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的信用卡消費:不良飆升、“羊毛黨”猖獗、巨頭趁機進攻


疫情之下的信用卡消費:不良飆升、“羊毛黨”猖獗、巨頭趁機進攻


文 | 木子


在新冠肺炎這個始料未及的“黑天鵝”衝擊下,對於給經濟供血的銀行業而言,影響直接而深遠,給信用卡業務尤其帶來了一定的壓力與挑戰:線下消費場景大大減少,開卡量和交易量低迷,資產質量承壓,信用卡透支現象趨多等。


疫情考驗之下,銀行信用卡業務大搞促銷活動,刺激消費,但“羊毛黨”卻日益猖獗,與此同時,互聯網場景巨頭也在趁機進攻。


在此背景下,銀行的零售轉型又將何去何從?


信用卡的疫情考驗


近期,上市銀行陸續公佈了2019年年報,信用卡發展現狀揭開一角。經過多年的“狂奔時代”後,銀行的信用卡髮卡量踩了一個急剎車。


年報數據顯示,2019年,國有大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相比2018年的髮卡增減數量變化是約-40萬張、-100萬張、-170萬張、-260萬張。


與此同時,全國性股份制銀行的髮卡量也正在降速。如一直以零售業務為特色的招商銀行和平安銀行,2019年新增髮卡量均較2018年分別下降了1084萬張和436.09萬張。此外,光大、中信、民生等全國性股份制銀行,在2019年新增髮卡量也較2018年水平有不同程度下滑。


業內分析師認為,信用卡經歷了過去十年的快速發展後,市場處於飽和狀態,髮卡步伐放緩已是大趨勢。


中國人民銀行發佈的數據也顯示,2019年第四季度,全國信用卡和借貸合一卡新發卡0.45億張,環比下降15.95%。2019年全年信用卡和借貸合一卡髮卡數量共計7.46億張,同比增長8.78%,增速較2018年的16.73%出現大幅下滑。


而突如其來的一場疫情,更是讓信用卡業務面臨考驗。


“今年一季度髮卡量不到去年同期的一半,地推等各種線下營銷活動目前取消,基本是靠線上維持。”某股份行分行信用卡部工作人員告訴消金社,消費者開卡意願也不高,一些合作商戶,像KTV、電影院等場所還未完全恢復營業,就算辦卡這些地方也不能刷。


招商銀行信用卡中心工作人員表示,自疫情發生以來,信用卡線上交易預計下降近50%,境外交易預計下降近40%,隨著疫情在全球範圍的蔓延及升溫,境外交易將持續低迷。


疫情之下,一方面導致信用卡開卡量和交易量低迷。另一方面,不少持卡人債務壓力大,現金流狀況堪憂,還款能力和意願下降,信用卡逾期率上升,同時也給信用卡資產質量管理帶來壓力。


中信銀行在近期的業績說明會上表示,不少企業因為疫情出現流動性緊張、階段性困難,還有一些客戶的還款能力下降,2020年以來,該行不良率和不良額小幅上升,疫情對該行信用卡業務的獲客、交易、資產質量影響較大。


目前搜索關鍵詞“信用卡逾期”,會彈出很多的相關內容,熱度也達到了近10年的最高點。


疫情之下的信用卡消費:不良飆升、“羊毛黨”猖獗、巨頭趁機進攻

“信用卡逾期”搜索熱度直線上升


在此背景下,已有銀行信用卡開始收緊額度,加強風控。


在投訴平臺上,浦發、中信、興業等多家銀行的持卡用戶投訴稱,自己的銀行信用卡被降低額度,從原來的數萬元一下變成只有幾千元,有些用戶甚至被封卡。


“在這個疫情結束後的關鍵時刻,各方面壓力增大的情況下,銀行不顧情面降額,這是趁你病要你命啊!”某持卡人向消金社抱怨道。


金融資深人士張曉晨向消金社表示,銀行針對部分客戶採取下調額度或限制交易,以控制並降低高風險客戶佔比,但這樣也會造成持卡人資金壓力加大,形成越降額,逾期壞賬越多的惡性循環。


而隨著信用卡逾期壞賬的增加,強化催收工作便成了選擇,但疫情之下的催收卻面臨著現實的困難。


作為勞動密集型行業,催收行業的復工難度高於其他金融行業,疫情發生後,催收公司採用少量現場加遠程辦公的模式,總體效率降低。


“催收時,線下不讓進小區,線上考慮到輿論環境,又要文明催收,這對於老賴來說,基本不可能催收成功,這也影響了催收效率。”一位信用卡資深從業者曾如此表示。


據悉,目前已有銀行啟動了年內信用卡不良資產的核銷工作。


有銀行工作人員表示,“銀行內部正在測算資產質量受到的影響,現在還不能準確判斷,不過預計上半年我們行信用卡業務收入減少已成定局,就看減多少了。”


