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崇禎換成朱元璋,明朝有沒有機會翻盤?

銀角大王Silver


明太祖朱元璋和崇禎帝朱由檢,一個是興國之主,一個是亡國之君,,這兩位的素質,肯定一個在天,一個在地。

一、大明王朝建國初期,當時內部各地農民起義多不勝數,外有元朝蒙古軍隊的威脅,朱元璋在那種動盪、戰亂不堪的局面都能立足可見朱元璋的政治、軍事才能都不是蓋的。

崇禎皇帝1628年繼位時,由於萬曆皇帝的對外征戰,木匠皇帝的荒唐不理朝政,明朝的國庫可謂是空空如也,陝西爆發了大規模農民起義,明朝的江山已經不穩。但國家還至少是統一的,各種政治、軍事機構還健全,朝廷的威望還在,遠比朱元璋白手起家的要強的多。

此時大明雖然面臨亡國,只要朱元璋登高一呼,對於大明來說天下百姓還是願意相信這個農民皇帝,漢人統治遠遠要強於滿人統治,天下的民心依然心繫大明。

二、朱元璋時期農民可以捆綁貪官汙吏押送京城,明亡的根本原因是社會矛盾激化。農民出身的朱元璋,在這一點的認識遠比崇禎深刻。朱元璋會採取一些政策,解決農民軍的最迫切的需要和請求,緩和階級矛盾,讓明朝政府得以喘息。

崇禎優柔寡斷,一會兒想要詔安起義軍一會兒又反悔要去討伐起義軍,導致屢次喪失消滅起義軍的戰機。鎮壓起義後,並沒有解決農民起義的原因和農民的訴求,所以摁下葫蘆起來瓢,起義鎮壓一次,又起來一次。

三、朱元璋手下的文臣武將,文臣:李善長、劉基,武將:徐達、常遇春、藍玉、馮勝、朱沐英、鄧禹、李文忠、湯和、胡大海等。

洪都之戰,朱元璋不避親疏,啟用侄子朱文正指揮戰鬥,朱軍堅守85天,陳友諒不得已撤圍,以朱軍獲得戰略性勝利宣告結束。

崇禎身邊名將也不少,代表人物:孫傳庭、洪承疇、袁崇煥、孫承宗、祖大壽、吳三桂、毛文龍、曹文詔等。

這些人要麼因為黨爭內耗戰死、投降,要麼就被皇帝親手幹掉,自毀長城。朱元璋一定會對這些人善加運用,放到合適的位置上,使他們的能力最大化。

四、朱元璋對待貪官手段殘酷,任何貪官都逃不出他的眼睛,東林黨人未必敢如此猖狂,例如崇禎皇帝的岳父周群,作為文官之首,崇禎讓周群捐款軍費,周群就捐了300兩銀子,還揚言賣房子救國,可是諷刺的是後來李自成軍攻破北京,從周群家裡一次性就抄出白銀八千萬兩銀子,從六部大臣家裡抄的白銀相當於明朝全國財政收入5年的總和。

崇禎上臺後,大力清算魏忠賢黨羽,魏忠賢后來因為害怕而自殺。導致腐敗無能的文官團體上臺,他們將魏忠賢任用的邊關將領看做是魏忠賢黨羽,不是撤換,就是殺害,最後竟沒有人再去同滿清作戰,並且後來武將被文官壓制,不能見到皇帝,導致崇禎無人可用,守著一群文官大眼瞪小眼。

五、朱元璋儘管心胸狹窄,猜疑心理重,但是他能夠把握輕重緩急,他對身邊人大開殺戒都是在統治基礎穩固之後。而在戰爭年代,只要你有才能,朱元璋就會忍,這一點和劉邦類似。

崇禎皇帝苛責太過,犯錯殺人,打敗仗殺人,皇帝洩憤也殺人,各種原因,讓大臣難逃一殺。他殺掉的內閣大學士有2名,司禮太監至少也有2名,總督、巡撫數十人。

崇禎猜忌大臣,內閣首腦他在十七年間都換了五十個,這在歷史上很罕見。他不敢真正授權,國勢越是危急,他越容易通過殺人立威,以為只有殺人才能讓大眾知警知懼,但文武大臣因害怕被誅,愈發不敢處事,李自成進京時可以說是不費吹灰之力,走到哪個城池,哪個城池的將領就投降,不是因他們打仗不行,而是他們根本就不打,直接就投降。

綜上如果讓朱元璋接收明末政局,明朝不但不會滅亡,反而會開啟中興局面。


美麗青春您真痘


我的判斷是,如果把崇禎換成朱元璋,明朝不僅沒有機會翻盤,可能亡得還要更快些。

我做出這個判斷的基礎,在於對他們的性格和行事方式的認知。

明太祖朱元璋和崇禎帝朱由檢,一個是興國之主,一個是亡國之君,一個英明神武的老祖宗,一個是家產賠光的敗家子,依著一般人的邏輯,一定認為,這兩位的素質,肯定一個在天,一個在地。


其實,崇禎帝和明太祖,他們在性格上是蠻相像的,而且個人能力都很強。

朱家血統中最強的基因,是獨斷與猜忌,兩者合起來,有個詞,叫“雄猜”!

