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25%老闆都認為降稅等於降價,其實不是的。

2019年4月製造業增值稅由16%稅率減低到了13%稅率,

客戶藉此次機會要求降價3%。

有點哭笑不得

這真的是天大的誤會啊!!!

今天黃妞我好好跟大家解釋下。

96.25%老闆都認為降稅等於降價,其實不是的。

降價不等於降稅

降稅只是降低了企業產生利潤部分的稅金

假設不含稅進貨成本是10000元\\噸,不含稅銷售價為11000元\\噸。

銷售1噸的產品為例:

減稅前:

進項稅額:10000*16%=1600元

銷項稅額:11000*16*=1760元

增值稅稅金:1760-1600=160元

減稅後:

進項稅額:10000*13%=1300元

銷項稅額:11000*13%=1430元 增值稅稅金:1430-1300=130元

減稅前與減稅後對比:減稅前160元-減稅後130元=30元

增值稅從16%降到13%,只是增值稅稅金少了30元,而不是少了11000*3%=330元。

96.25%老闆都認為降稅等於降價,其實不是的。

假設降稅後降價3%

假設不含稅進貨成本是10000元\\噸,不含稅銷售價為11000元\\噸。

銷售1噸的產品為例:

減稅前:

進項稅額:10000*16%=1600元

銷項稅額:11000*16*=1760元

增值稅稅金:1760-1600=160元

利潤=11000-10000-160=840元

減稅後(降價3%):

進項稅額;10000*13%=1300元

銷項稅額:11000*(1-3%)*13%=1387.1元

增值稅稅金:1387.1-1300元=87.1元

利潤=11000*(1-3%)-10000-87.1=582.9元

減稅前跟減稅後(降價3%)利潤對比:

(減稅前)840元-(減稅並降價3%)582.9元=257.1元

降價前後對比,只是少繳納30元的;假如降價3%,利潤卻少了257.1元。

96.25%老闆都認為降稅等於降價,其實不是的。

當你給客戶降價3%時候,你的供應商沒有給你降價3%,利潤會出現較大的損失。

所以增值稅稅率下降3%並不是產品降價3%,降稅並不代表的降價。

為了避免遇到一部分不懂的客戶,在簽訂合同時可以用不含稅單價籤合同哦!

想了解最新社保政策、註冊公司、記賬報稅小竅門,記得私聊黃妞我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