攘外必先安内?中国这两个时期内战不断,依旧把外敌打的跪地求饶

蒋委员长曾有一句名言“攘外必先安内”,中国给人的印象一直是礼仪之邦,不善战,特别是近代的屈辱历史,我们一直给外国人落后挨打的形象。但是在中国古代两个时期,各个诸侯国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十室九空;这种时期如果外敌入侵,一定会大赚一笔,甚至趁机消灭中华,可惜的是,这么做的外敌,都被打的跪地求饶。

攘外必先安内?中国这两个时期内战不断,依旧把外敌打的跪地求饶

战国时期:李牧拒匈奴

经过三家分晋,中原从春秋五霸演变为战国七雄时期,秦国经历商鞅变法,励精图治,不断增强国力向东扩张,虽然秦人善战,但是秦国士兵的损失也不小,秦国尚且如此,弱小一点的国家损失就更大了。

攘外必先安内?中国这两个时期内战不断,依旧把外敌打的跪地求饶

秦国与赵国之间的长平之战,杀神白起一战成名,赵国损失四十万人;秦国与楚国的鄢郢之战,两国死伤超过十万;秦国与韩国的宜阳之战,不算杀降,斩杀韩国士兵六万;齐国、韩国和魏国的马陵之战,魏军伤亡超过十万,还损失了大将庞涓。可以说战国时期,中原战乱不断,少数民族匈奴也是看到了这一点,才决定进攻中原。最有名的莫过于赵国与匈奴的战争,李牧将军大败匈奴,杀死十多万人马。灭了襜褴(chānlán),打败了东胡,收降了林胡,单于逃跑。此后十多年,匈奴不敢接近赵国边境城镇。燕国在与匈奴的对战中也丝毫不落下风。

攘外必先安内?中国这两个时期内战不断,依旧把外敌打的跪地求饶

三国时期:蜀汉压南蛮,曹魏灭乌桓,孙吴征山越

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涌现出了无数英雄人物。乱世奸雄曹操,汉昭烈帝刘备,生子当如孙仲谋;多智近妖诸葛亮,遗计定辽东的郭嘉,火烧赤壁的周瑜。这是一个属于英雄的时代,但也是属于战争的时代。

攘外必先安内?中国这两个时期内战不断,依旧把外敌打的跪地求饶

刘备建立蜀汉政权后,南方的蛮族开始蠢蠢欲动,成为了入侵中原的威胁之一。诸葛亮后来出兵讨伐南蛮,虽没有演义里的七擒孟获那般精彩,却也成功击败了南蛮,南蛮一族也被中原汉族压制,不敢造次。

攘外必先安内?中国这两个时期内战不断,依旧把外敌打的跪地求饶

曹魏所在的北方,常年受到乌桓的骚扰,曹操打败袁绍以后,袁绍的两个儿子逃到了乌桓,也多给了曹操一个消灭乌桓的机会。曹操亲帅大军消灭乌桓,以至于到了五胡乱华时期,强横一时的乌桓没了踪影,如果不是曹操消灭了乌桓,很有可能就是六胡乱华了。

攘外必先安内?中国这两个时期内战不断,依旧把外敌打的跪地求饶

当蜀国打南蛮,魏国灭乌桓的时候,吴国的孙权也没有闲着。山越作为南方的少数民族,一直对中原汉族建立的孙吴政权有所敌视,经常扰民抢劫,令东吴的老百姓苦不堪言。山越人口众多,他们居住地区又靠近孙权统治地区中心的吴郡、会稽、建业等地,对孙权政权的巩固和稳定,有相当大的威胁 。孙吴与山越人的战争,从孙策时即已开始,一直到孙皓时止,几十年中连续不断,几乎与吴国的统治相始终。其中,次数多,规模大的征讨战争,多在孙权时期。

攘外必先安内?中国这两个时期内战不断,依旧把外敌打的跪地求饶

虽然三国时期内战打得有来有回,但是对外战争都取得了绝对的胜利,而战国和三国时期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有趣的两个时期。也有一种有趣的说法,那两个时期崩发出的文臣与猛将级别太高,至于面对的外敌,档次太低了。

辉煌的时期已过,古人尚且面对外敌拒之于中华,今天的我们也应该为了中华不受外敌侵扰而努力!

喜欢本文的观众老爷们请点赞关注吧!历史中年人需要大家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