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聽琴圖》能折射他多少內心世界,圖畫心理告訴你

宋徽宗,北宋最為有名的藝術家皇帝,歷史上被打為昏君很難翻身的“昏德侯”,他的過往和作為在很多歷史書籍中已經被說過了無數遍,那宋徽宗究竟是怎樣一個人呢?內心世界會是怎樣的呢?圖畫心理倒是可以提供一個獨特又真實的角度出來。

宋徽宗《聽琴圖》能折射他多少內心世界,圖畫心理告訴你

《聽琴圖》故宮博物院藏

以宋徽宗的《聽琴圖》為例,這件作品之前被業內質疑為宋徽宗時期畫院畫家的作品,當然也有眾多其他的觀點,這在古書畫研究中屬於非常正常的質疑和討論。但是透過圖畫心理的分析,對比宋徽宗的歷史資料,這件作品極大概率為宋徽宗親筆,至少可以說宋徽宗本人畫過這張畫。

《聽琴圖》整幅人物有三:撫琴者身穿道服,身姿朝向畫面的左下方,神情專注陶醉。另兩位分坐於兩側,凝神傾聽。佔據畫面大部分內容的一棵松樹,樹幹朝畫面左側傾斜,樹冠也整體表現出向左側傾斜伸展的趨勢。在畫面下方正中間,假山石上擺放了一盆折枝花。”聽琴圖“三字題於畫面右上方,而最有意思的是蔡京的題跋位於整幅畫面的上方正中。

宋徽宗《聽琴圖》能折射他多少內心世界,圖畫心理告訴你

先從這件作品的整體來看,畫中的中心人物身穿道服,手撫古琴,無疑就是宋徽宗本人。宋徽宗自封”教主道君皇帝“,深陷其中,撫琴這樣文雅的活動也符合宋徽宗本人的愛好。整幅畫面充斥玄幻和超脫的氛圍。

再從畫面的細部分析,樹木在心理學中被認為是對於自我人格的一種暗示。整體表現出左傾的樹冠,預示著作畫者內心對於神秘事件和藝術的愛好和嚮往。這個與本件作品中的道服著裝、撫琴以及宋徽宗的歷史事實是正好吻合的。(像這類傾向於表現理想生活的作品題材,畫中的要素可以排除對物寫實的成分,更多能表現出作畫者本人的意識傾向)。

本件作品的松樹樹幹明顯向左側傾斜,這同樣預示著作畫者本人存在謹慎、防備、壓抑、執著於過去、不自信、對未來恐懼,又時有懶怠的性格傾向。而這又與宋徽宗的歷史相當吻合。

宋徽宗的生日是端午節,根據史料記載,這個在北宋時期是一件非常晦氣的事情,宋徽宗的父親為了躲避晦氣,把宋徽宗送出宮撫養,這對宋徽宗的自我認可造成了非常大的影響,從一出生就被貼上了”晦氣“的標籤,宋徽宗內心的壓抑、不自信是多麼的深重。宋徽宗後來將自己的生日改為十月初十,我認為就是一個非常有力的證據,這個應該不會有什麼其他的疑義吧?宋徽宗還曾經下旨在全國徵集”祥瑞“之物,造成眾多溜鬚拍馬的荒唐事,從這個角度理解似乎更加說得通,宋徽宗在蔡京的蠱惑之下,篤信道教,自認“天神下降”,同樣折射出對於自我的深深不認同,這麼看來,宋徽宗也是個被自己的童年創傷經歷深深傷害的可憐小孩兒。

宋徽宗《聽琴圖》能折射他多少內心世界,圖畫心理告訴你

這件作品中的三個人物,看似興致相投,但是距離均等不親近,這個貌似無多大的信息折射,只能說明古代的君臣等級讓這幾個人互相欣賞依賴,卻又埋藏著深深的距離感。說不定這就是宋徽宗身邊的那幾位“佞臣”。

宋徽宗整體的身姿朝向畫面的左側,結合之前松樹的分析,大概可以判定,宋徽宗對於現實的政治環境採取逃避的心態,傾向左側,更加說明他對於過去生活的一種懷念,而畫面右上方的“聽琴圖”也說明了,他內心深處嚮往的生活正是這種三五道友“焚香聽琴”的藝術生活。這一點,研究歷史的小夥伴可以根據具體史實來回看宋徽宗當時具體的生存環境。

宋徽宗《聽琴圖》能折射他多少內心世界,圖畫心理告訴你

宋徽宗在畫面的最下方正中位置,放置了一盤位於假山石上的折枝花卉。這從一個側面折射出宋徽宗的內心深處缺少真正的依賴感和安全感,花卉折枝無根置於石上,應該是赤裸裸的反應出了他的潛意識狀態。位於畫面下方的植物和花卉,暗示著一個人內心深處的親密依戀關係和性方面的信息。

而宋徽宗早年與父母親的生活信息,恕我非歷史專業,小夥伴如果有牛人可以提供一下。有一點值得玩味:宋徽宗迷信道教,信奉採陰補陽,這在那朵折下的花卉中可見一斑。

宋徽宗《聽琴圖》能折射他多少內心世界,圖畫心理告訴你

最為有意思的是蔡京的題跋,位於畫面正上方,這個位置反映一個人最高意識層面。蔡京敢在這個位置題跋,足見他對於宋徽宗的控制,還有宋徽宗對他的依賴。

北宋迷們請盡情提供北宋徽宗詳盡的歷史事實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