“雄”在這裡不完全等於“雄傑”,畢竟雄傑之主是要靠事功做支撐的,比如成祖朱棣,文治武功,頗可稱道;而明代歷史上頗多雄猜之主,事功卻不那麼“雄”,時局整體下行,比如嘉靖和萬曆,這兩代給人的整體印象都不咋地,然而嘉靖與萬曆兩帝,確實都是猜忌、刻薄和殘忍之人,尤其是嘉靖帝,他一生殺了許多文武大臣,包括一名首輔大學士(夏言)。

明代歷史上的糊塗皇帝並不多,如果細察歷史記事,更不難發現,老朱家的皇帝,多很精明、善察,而且經常察之過嚴過苛,導致君臣互不信任,難以合作(如萬曆朝),極端時便發生大規模的誅殺大臣現象。尤其是三個朝代:洪武、嘉靖和崇禎。


與他的曾祖、祖父很像,崇禎帝也是雄猜之主,行政頗有霹靂手段,好比他即位之初即扳倒了權閹魏忠賢,撤回鎮守監軍內官、大手筆欽定“逆案”,做事雷厲風行,翻臉殺人都毫不客氣。袁崇煥那麼高的功勳和人望,他說殺死就殺死了,以後殺人都殺到手滑,在他手裡殺掉的內閣大學士有2名,司禮太監至少也有2名,總督、巡撫數十人(可參見我寫的“明宮揭秘”系列之《大明那些九千歲》)。

在明朝滅亡前的這十幾年,殺死的文武大臣人數之多,僅次於明太祖洪武時期。與後者主要是政治清洗不同,崇禎時是皇帝苛責太過,犯錯殺人,打敗仗殺人,皇帝洩憤也殺人,各種原因,讓大臣難逃一殺。

朱由檢不懂得愛惜人才,以為靠不斷的殺戮,就能振作人心,扭轉明王朝傾覆的命運。其實他殺的好多人都是罪不至死,甚至是冤枉的!

最可笑的,或者說最無恥的,還在殺了那麼多大臣後,面臨山河破碎,他還在感嘆:“朕非亡國之君,臣皆亡國之臣!”稍有才幹的大臣都被他輕擲了、被他殺光了,他不就是奔著亡國去的麼?他就是標準的亡國之君!


我想,如果換朱元璋到崇禎時來,他同樣會像自己的孫子一樣,以殺為事,甚至可能加倍地大開殺戒。

在極端君主專制集權的體制下,傳一道旨便殺人,是最容易落實的,而最難的,卻是培植根本、凝聚人心,與臣子一心,共赴時艱,真正賦予文武官員施展才華的足夠權力和信任(想一想唐代在安史之亂時,何以大敗,何以大勝?無非在皇帝是否信任臣下)。

可是,無論是朱由檢還是朱元璋,他們都做不到!

他們猜忌大臣,不敢真正授權,國勢越是危急,他們越容易通過殺人立威,以為亂世用重典,只有殺人才能讓大眾知警知懼。其實他們錯了,輕於人才,隨意屠戮,除了讓文武大臣因害怕被誅,愈發不敢任事外,是不會有任何積極效果的。

無論是開國還是亂世,人才都是最可寶貴的資源和財富,可惜太祖和崇禎,都只是自愛太深的專制君主,在他們眼裡,只有皇權威嚴,毫無真正體恤臣民的誠意(當然,他們都會空泛的討論“愛民”)。


為什麼同樣是雄猜之人,太祖、成祖能成為一代“聖主”,而嘉靖、萬曆、崇禎卻淪為末世之主代表?這主要他們所處的時代不同。同樣都想有所作為,同樣具有才智和能力,但他們最終成為什麼樣的人,是聖主還是亡國之君?卻不是他們的個人能力與主觀意願所能決定的。

崇禎在努力拯救危亡時,犯了很多錯誤,而最根本的錯誤,源自他的“雄猜殘忍”的個性。而他在個性上,恰恰與朱元璋極為相似,假如老天爺想做個遊戲,發一道敕令,將朱元璋調回兩百年後,讓他接過朱由檢的班,乾乾試試,我相信,明朝照樣會亡在他手裡,由於朱元璋屠戮之心更為“雄傑”,他可能還不如朱由檢呢,“崇禎”一朝,也許還熬不到17年!


