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時光】瑤琴一曲覓知音 王鵬和他的古琴“夢工廠”

【非遺時光】瑤琴一曲覓知音 王鵬和他的古琴“夢工廠”

古琴

古琴,也被稱為瑤琴、玉琴、七絃琴,是中國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它在中國歷史上傳承了三千多年不曾中斷,現存琴曲3000多首,琴譜130部,琴歌300多首。

2003年11月7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宣佈,中國古琴被選為世界文化遺產。2006年,古琴藝術被列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王鵬是古琴藝術的代表性傳承人。

【非遺時光】瑤琴一曲覓知音 王鵬和他的古琴“夢工廠”

非遺傳承人的古琴“夢工廠”

在大興區魏善莊鎮前苑上村,有一座清淨幽雅的庭院,院牆上掛著“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基地”“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基地”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單位”三塊牌匾。這裡就是集古琴製作、展示、交流和培訓於一體的“鈞天坊”,也是王鵬的古琴“夢工廠”。

在王鵬的工作室中,不但有秦漢風韻的琴臺、唐宋遺風的茶几,四壁還掛滿了各式古琴,生活美學在這裡體現得淋漓盡致。王鵬一襲寬鬆的布衫,蓬亂的長髮黑白相間。坐在琴旁撫琴,是王鵬每天必做的功課。

堅守冷門 重煥生機

古琴在中國古代一直是達官貴人、文人墨客們喜歡撫弄的樂器,尋常百姓很少涉及。即使在現代,古琴也沒有像鋼琴、小提琴那樣普及,可以說是一種冷門的樂器。

1990年,王鵬從瀋陽音樂學院古琴製作專業畢業。由於古琴銷售市場冷清,他不得不下海做起了木雕和飾品雕刻。雖然收入不錯,但他心裡始終割捨不下這份古琴情結。2001年,王鵬創辦了“鈞天坊”古琴傳播工作室,開始了艱辛的創業之路。

除了製作古琴,王鵬還依照古法修復了古代遺留下來的古琴。經王鵬之手,唐、宋、明、清等朝代遺留下來的100多張古琴,都得以重新煥發生機。

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隨著畫軸徐徐展開,一曲《太古遺音》拉開了序幕。《太古遺音》是我國古代的一部琴曲,共有35首。據考證,《太古遺音》最早的琴曲產生於漢代,還有部分在唐宋年間問世,餘下的則成曲於明代以後。在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悠遠的古琴之音嫋嫋,彷彿來自遙遠的天際,寧靜中透著大氣。演奏者使用的那把古琴,正是出自王鵬之手的“師曠式古琴”。

北京奧運會後,王鵬的琴和他的斫琴技藝被更多人熟知。在2013年嘉德秋季拍賣會上,王鵬製作的一張古琴“無痕”以300萬元人民幣的高價成交,此後找他訂琴買琴的人絡繹不絕。

傳承文化 尋覓知音

本真性傳承和融會貫通的創新,是王鵬斫琴的重要特點。王鵬在遵照古法制琴的基礎上,更注重有根基的創新。他根據清代《五知齋琴譜》等古籍中記載的51種古琴樣式,重新整理定型了30多種古琴經典傳統式樣。他還根據古琴的結構,將中國傳統文化和當代意識相結合,創作了90多種新的古琴樣式,完成古琴製作藝術的一次古今對接。

“古琴的音色不可變,造型可以變,但是造型變也是要有邏輯的,也要有歷史淵源。”王鵬說。

王鵬醉心於古琴,不只是為了讓古琴製作和彈奏技藝有序傳承,更是為了讓更多的人瞭解古琴文化。從2001年開始到現在,王鵬從一間古琴工作室開始,把制琴人、撫琴人、愛琴人、傳琴人的夢想打造成眼前的造夢工廠。這塊佔地約1萬多平方米的園區,不僅擁有古琴製造車間和技藝精湛的斫琴師,還有裝飾古雅的琴室以及專業的古琴錄音棚和音樂廳,出版了大量關於古琴的著作和音碟。

王鵬每年還承擔著古琴人才的培養工作,一年至少培養120名學生。王鵬希望通過古琴,把中國傳統文化的技藝傳遞給更多人。從廈門來的瑛華順利通過了古琴公益培訓的結業考核,對於這次難得的培訓,瑛華感受頗多:“5天的學習過程中,我特別快樂。我從2009年開始學琴,碰到了很多困惑。王鵬老師提到學琴最終要返其天真,這不是指無知無畏的天真,而是你有達到一定的智慧,充滿智慧的天真,我覺得王鵬老師的這番話,說到我的心裡了。”

幫助更多的人瞭解古琴、熱愛古琴是王鵬的願望,而王鵬還有個更大的夢想,就是以古琴為線索,立體傳承中國傳統文化,讓琴棋書畫、空間設計融匯在一起,從視覺、聽覺甚至生活方式上,用中國傳統文化精神滋養人性、淨化人心。

“真正的傳承,首先要了解繼承的是什麼。要繼承的是那些像真理一樣永恆不變的文化精神,而形式上可以與時俱進,可以根據時代的變化,讓它融入新鮮的血液,變成新的生命力量。”秉持著這樣的傳承理念,王鵬把傳承的目標鎖定在了真正對古琴感興趣的人,“要傳給真正能幹這行的人。”


3000年前

伯牙和鍾子期

因琴相遇成為知音

3000年後的今天

王鵬用自己親手斫制的琴

繼續尋覓著知音

將這門古老的手藝及技藝

傳承下去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