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全球蔓延,豆粕後期供應緊張,國內料企或遭遇原料大考!


騰氏水產商務網獨家報道:

作者 | 佛山市奇美興貿易有限公司


新冠疫情全球蔓延,豆粕後期供應緊張,國內料企或遭遇原料大考!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海外蔓延,全球大豆三大主產國均受到疫情影響,暫未看到海外疫情減緩的跡象。隨著疫情發酵,後期國外大豆運輸和出口裝船的節奏仍有可能延緩,加劇國內大豆和豆粕供應的短缺。國內疫情基本得到有效控制,企業逐漸復工復產,豆粕下游提貨和成交逐漸增加。加上目前豆粕供應持續偏緊,價格連續上漲,刺激下游積極採購。國內外疫情發展的差異,導致大豆和豆粕供需錯配,將會加劇了國內豆粕供應偏緊的格局。具體分析如下:


國際方面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在美國加速傳播,但是迄今為止,還未發現港口中斷的情況。巴西、阿根廷的大豆出口也受疫情防控措施影響,出口效率放緩,中國買家轉向美國採購大豆,美豆的陳作出口量好於此前市場預期。


美豆方面


USDA報告方面,3月31日美國農業部公佈2020年美豆的種植面積預估與季度庫存數據報告。數據顯示,2020年大豆種植面積預估為8351萬英畝。農民種植大豆意願增加,同時全球原油價格下跌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種植成本。儘管美國3月中旬開始新冠疫情進入爆發期,全國感染新冠肺炎累計確診數已經攀升至全球首位,但截止至4月1日,美國中西部大豆主產區疫情相對較輕,同時中西部地區人口密度較小,預計未來新冠肺炎在大豆主產區不大可能會大面積爆發,大概率來看新冠疫情對美豆新作的種植工作影響不會很大。


出口方面,中國對美豆的採購開始增加。尤其是2020年3月以後,巴西新冠疫情爆發,港口裝船速度放緩,中國買家轉向美國採購大豆,美豆的陳作出口量好於此前市場預期。


南美方面


南美是中國主要的大豆供應商。目前南美採取更加嚴格的措施來控制冠狀病毒大流行。儘管迄今為止巴西和阿根廷表示港口運營仍然正常,但是中國貿易商仍擔心南美物流問題,因為港口運營當局採取檢疫措施,造成運輸和裝船時間更長。有消息稱,中國買家已經從美國太平洋西北口岸採購了五船近期船期的大豆,價格高於巴西大豆,旨在彌補近月船期的供應缺口, 而阿根廷貿易商目前並未與中國買家簽署大筆銷售合同,大部分的大豆銷售合同將在5月份履行。


巴西方面,2019年,巴西所有港口大豆對華出口裝船量就高達5710萬噸,如果巴西大豆出口作了限制,中國大豆將會出現嚴重的短缺的局面。而今年由於氣候問題,近期巴西連日降雨,阻礙了巴西大豆的收割和產量,加上聖保羅州已成為巴西疫情的“重災區”,據報道稱,因新冠疫情傳播,巴西主要港口的工人計劃舉行罷工,大豆裝運不確定性加大。


阿根廷方面,阿根廷總統3月19日宣佈阿根廷將開始強制隔離,羅薩里奧北部的一重要港市也宣佈將暫停港務活動。而此港口是負責阿根廷近8成以上的農產品出口之地,此次停港,無疑阻斷了大豆、豆油和豆粕的出口,阿根廷是全球最大的豆粕出口國,中國每年向阿根廷進口的豆粕數量都是巨大的。自從阿根廷自3月20日至3月31日期間首次宣佈檢疫措施後,卡車運輸數量約為87.1萬噸,比上年同期減少29%。


國內方面


中國經濟正在從新冠疫情中緩慢恢復。隨著壓榨利潤改善,國內大豆壓榨廠的大豆用量正在增加。


大豆到港量方面,3月大豆到港量較低,導致油廠因缺豆而開機率超低,油廠豆粕庫存仍處在較低水平,且未來油廠的壓榨率仍處在較低水平,而近期飼料企業需求尚可,油廠貨源緊張,提貨意願較強。另外,受疫情影響,南美運輸及裝船檢疫時間延長,4月到港預計繼續低於預期,繼續支持國內粕類價格。


壓榨方面,目前國內大豆、豆粕庫存雙低,油廠缺豆停機。在豆粕和大豆雙重短缺的情況下,過去兩週大豆壓榨利潤大幅飆升,已經達到每噸360元,創下8年來最高水平。目前市場普通擔憂,如果主要糧食出口國巴西全國封鎖的話,中國飼料企業將面臨極大的考驗。


庫存方面,截至3月23日,大豆庫存為331.6萬噸,這也是至少2010年8月以來的最低水平。豆粕庫存為325,700噸,也是10年低點。國內3月份之後,就出現了缺豆行情,好在國內疫情好轉,市場補欄開始回升,但是總體豆粕的庫存依舊顯減少態勢。


綜上所述,美國大豆大幅減產,全球大豆進入去庫存階段;南美大豆產量逐漸明朗,後期仍面臨下調。而國內油廠缺豆開機率偏低,豆粕庫存處於歷年低位,豆粕供應持續偏緊,4月下旬之前難有明顯改善。而海外疫情持續蔓延,全球大豆三大主產國都受到疫情的影響,進口大豆的物流運輸和港口作業面臨一定的不確定性,國內外疫情進展的差異造成大豆和豆粕的供需錯配。多重因素影響下,國內豆粕價格有較強支撐,近期有望延續保持偏強走勢。



新冠疫情全球蔓延,豆粕後期供應緊張,國內料企或遭遇原料大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