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網課,抓狂的媽媽怎樣讓孩子自律 ?

隨著全國疫情形勢的逐漸好轉,多地確診人數連續清零,各地學生的開學日期也逐步確定下來。令許多家長們焦灼的心逐漸放下來,宅居在家的“神獸”們終於要歸位了!

這樣一個超長的假期,想必家長們都特別的酸爽。一邊兒看著孩子在家裡上網課的學習狀態不佳心裡乾著急,有些忍不住的甚至拳腳相向,家裡經常是雞飛狗跳;另一邊兒熱切的期盼著開學的日子早些來到。“神獸”們趕緊返回學校進行正常的學習生活,現在終於有了盼頭。

通過這樣的一個長假期,讓許多家長長時間體驗到了孩子們學習的一個狀態,想必都應該明白,孩子的自律和自主學習能力是有多麼的重要。有這樣的一句話:“不怕同桌是學霸,就怕學霸放長假”。假期期間,往往是孩子們成績兩極分化的一個重要時期,那些自律的孩子能夠自覺地安排學習、休閒、生活的事宜,這樣的假期反而於其有利;而那些只知道宅著看手機、玩遊戲的孩子在學習上卻是拉下了一大步,一個假期的自主學習會令孩子們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作為家長,肯定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是那個自律的娃兒,自己則能省心不少,其實孩子自律的品質是家長教養理念的結晶。

關於孩子的自律,我分享一下我的觀點。

上網課,抓狂的媽媽怎樣讓孩子自律 ?


1

現在大家都知道親子關係的概念,親子關係好,孩子願意以父母為榜樣,孩子更多的認同並模仿父母的思想和行為,父母身上的良好的品質才更容易被孩子傳承下去;親子關係不好,父母再優秀,孩子往往跟你對著幹,不願意以父母為榜樣,這就是許多家庭中父母非常優秀,孩子卻不成器的一個原因。所以說教養孩子首要的就是要有一個良好的親子關係。


2

我們說一個人的自律源於他的高自尊,即有上進心,願意通過自己的勤奮努力達到自己的目標,那麼高自尊的來源呢?一個來源於父母對孩子的期待,孩子通過認同父母將其轉化為自己對自己的期待,從而努力去實現,這是健康的高自尊;另一個是受了傷害,自己在心裡暗暗地下定決心要努力去實現自己的目標,這種是受傷後的高自尊。這兩種高自尊都能令人達成自己的目標,但其過程和心理狀態卻不一樣,前者是自發的快樂的去實現目標,後者卻是逼著自己完成自己的目標,這個過程並不快樂,達成目標後也往往與父母關係緊張衝突,想必這也不是家長們所樂見的。


3

那麼在保證了親子關係和諧的前提下,如何培養孩子的自律品質呢?


一、延遲滿足


提起“自控力”三個字,不少人都會聯想到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Walter Mischel著名的“棉花糖實驗”。


Walter Mischel找來了30多名學齡前兒童,分別領到單獨的房間裡,然後在他們面前擺上了一塊棉花糖,清晰明確地告訴每一個孩子:“現在你有兩個選擇,一是立刻吃掉自己眼前的這塊棉花糖,二是選擇在房間裡等待15分鐘,這樣你就可以吃到兩塊棉花糖。”


30多個小孩,呈現兩級分化的狀態。


有的在實驗剛開始,就迫不及待吃掉了面前的棉花糖。有的則在一旁抓耳撓腮,等了一分鐘、兩分鐘、五分鐘,最後還是憋不住吃掉了棉花糖。


也有一部分小孩,雖然很想吃掉面前的棉花糖(這對每個小孩都是致命的誘惑吧!),但他們似乎在極力剋制自己,眼神中雖然透露著渴望,但還是堅持等待了15分鐘,最後成功吃到了兩塊棉花糖。


十幾年後,當年那些選擇“等待15分鐘”的孩子,如今擁有更好的人生,對比那些“只吃到一顆棉花糖”的孩子,他們能考更高的分數,擁有更健康的體魄,普遍具有更強的競爭力。


由此,心理學家們提出了一個概念——“延遲滿足(delayed gratification)”,也就是說,“自控力”越強的孩子,“延遲滿足”的能力相應越強,今後取得成就的希望就越大。


二、時間管理


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離不開對時間的管理,當孩子對時間有了一定的認識後,家長就要逐漸培養孩子在時間上的自律意識。孩子想做某一件特別喜歡的事情,比如看電視、上網玩遊戲時,家長要先和孩子約定玩的時間,在規定時間內孩子可以盡情的玩,約定時間一到,孩子必須自覺停止。如果孩子不能馬上停止,就需要對孩子適當“懲罰”,可以減少玩的次數或減少下次玩的時間,讓孩子為自己的“違約”付出代價,培養孩子正確的時間觀念,懂得守時的重要性。


三、提供動機


訓練孩子的自律能力,不能光憑家長的“行政命令”,最好給孩子提供一個有誘惑力的動機。家長首先要了解什麼才是孩子真正在乎或需要的事情,當要求孩子在某一方面自律時,儘可能想辦法把你的要求與孩子的某種需求關聯起來,構成因果關係,給孩子的自律提供一個強大的動機,促使孩子心甘情願的去完成。


四、遵守規則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無規則的爭先恐後勢必會造成社會的混亂,要想孩子自律,首先就要學會遵守規則。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家長必須以身作則,給予孩子正面的影響,在日常行為中為孩子樹立遵守規則的好榜樣。家長要讓孩子瞭解各種規則,行人車輛要遵守交通規則,和小朋友玩遊戲要遵守遊戲規則,各種體育運動要遵守競賽規則,還有要禮貌待人啦、按時作息啦、做事不影響別人啦等等,並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遵守規則給予孩子監督指導。


孩子自律意識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們家長針對孩子的心理發展和個性特點,在日常生活中循序漸進地進行。在進行過程中,也難免出現一些反覆的情況,家長要多關愛、多提醒、多鼓勵,這樣才會幫助孩子逐步養成自律的意識和自我控制的能力。


如果家長在日常的生活中能夠不斷地學習成長,用科學的方法去培養孩子的優良品質,相信不管遇到什麼樣的狀況,孩子們都能保持良好的狀態,“神獸”們將成為國家未來的有用人材。


持續學習,自我成長,家長們,你們都準備好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