皇帝不稱朕



首先,我們來分析一下崇禎皇帝繼位前的明朝局勢。

崇禎皇帝1628年繼位,交到他手中的江山,可謂是各個派系情況複雜。由於前期明朝萬曆皇帝的對外征戰,再加上木匠皇帝的荒唐不理朝政,明朝的國庫可謂是空空如也,天啟皇帝在位期間,將朝政交給乳母客氏和宦官魏忠賢,導致魏忠賢開始極力排擠打壓東林黨文官集團。崇禎皇帝繼位第一年,陝西就爆發了大規模農民起義,所以崇禎皇帝還沒有執政呢,明朝的江山已經出現了不穩定。魏忠賢在位期間,極力打壓文官集團,鎮壓農民起義,任用主戰派將領同後金交戰,明朝還勉強維持下去,因為魏忠賢雖然排除異己,打壓政敵,但是魏忠賢也不是一個什麼都不懂的草包,反而魏忠賢對於什麼人能用,怎麼用知道的很清楚。崇禎皇帝上臺後,一直懷著中興明朝的使命來治理朝政,大力清算魏忠賢黨羽,魏忠賢后來因為害怕而自殺。然後東林黨人文官開始反擊,他們將魏忠賢任用的邊關將領看做是魏忠賢黨羽,不是撤換,就是殺害,導致反而最後沒有人再去同滿清作戰,農民起義軍在崇禎統治時期,崇禎皇帝優柔寡斷,一會兒想要詔安起義軍一會兒又反悔要去討伐起義軍,導致屢次喪失消滅起義軍的戰機,而魏忠賢時期,魏忠賢對於起義軍還是很殘酷的,根本就不和起義軍談判,而崇禎則優柔寡斷。

崇禎上臺後確實清算了大量貪官汙吏,但是這些貪官汙吏有一部分還是有些本事的,還是在某些方面可以替明朝鎮壓起義軍,和滿清作戰的本領的。他們被清算後,剩下的文官團體大眼瞪小眼,沒有一個人可以替明朝解決擺在眼前的,鎮壓起義軍的問題,。

然後如果把崇禎換成朱元璋我認為還是有可能翻盤的。朱元璋個人軍事指揮能力很強,而崇禎卻不能自己帶兵打仗。其次朱元璋雷厲風行,處事果斷堅決,在治理朝政上也毫不手軟,對待貪官汙吏心狠手辣,並且朱元璋同情農民,在朱元璋時期農民可以捆綁貪官汙吏押送京城,所以朱元璋如果接手崇禎的話,會首先安撫農民起義軍,懲罰貪官汙吏,解決農民軍的最迫切的需要和請求,農民軍起義的原因被解決,那麼農民起義也就不會發生了。崇禎雖然也多次鎮壓了農民起義,但是農民起義發生的根源是地方土地兼併嚴重,大量農民失去土地,活不下去的農民不得不造反起義,而崇禎鎮壓起義後,並沒有解決農民起義的原因和農民的訴求,所以,鎮壓了一次,又起來一次,而朱元璋出身農民,明白農民最需要什麼,所以朱元璋會很好的解決農民起義的問題。

其次,明末魏忠賢被殺後,腐敗無能的文官團體上臺,再也沒有另一個魏忠賢來制約文官,導致後來武將們被文官壓制,不能見到皇帝,導致崇禎無人可用,守著一群文官大眼瞪小眼。朱元璋,其自身軍事能力超群,並且,其出身武將,可以很好的任用良將,並且他自己痛恨貪官,東林黨人也會得到清算,例如崇禎皇帝的岳父周群,作為文官之首,崇禎一直認為他是個清官,最後崇禎讓周群捐款軍費,周群就捐了300兩銀子,還揚言賣房子救國,可是諷刺的是後來李自成軍攻破北京,嚴刑拷打各個文官,從周群家裡一次性就超出白銀八千萬兩銀子,從六部大臣家裡抄的白銀相當於明朝全國財政收入5年的總和,可見東林黨文官集團也是貪官汙吏,崇禎光清算魏忠賢,但是卻忘記了文官團體也不是什麼好東西。而朱元璋對待貪官手段殘酷,任何貪官都逃不出他的眼睛,並且朱元璋懂得任用人才,而崇禎一味的指望廢物的東林黨人,導致下面的人才被東林黨人壓制,不能得到重用。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朱元璋個人軍事能力超群,即使手下無人可用,朱元璋本人強大的軍事手腕,也可以讓他指揮明軍消滅起義軍,並且壓制滿清的發展。

