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輛購買基礎知識之驅動方式(七)

驅動方式,是指發動機的佈置方式以及驅動輪的數量、位置的形式。一般的乘用車都有前、後兩排輪子,其中直接由發動機驅動轉動,從而推動(或拉動)汽車 前進的輪子就是驅動輪。最基本的分類標準是按照驅動輪的數量,可分為兩輪驅動和四輪驅動兩大類。

先簡單介紹一下兩輪驅動:在兩輪驅動形式中,可根據發動機在車輛的位置以及驅動輪的位置進而細分為前置後驅(FR)、前置前驅(FF)、後置後驅 (RR)、中置後驅(MR)等形式。目前,兩驅越野車和轎車最常用的是前置後驅形式。

車輛購買基礎知識之驅動方式(七)

所謂前置前驅,是指發動機被安放在車輛的前部發動機艙內,通過前輪驅動的驅動型式。這是70年代後才真正興起和在技術上得以完善的驅動形 式,目前大多數中、小型轎車都採用了這種驅動型式。前置前驅車型將變速器和驅動橋做成了一體,固定在發動機旁將動力直接輸送到前輪驅動車輛前進。形象點比 喻,就好像是前面有個人在“拉”著車輛前進。從車輛的操控性和安全性方面考慮,前驅車的發動機和驅動軸中心在車輛前部,驅動輪也在兩個前輪,所以在過彎時 前部重心因慣性而往前,如果角度過大或者速度過快容易突破前輪的地面附著力,發生轉向不足,即我們俗稱的“推頭”現象,所以前驅車型有著操控性差的評價, 這也是前驅車最大的缺點之一。

所謂前置後驅,是指發動機被安放在車輛的前部發動機艙內,通過後輪驅動的驅動型式。這是一種傳統的驅動型式,採用這種驅動型式的轎車,其前車輪 負責轉向任務,後輪承擔驅動工作。發動機輸出的動力通過離合器、變速器、傳動軸輸送到後驅動橋上,驅動後輪使汽車前進,形象點比喻,就是有人在後面“推” 著車輛前進。後驅車在車輛重心分配上比前驅車平均,一般可以達到50∶50的最佳比例,這樣行駛的運動性能更高,過彎的極限值更高,大部分運動型轎車多采 用這種驅動方式。但是在轉彎時,由於汽車前輪直接受轉向系統支配已經改變了行駛方向,而後面的驅動輪仍有往前的慣性,這樣就容易出現轉向過度,俗稱“甩 尾”,這也是後輪驅動與前輪驅動在操控性能上最大的區別。但是,雖然容易產生轉向過度,相比前輪驅動的轉向不足,車輛卻顯得更加靈活,所以一般的駕駛愛好 者都比較樂意選擇後輪驅動的車型,會覺得更加充滿駕駛樂趣,基於以上的諸多優點,

但是,如果您要想買一輛越野車在真正的山野叢林中縱橫馳騁的話,就最好還是考慮一下四輪驅動的車輛了。因為,兩輪驅動的車輛即使在良好的路面上,碰到雪地或易滑路面等情況也可能打滑,啟動加速時也比較容易發生擺尾現象。四輪驅動就可以防止這種現象發生。同時,四輪驅動系 統有比兩輪驅動更優異的引擎驅動力應用效率,能達到更好的輪胎牽引力與轉向力的有效發揮。就安全性來說,也可以形成更好的行車穩定性。

所謂四輪驅動,是指汽車前後輪都有動力,可按行駛路面狀態不同而將發動機輸出扭矩按不同比例分佈在前後所有的輪子上,以提高汽車的行駛能力。一 般用4X4或4WD來表示,如果你看見一輛車上標有上述字樣,那就表示該車輛擁有四輪驅動的功能。在過去,四輪驅動可是越野車獨有的,近年來,一些高檔轎 車和豪華跑車才逐漸添置了這項配置。根據工作原理的不同,四輪驅動又分為四種模式:全時四驅(Full—Time)、兼時四驅(Part—Time)、適時四驅(Real— Time)和兼時/適時混合四驅。全時四驅是指車輛在行駛的過程中始終處於四輪驅動狀態。兼時四驅則是駕駛員可以根據路面狀況,通過操縱桿或按鈕在兩驅和 四驅之間進行切換。適時四驅則由電腦控制,在正常路面為兩驅,異常路面或驅動輪打滑時自動變為四驅。兼時/適時四驅則是具備了兩種四驅型式的驅動方式,由 駕駛者的喜好自由選擇。四輪驅動是更平衡的驅動方式,集中了前驅和後驅的優點,能有效避免轉向不足和轉向過度等狀況,但由於發動機扭矩被分配到前後輪,因 此,犧牲了一部分動力性,而且比較費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