信用卡消費重啟:分期費率打“骨折”


疫情之下,危中有機。


當前,國內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成效,隨著武漢解封,復工復產又邁上新臺階。在積極派發消費券的刺激下,各地消費情況出現反彈,人們此前被壓制的消費慾望也開始復甦。


一家醫美分期平臺的負責人向消金社透露,近期他們平臺的客戶諮詢量正在逐步恢復,預計到年中,業務量能恢復到去年的約8成。


“報復性消費浪潮會對消費金融有巨大的拉動作用,黃金週期可能持續幾個月。”一位消費金融從業者表示。


在此背景下,不少銀行抓住這個機會開始發力個人消費市場,於是讓利、打折、返現等活動紛紛推出,有人戲稱,“銀行似乎又開始‘放水’了。”


持卡人張慶向消金社表示,最近半個多月,他收到了七八條銀行推銷信用卡的短信,還接到了幾個推介信用卡和貸款的電話。“其中,有一個電話是之前銷戶的銀行打來的,讓我重新開通他們行的信用卡,而且額度比之前高不少。”


成都的上班族陳思思打開銀行APP還信用卡賬時,發現分期費率打起了“骨折”。“分期12期,原本月費率是0.71%,現在只有0.32%,相當於打了45折,以前也辦理過分期,這次銀行給到的費率真的很優惠。


除了鼓勵開卡,費率優惠,消金社發現,為減輕持卡人還款壓力,降低逾期率,目前也有銀行推出了延期還款的福利。


“賬單延期3個月還得更靈活,費率每月僅0.92%!”有持卡人向消金社展示了近期收到了這樣的短信。


疫情之下的信用卡消費:不良飆升、“羊毛黨”猖獗、巨頭趁機進攻

信用卡賬單延期短信


隨著信用卡市場相對飽和度越來越高,髮卡量增速下滑,信用卡獲客越來越難,尤其受疫情影響,今年上半年新增髮卡量或出現斷崖式下跌,因此,各商業銀行開始積極發力營銷,通過場景營銷和各種優惠促銷活動吸引客戶。


而針對疫情對銀行信用卡線下業務的衝擊,有銀行選擇了加強線上交易的支持,鼓勵信用卡用戶線上消費。


2月26日,平安銀行信用卡中心宣佈從2020年4月10日起取消依託於實體刷卡場景的發分機制,全面實行移動支付發分,其中頭部商戶開啟移動支付5倍積分活動,美團、餓了麼、盒馬、京東商城、京東到家等主流電商平臺均在名單之列。而這是全國首家也是唯一一家把網絡消費積分寫進積分規則的銀行機構。


與此同時,一些“羊毛黨”卻從中發現了商機,他們利用信用卡規則,巧妙拿到高額度,並在短時間內刷出高積分,薅到可觀的福利,甚至玩起了“雲刷單”等創新玩法。


“所謂‘雲刷單’,具體是一箇中介建個群,收集美團,餓了麼等平臺商家,然後用戶用信用卡支付叫外賣。在這個過程中,商家接單後並不真正出單,而是將用戶刷卡的錢返還,中介在其中收取手續費。”金融資深人士張曉晨向消金社表示,這種刷卡套現的方式成本略高,但商戶和交易行為真實,為了將戲演足,外賣的運費也由用戶一併出了。


張曉晨表示,如此操作,持卡人在完成了套現的同時,還能輕鬆突破銀行設定的信用積分規則,獲得了5倍積分。“如此薅羊毛,需要美團等平臺商家的配合,但也給銀行信用卡的管理增加了難度。”


張曉晨告訴消金社,目前“雲刷單”或已引起了美團的注意,因為部分商家的平臺費用近期提高了。“每個鋪面,一個月,一天交易幾筆,美團的大數據後臺看得非常清楚,突然銷量爆增,自然惹人生疑。”


此外,疫情之下,針對部分持卡人還款難,嗅到商機的信用卡代還中介和“養卡黨”在監管高壓態勢下悄然興起。


“要致富,搞支付!”,一位信用卡代還中介在微信朋友圈中如此宣傳。


針對還款困難的持卡人,信用卡代還中介通過代還軟件,利用信用卡賬單日和還款日時間差,以虛構交易的方式進行循環還款,將當月賬單推遲到下個月。


某信用卡代還平臺代理告訴消金社,他們近期業務大幅上漲,最高的時候能有數百萬日活躍用戶。


此外,針對目前部分銀行信用卡大放水,一些信用卡“養卡黨”利用多頻率刷卡、大額度消費、適當現金分期進行提額養卡再伺機套現。


而中介和“養卡黨”的種種行為,無疑加大了信用卡行業逾期貸款上升的風險。


零售轉型何以為繼?


