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我不會做皇帝,但我會喝茶、愛鬥茶,你不懂!我來教

宋徽宗-趙佶(1082-1135年),宋朝第八位皇帝,自幼愛好筆墨、丹青、騎馬、射箭、蹴鞠等,對奇花異石、飛禽走獸有著濃厚的興趣,在“玩”的方面恐怕也算千古一帝了。今天來談談宋徽宗在“茶”方面的玩法和成就。

宋徽宗:我不會做皇帝,但我會喝茶、愛鬥茶,你不懂!我來教

宋徽宗-趙佶

趙佶愛喝茶,鼓勵文人士大夫多喝茶,說“而天下之士,勵志清白,兢為閒暇修索之玩,莫不碎玉鏘金,啜英咀華。較筐篋之精,爭鑑裁之別,雖下士於此時,不以蓄茶為羞”, 還盛讚喝茶是“盛世之清尚也”。並且趙佶好像害怕大家不知道怎麼喝似的,還很貼心的親自著書《大觀茶論》,教人點茶、喝茶、鬥茶。以皇帝身份寫茶書,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宋徽宗是五千年來頭一份。

宋徽宗:我不會做皇帝,但我會喝茶、愛鬥茶,你不懂!我來教

《大觀茶論》裡的“點茶” 、“鬥茶”是什麼意思?

唐代的茶葉是拿來煮著吃的,往往還加入各種作料。宋代變為點茶,飲茶時先把精細的茶末用開水衝點,並用茶筅(xian)用力攪拌(古稱“擊拂”)以使茶與水完全溶為一體,然後趁熱飲用,這就是所謂的“點茶”。

宋徽宗:我不會做皇帝,但我會喝茶、愛鬥茶,你不懂!我來教

宋代,朝廷在地方建立了貢茶制度,地方為挑選貢品需要一種方法來評定茶葉品位高下。根據點茶法的特點,民間興起了鬥茶的風氣。

鬥茶,多為兩人捉對“撕殺”,三鬥二勝。決定勝負的標準有兩條,一是湯色,二是湯花。湯色即茶水的顏色,以純白為上。蔡襄《茶錄》的第一句是“茶色貴白”,青白、灰白、黃白,則等而下之。湯花是指湯麵泛起的泡沫,好的茶湯要有一層極為細小的白色泡沫浮於盞面,稱為“乳聚面”;不好的茶湯點過不久,茶就與水分離開來,稱為“雲腳散”。為了不使雲腳散,茶人必須掌握高超的點茶技巧,使茶與水交融似乳,最好還能“咬盞”。


宋徽宗:我不會做皇帝,但我會喝茶、愛鬥茶,你不懂!我來教

宋徽宗《文會圖》

最好的鬥茶用盞是今福建建陽出產的建窯建盞。建盞的胎體沉厚,且越往下越厚重,重心低,放置穩當,便於點茶時擊拂。胎體厚且內含氣泡多,預熱後不易冷卻,利於點茶,點茶後還可以保持茶湯的溫度,延緩水痕的出現。另外建盞的釉面亮黑如漆,便於鬥茶時觀茶色,驗水痕。

宋徽宗:我不會做皇帝,但我會喝茶、愛鬥茶,你不懂!我來教

建窯兔毫盞

正如蔡襄《茶錄》中所說:“茶色白,宜黑盞,建安所造者紺黑,紋如免毫,其坯微厚,火高之,久熱難冷,最為要用,出他處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其青白盞鬥試家皆不用。”趙佶在《大觀茶錄》中也讚道: “盞色貴青黑,玉毫條達者為上,取其煥發茶采色也。底必差深而微寬。底深則茶直立,易以取乳;寬則運筅旋徹,不礙擊拂。然須度茶之多少,用盞之大小。盞高茶少,則掩蔽茶色;茶多盞小,則受湯不盡。盞惟熱,則茶發立耐久。”也認為建窯中的兔毫盞很合適鬥茶。


宋徽宗:我不會做皇帝,但我會喝茶、愛鬥茶,你不懂!我來教

建窯曜變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