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周统治者为何对河套地区是统而不治的态度

河套是西域沙漠跟陕西之间黄河边的一处走廊,虽然偏居一隅,但是它曾深度参与到中国古代史中,在众人皆知的历史事件中闪亮登场。它曾是孕育赵国胡服骑射的沃土,也是汉匈战争汉朝诸帝的角逐场,它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匈奴占领河套能直接威胁当时的首都长安。汉匈战争的前几次战役都是围绕对河套地区的控制权。它更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大融合的中心地带,是唐肃宗平定安史之乱的大本营和西夏立国的国之柱石,这些都彰显了河套平原其在中国古代史上独特的战略地位。

北周统治者为何对河套地区是统而不治的态度

1.河套平原的地理因素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河套一带,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素有“黄河百害,唯富一套”的美称,自秦汉时代起,汉族先民就在这里开沟挖渠,引黄河河水灌溉,农业十分发达,素有“塞外江南”、“塞上粮仓”之称。 一向是西北地区最主要的农业生产区。但是由于它的土地肥沃,植被面积非常辽阔,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所以也是游牧民族所青睐的大猎场。在麦苗青青和沙漠化的两极显示下,熠熠生辉,在数千年的农耕、游牧文化的民族冲突和民族融合的历程中,演绎出了一部部威武雄壮的英雄话剧。

北周统治者为何对河套地区是统而不治的态度

河套平原位于黄土高原和蒙古高原这两个对于中国历史发展有着深远影响的地理区域之内,相当于北方地区的大十字路口,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有着“河套平,天下平。”的说法。因为其独特的地位位置,使它成为了民族迁移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这里不仅有适宜各民族繁衍发展的自然条件,更为各民族的迁移回旋提供了巨大的回旋空间,成为了北方各民族融合的地区之一。

2.中央对河套平原的控制权的丧失

经过了漫长的汉匈战争的洗礼,元朔四年设朔方郡、 五原郡、云中郡、定襄郡,北地、上郡西河郡,随着匈奴问题的彻底解决,河套地区出现了一个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东汉末期,由于连年的对羌战争,导致以董卓为首的西凉军崛起,中央政权不稳,河套平原脱离中央政府的管辖范围内。到了汉献帝建安二十年,河套五郡被取消,河套平原彻底脱离了中央的管制,后来的曹魏和两晋,国内尚且矛盾重重,收复河套平原也是有心而无力了。

北周统治者为何对河套地区是统而不治的态度

魏晋南北朝时,河套地区是北方多个政权争夺的战略重地,虽然看似河套平原上政权变化频繁,但是换汤不换药,主要还是掌握在匈奴人的手中。直到北魏时期,随着铁弗匈奴政权的落幕,河套平原的统治权落入了鲜卑人的手中。

"延和初,车驾北伐,大迁为前锋,大破虏军。世祖以其壮勇,数有战功,兼悉北境险要,诏大迁巡抚六镇,以防寇虏"。

北周统治者为何对河套地区是统而不治的态度

《魏书-来大迁传》

3.六镇起义对于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北魏在河套设置六镇,以抵御柔然入侵,因此,对于北魏政权来说,六镇的军事地位十分重要。但是由于孝文帝南迁之后,新旧贵族之间的矛盾日益严重,导致了六镇起义,虽然起义失败了,但是却深深的冲击了北魏政权的统治。

北周统治者为何对河套地区是统而不治的态度

“北镇群狄, 为患不息,蠕蠕主为国立忠,助加诛讨,言念诚心, 无忘寝食。 今知停在朔垂,与尔朱荣邻接,其严勒部曲,勿相暴掠。”

上文中的蠕蠕是北魏对柔然的称呼,从“停在朔垂”一句中,可以体会到北魏政权为平定六镇叛乱的虚弱。也为了北魏政权的灭亡埋下了伏笔。东西魏(北齐北周)缔造者高欢宇文泰本就是六镇出身,宇文泰还参加了葛荣起义军。

北周统治者为何对河套地区是统而不治的态度

常言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柔然被突厥击败,柔然残部向西魏投诚,河套被收回。但是宇文政权比起高欢而言还很弱小。河套因为遭受六镇起义以及柔然数十年的游牧管理,基础设施破坏严重,没能纳入边防体系之下。

中央对于河套的管辖能力也十分微弱,于是宇文政权对河套的态度也是统而不治。因为突厥的崛起,宇文政权也以和亲为外交手段以维持和平。由于中央对于河套的管理力度比较轻,河套平原的边防也已经是支离破碎,所以这里成了突厥的后花园。突厥就可以随意南下,威胁北方政权,这一局面到了隋朝才彻底结束。

4.隋收回河套平原,加强中央对河套平原的控制

在杨坚执政北周时,和突厥和亲,尽力搞好双方关系。但在杨坚建立隋朝之后,突厥却加紧了南下的侵扰,鉴于南北朝的晚期,突厥依仗其强大的军事能力,不断侵扰北周和北齐,故隋立国后,隋文帝便派将兵攻。隋文帝采用长孙晟的“远交而近攻,离强而合弱”的战略,主要运用和亲拉拢分化突厥,使突厥耗于内战,从而各个击破。

北周统治者为何对河套地区是统而不治的态度

为了更好地防御突厥势力的侵扰,杨坚曾经三次修长城,巩固北边的防御线。公元602年(仁寿二年)隋军大破突厥,夺回了河套地区,把边界扩展到阴山以北。杨坚开创的“甲兵强盛”、“风行万里”的大隋王朝,致使“金陵失险” 、“单于款塞”,取得空前辉煌的胜利。

开皇五年(585年),突厥沙钵略可汗向隋称臣,此年置丰州。开皇十九年(599), 启民可汗降隋,这为隋完善构建防御体系,主要是援边长城提供契机。此时隋文帝所采取的策略是扶植南下归附的突厥部族,意在扶持傀儡政权,加强对西域地区的控制,以巩固隋朝的国防,也为后来的隋朝的军队歼灭或重创了吐谷浑、契丹、高丽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5.结语

常言道:祸福相生,在大时代的背景下,也是对中央政权对于地方控制力的考验,也是对民族的考验,对于河套历史,我们必须在全国历史的背景下研究河套历史来审视。大厦将倾非一木可支,在大动乱的历史背景下,也是民族凝聚力的巨大考验。这也是河套历史对我们的提醒。

司马迁撰.史记

班固撰、汉书

范晔撰,后汉书

司马光编著.资治通鉴

吴玉贵《突厥汗国与隋唐关系史研究》

《三国志.魏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