朱元璋建國初期,中國的局勢要比明末複雜的多,各地農民起義多不勝數,並且還有元朝蒙古軍隊的威脅,朱元璋能夠在元末明初如此複雜的局勢下統一中國,並且將強大的蒙古人趕出中原,可見其本身的能力是很強大的,其手腕以及文治武功可以和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齊名,連毛主席都對朱元璋加以肯定,所以明末的局勢要比明初好多了,所以如果把崇禎換成朱元璋我認為是完全有可能反水的,不僅可以解決明朝的農民起義軍問題,還可以消除滿清的威脅,畢竟明朝末年,國家還至少是統一的,而朱元璋打江山可是一步一步從無到有打出來的,所以如果讓朱元璋接收明末政局,明朝也不至於滅亡了,反而會開啟中興局面。

以上內容僅僅是個人推測及看法。


忘川星玉


哈,歷史能有如果嗎?不可能啊。真要來個關公戰秦瓊,那就來分析一下。洪武皇帝何許人?安徽鳳陽農村的一叫花子,憑著一隻要飯碗最後在應天府坐上龍椅,說唐僧取經經過九九八十一難,那朱元璋的遇到的困難只會在唐僧之上,這是用運氣二字就能解釋的過去的嗎?相信所有人都不會相信。朱元璋起事時,是歷代開國皇帝中最差的基礎,劉邦、李世民楊堅等,哪個基礎不比他強?但最終他取得最後的勝利,在於他隱忍、知人善任、善納忠言、策略對頭、決斷力強,再加上一點點的運氣。但此人絕對是個絕對厲害的人物,開國皇帝中哪有蠢蛋呢?即使遇到崇禎皇帝所遇局面,哈哈,給朱元璋十年,能把滿清再打回起事時的十七人。即使是最後,崇禎也不是沒有機會翻盤,但是拘泥於形式、名聲,不敢做出大膽決定。朱元璋會嗎?不會,一定會做出正確的決定。讓朱元璋替崇禎是大材小用,給明成祖就行,也能挽回局面。但是歷史沒有如果,


春風7023121


在明朝歷代皇帝中,崇禎皇帝朱由檢的性格是最像太祖朱元璋的。所以,換成朱元璋,明朝一樣沒機會。

(比較一下這兩位高祖玄孫的畫像,長得像不像?至少性格上,崇禎是最像朱元璋的)

首先,崇禎實在是運氣不好。《明史》裡一句話可以概括:非亡國之君,當亡國之運。崇禎本人的作為不像是一個亡國的皇帝,但歷史讓他處在了亡國的位置上。天時,地利,人和都不站在他這一邊。結果成了亡國之君。

其次,崇禎的性格像朱元璋。一是好面子,二是急躁,三是多疑。朱元璋一旦打敗北元,大殺功臣,為的是防止功臣奪位,但建文帝敗在自己叔叔手裡,很大原因也是朝中無宿將。崇禎在位十七年,用的人才確實多樣,進人也用,舉人也用,文官也用,武將也用,宦官也用,宗室也用。後人統計,崇禎在位十七年,進入內閣的相當於宰相的官員,足足有五十人之多。但是一旦崇禎覺得這人有問題,馬上就會罷免甚至殺掉。這一點也很像朱元璋。

最後,朱元璋制定的皇權至上制度是明朝敗亡的最重要原因。

朱元璋極度擔心皇權失落,制定了種種政策來保障皇帝權力不受限制。所以明朝皇帝任性起來,根本沒有人能控制得住他們。正德皇帝各種胡鬧,萬曆皇帝幾十年不上朝,大臣們雖然能維持政府的運轉,但對皇帝一點兒辦法都沒有。崇禎雖然不是胡鬧的皇帝,但他朝令夕改,喜怒無常,用人殺人都無比迅速,也沒有任何制度能夠糾正他的做法。這是明朝制度最大的問題,也是崇禎亡國的最大原因。


楊早講史


其實不用朱元璋,換成朱棣去就足以翻盤了,明朝的滅亡的確是因為內憂外患,首先各種天災人禍不斷,內部腐朽不堪,這個時候爆發了農民起義,再加上還有滿清的進攻,在這樣的情況下明朝滅亡很正常,可是話說回來,這一切都是能夠改變的,只不過崇禎沒有做到罷了。

