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十大銀行,中國獨佔四所,贊!

全球權威雜誌英國《銀行家》雜誌昨天公佈了2018年全球1000家大銀行榜單,中國四大銀行首次位列前四名。

按照排名順序,前四名分別為: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農業銀行。

世界十大銀行,中國獨佔四所,贊!

與2017年相比,前十大銀行名單整體保持不變,仍主要集中在中國(4家)、美國(4家)、英國(1家)和日本(1家)四國。

除了中資銀行佔據的前四名外,排在前十的銀行分別為摩根大通、美國銀行、富國銀行、花旗集團、三菱UFJ金融集團和匯豐控股。

但,今年榜單的最大變化,是前四大銀行都是中資銀行,與此相對應的是美資銀行的排名都有所下降。

而且,中國銀行業在一級資本總額、資產總額、稅前利潤總額上連續三年超越歐元區、美國,位居各國家和地區榜首。

在“美國嚇尿了”、“日本嚇哭了”、”“歐洲要跪了”的無知狂熱中,這些數字變化,看起來是不是特別令人振奮?

清華大學的胡鞍鋼教授,會不會將這些數字變化,又當成是中國已經在銀行領域“全面超越美國”的又一個例證?

如果真是這樣,那就不僅僅是無知,恐怕還有點無恥了。

我們知道,一個國家的社會財富總量是一定的。在財富總量一定的情況下,銀行業資產總量快速增加,就意味著其它行業資產總量減少。

中國經濟總量只有美國的60%,而四大國有銀行資產總量卻全面超越美國,那就只能說明,以銀行業為代表的金融資本,在中國國民經濟中佔有的財富比例,已經遠遠超過美國。

世界十大銀行,中國獨佔四所,贊!

中國經濟金融化的程度,很可能已經超過美國,而且還在進一步加強。

詳細的經濟數字,或許更能支撐了這一結論。

據《銀行家》報道,今年四大銀行的增長率均為兩位數。其中排名第一的中國工商銀行一級資本增加了15.24%;中國建設銀行一級資本增加了20.54%;中國銀行增長12.68%;農業銀行增長15.63%。

從更廣泛的範圍看,大漲還並不侷限於前四大銀行,漲幅最大的是廣東華興銀行,一級資本增長了一倍以上。此外,中國還有8家銀行的一級資本增加了50%以上。

當社會財富向銀行業高度集中,整個社會的金融化趨勢不斷加強,對實體經濟來說,對老百姓(特別是“房奴”)來說意味著什麼,不言而喻。

從銀行業利潤的情況,或許更容易看出問題所在。

2017年,中國工商、建設、農業、中國銀行四家銀行分別實現淨利潤2875億元、2436億元、1931億元、1850億元,總淨利潤約9092億元,日均淨賺超24.9億元。其中,賺錢最多的是中國工商銀行,日均淨利潤達7.88億元。

從淨利潤增速來看,農、建、工、中四大行淨利潤增速分別達到4.9%、4.67%、2.8%、4.76%,四家中,有三家進入“4”時代。

商業銀行是獨立運行的經濟實體,必須要有造血、盈利能力,要賺錢才可以。所以從銀行業國有資本保值增值的角度,這組數字當然令人興奮。

但,從金融服務於實體經濟和居民的角度,從銀行和企業(居民)這對結構性的矛盾關係看,銀行業過高或過快的利潤增長,卻未必是好事。

我們知道,銀行的主要利潤來源是存貸息差。從宏觀經濟學的角度,銀行的利潤,就來自於對企業和居民的宏觀“剝削”;銀行業利潤的增加,就意味著企業及居民“剝削”的增加,意味著宏觀利息負擔增加。

所以,在實體經濟當前經營普遍困難、老百姓生活壓力已相當大的情況下,商業銀行如何發揮國有資本的謙抑精神,為宏觀經濟和普遍民生髮揮輸血功能,而非片面強調對利潤的追逐,是個不容忽視的價值觀問題。

世界十大銀行,中國獨佔四所,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