一带的伏击阵地时,遭到了我军的猛烈攻击。

龙冈一仗,消灭了敌人一个师部两个旅。俘获了九干多人,并俘获了敌前线总指挥——十八师师长张辉瓒。

张辉瓒部被消灭后,在源头的谭道源师,吓得赶紧向东逃窜。红军乘胜追击。在东韶,谭师被歼灭半数 以上,被俘获三干多人。其它几路敌军见状纷纷溃逃。 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次围剿被彻底粉碎了。

这次反围剿作战共消灭敌人一个师部,三个多旅,共一万五干多人。取得了反围剿作战的重大胜利。

面对红军的胜利,蒋介石不甘心失败。于一九三一年四月又纠集了二十万兵力,发动了第二次大围剿。

毛主席的这首《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正是在这炮火连天,风烟滚滚,硝烟迷漫的背景下写成的。

这首词的上阕,生动描绘了红军第一次反围剿作战取得辉煌胜利的画面

“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 开头,诗人运用比拟,烘染,夸张,描景等艺术手法,一下子就给人们展现了一幅气氛紧张激烈战争画面。

十二月虽然进入了冬季,但江西中央根据地,依然万木参天,郁郁葱葱。漫山遍野的林木,经霜染红,色形斑阑,层层叠叠,万紫千红。

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重兵围剿,根据地的军民在共产党,毛主席领导下经过组织动员,发动广大军民同仇敌忾,士气高昂。

为了保卫根据地,为了保卫家园,为了保卫人民政权。男女老少,全部行动起来,积极投身到反围剿的斗争中来。在根据地形成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万木霜天红烂漫”,既反映了战争发生的时间和环境,又展现了红色根据地的情景。

“天兵怒气冲宵汉”“天兵”就是英勇无畏的红军。

“怒气冲宵汉”,就是对国民党反动派侵犯根据地的愤怒和仇恨。 就是团结一心,同仇敌忾,义愤填膺,土气昂扬。

兵者,气也。团结一心,士气高昂,是战争取得胜利的首要保证。 一开场就让人预感到了“红军必胜,蒋军必败”的氛围。

试想,敌人虽然强大,虽然气势汹汹,但怎么会是“天兵天将”的对手呢? 敌人不败而何?

“雾满龙冈千嶂暗”。 龙冈——根据地中心地带。红军的主要伏击地点,这场激烈战斗的主要战场。

在万木葱茏的群山峻林中,又大雾迷漫,视野混暗,非常利用红军隐蔽埋伏。

敌军,虽然兵员众多,武器装备精良。但一进入这地形陌生,环境陌生,大雾迷漫,视野混暗的群山峻岭中。全都变成了盲人瞎马,变成了乱冲乱撞的无头苍蝇。 不败而何?

“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赞”。 真精彩!真形象!真逼真!真通快!

国民党反动派貌似强大,气势汹汹。张辉赞倚仗强大的军事实力,趾高气扬,傲气十足,目中无人。原来是只纸老虎。

你看,根据地军民一声怒吼,他就原形毕露,当了俘虏。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张辉赞,国民党军十八师师长,十万大军的前线总指挥。都当了俘虏,蒋介石精心策划的十万大军围剿。不败而何?

这首词的上半阕,虽然只有短短五句。但气势如虹,力压千钧,形象逼真。 既展现了人民战争的巨大威力。又显示了毛主席运筹帷幄,运兵如神的辉煌战果。

下半阕:“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 描写了蒋介石在第一次围剿失败后,不甘心,又纠正了二十万大军,开始了第二次围剿。 比第一次围剿,兵力增加了一倍。可谓声势浩大,风烟滚滚。

“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 面对蒋介石更大规模的围剿,怎么办?老办法,唤起工农干百万,发动群众,开展人民战争。 运用人民战争这个战无不胜,百试不爽的制胜法宝,任何强大的敌人都能够战胜。

“不周山下红旗乱” 诗人应用“共工头触不周山”的典故。《淮南子·天文训》:“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毛按注:共工是胜利的英雄) 。

诗人引用这个典故,就是告诉人们,红军都是天不怕,地不怕的英雄好汉,根据的人民都是英雄好汉。敌人虽然强大,气势汹汹,但一定能够被打败。

“不周山下红旗乱”诗人为人们描绘了一幅人民群众高举红旗,欢庆胜利的画面。 预示着胜利一定属于英雄的红军!胜利一定属于英雄的根据地人民!

诗言志。读这首词,让我们在充分了解这场战争的情景时,也深切感受到诗人那雄浑豪迈的英雄气慨和藐视敌人,战胜敌人的大无畏精神风貌。

二零一九年九月二十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