在銀行業務中,信用卡被認為是最具互聯網基因和創新能力的業務,也是所有銀行金融產品中最貼近消費場景,堪稱圍繞生活服務類打造生態圈的“利器”。


因此,信用卡在銀行零售金融業務中扮演了發力點與主力軍的重要角色。


2013年經濟進入下行週期,銀行風險開始集中暴露。為求發展,不少銀行提出向風險分散、波動較小的零售業務轉型,試圖通過向個人客戶提供金融產品和服務零售金融這一“壓艙石”來平滑週期。


“得零售者得天下”一段時期以來已成商業銀行共識。


年報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末,工行、農行、中行等國有大行,個人貸款規模佔全部貸款的比重約為35%~50%不等,招商、平安、中信、光大等股份制銀行的零售貸款佔比均突破的40%,對利潤的貢獻十分搶眼。


事實上,以信用卡為主要發力點的零售金融業務近年來雖快速增長,但同時不斷遇到了挑戰。在客群層面,信用卡人群與網絡借貸人群出現交叉,多頭借貸和借款人質量下降,使得信用卡的風險管理難度增加,逾期出現抬頭。


數據顯示,2019年,多家銀行的信用卡不良貸款率呈現上升態勢。其中,招行、平安銀行、民生銀行分別1.35%、1.66%、2.48%,分別增長了0.24、0.34、0.33個百分點。值得注意的是,國有大行交行不良率為2.38%,同比大漲0.86個百分點。


再加上此次疫情對零售業務的巨大沖擊,這讓部分銀行開始重新審視這一原本以為抗風險能力強的業務。


有著“零售之王”之稱的招商銀行在2019年報中首提“把握信用卡業務發展節奏”,要求平衡風險與規模的增長。


行長田惠宇表示:“這幾年大家都普遍看好零售,認為零售佔比高的銀行抗風險能力強、波動小。然而,這並不意味著零售的佔比越高越好。”


他強調,按照當前的形勢,招行要完成今年的資產投放計劃,“零售增速肯定沒有去年那麼高”。


“零售業務包括多個方面,相較於個人按揭貸款等較低風險業務,消費貸、信用卡分期等業務風險相對較高,銀行佈局此類業務相當於在零售客戶中做信用下沉。疫情衝擊後,零售獲客難度和成本增加,合理調整零售業務結構不失為應對辦法之一。”有業內專家表示。


金融資深人士張曉晨向消金社表示,從發力點來看,以前C端用戶發力,現在用戶端收緊,大力發展B端商戶或成未來一大趨勢。現在有銀行通過房產抵押形式,以經營貸名義,為個體工商戶提供授信,“以前這些銀行基本不做個體工商戶,現在進一步放開渠道,一些B端商戶迎來了獲得銀行低成本資金的好機會。”


而為更快克服疫情影響,目前已有銀行通過對商戶端採取“預售+引流+補貼+復購”的循環模式,幫助餐飲業、汽車、電影等行業快速恢復生機。例如聯合多家生鮮平臺為宅家用戶提供日常採買優惠、加大信用卡商城產品促銷和免息力度。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疫情雖對當前信用卡業務造成一定衝擊,但也成為精細化發展的契機。


“面對著日趨激烈的競爭,信用卡市場已經開始從增量向存量、粗放向精細、線下向移動轉變。挖掘存量客戶資源對頭部發卡行尤為重要,在達到一定髮卡規模後,能否帶來絕對的收益才是進一步拓展的意義所在。”信用卡市場資深研究人士董崢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


而就在商業銀行信用卡業務戰線收縮,從增量擴張轉向存量挖潛的時候,互聯網場景巨頭卻正在向他們退去的地方進攻。


它們依託自身支付工具優勢,推出了更加便利、靈活的“虛擬信用卡”產品,通過加強線下商戶的滲透,不斷拓展C端用戶的使用範圍,提升用戶粘性。在不斷的下沉市場中,瞄準的是大量沒有信用卡的用戶,當然也是銀行有意或者無意忽視的一部分潛在客戶。


銀行接下來該如何接招?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消金社,未來,銀行信用卡業務做到線上線下的產品融合,發揮自己的資金成本低、客群資質相對較高的優勢,在居民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以消費者為中心,運動金融科技優化自身的服務和場景,不斷修煉內功,從長遠來說,不失為一條理想的零售金融發展之道。


注:文中部分受訪者為化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