天災人禍不用說,很多朝代都遇到過,處理不得當就會引起民眾起義造反,內部腐朽不堪,這個就要考驗皇帝的能力,如果皇帝有能力這些都可以解決,內部問題已經解決的話,起義成功的幾率非常小,至於滿清的入侵,也是可以處理的,朱元璋和朱棣這兩人可都是中國歷史上雄才偉略的皇帝。

崇禎在位十七年,沒有對整個朝廷做出一點貢獻,唯一的政績就是掃平閹黨,實際上掃平閹黨的危害也不小,文官集團一家獨大。滿朝文武沒有人相信崇禎的能力,在崇禎遇到事的時候,沒有人幫他,最簡單的一件事,崇禎需要錢,大臣全部哭窮,天下的皇帝連錢都湊不出,李自成進京之後,在這些哭窮的大臣中搜出了無數的金銀珠寶。

且不說崇禎得不得民心,最起碼不得大臣們的心,在李自成進京的一路上,可以說是不費吹灰之力,走到哪個城池,哪個城池的將領就投降,可以說明朝末期士兵毫無戰鬥力,不是說他們打仗不行,而是他們根本就不打,直接就投降,這樣的情況崇禎當然無力迴天。

如果換成朱元璋和朱棣呢?這兩個人都會用人,崇禎疑心非常重,在位時期換了無數大臣,即使是內閣首腦,他在十七年間都換了五十個,這在歷史上很罕見。朱元璋即使是殺功臣,他也非常的會用人,他遇到的這些事,朱元璋都能很好的解決,不會那麼容易就讓明朝滅亡。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 喜歡歷史的讀者們不妨關注歷史雜貨鋪,如果有不對的地方歡迎指出,請多包涵。


歷史雜貨鋪


我覺得沒有問題:1,李自成打到北京的時候,李自成可向朝廷要求過招安。是崇禎猶豫了,主要是沒有錢嘛。文官們一反對就猶豫了。換朱元璋肯定就不會猶豫了,直接先答應再說。沒有錢的話,有了這批農民軍,直接殺幾個北京城的大官就有錢了。這點從李自成在北京搶的錢就可以看出來了。招安李自成,再把李自成派去打滿清,有著關寧鐵騎在,直接把李自成看住了。滿清也炸翅不了。2,就算這一步李自成的農民軍到了山海關 吳三桂也投降了。那就直接算南明。南明當年可也是發起過北征的。最大問題,是南明沒有統一核心了,今天這個王監國,明天那個。今天這個將軍打那個 ,向史可法的失敗是把軍隊調過去抵擋左良玉了。3,明朝最大問題是黨爭,向朱元璋這樣的勞模 絕對首輔都不會設置。所以,黨爭的土壤都會失去,再加上朱元璋的霹靂手段,東林黨那班人就歇息吧。

綜上所述:換朱元璋絕對能翻盤

………………………………………………………………………

歡迎關注本號,一起交流歷史雜談,戲說武俠


原單東莞


先回答結論:不能。

在《明朝那些事兒》風靡之後,全國掀起了一陣對明史的熱情。在書中,作者對明朝十六帝評價個個都很高,給人留下一種明朝是歷史上最好的時候的錯覺。

對於開國之君朱元璋,幾乎被認為是歷史上最偉大的皇帝了。即便是末世之君崇禎,也認為他只是生不逢時,一力扛起了列祖列宗們留下的爛攤子,卻天意弄人氣數到頭,王朝終究滅亡。

王朝滅亡的頹勢,從來不是一兩個人造成的;同樣,也不是一兩個人就能挽救的。

在中國大一統的王朝中,劉邦好歹還是個亭長,完全是草根出身的皇帝,只有朱元璋一人。從皇覺寺裡的行腳僧人,而義軍統領,而吳王,而皇帝,朱元璋成功實現了一枚屌絲的逆襲。

封建王朝也就這麼一人。

在明末清初的風雨飄搖中,很多人希望能出現一個強有力的領袖,扶大廈於將傾,挽狂瀾於既倒。

朱元璋正是這麼一個合適的人選。

然而,大家總是會忽略,朱元璋之所以成為朱元璋,還有大時代的背景。

時勢造英雄,英雄也成就時勢。

朱元璋出現的時代背景,是在元朝末年政治極度黑暗的時候,他也並不是一開始就想造反,只是被時代一步步逼上梁山,在血與火中磨鍊出來,才有了後來“誅元的利器”。

到崇禎之時,朱家已經傳了十幾代,皇權穩固,皇子皇孫們接受的是儒家的帝王教育,從故紙堆裡尋求治國之道、御下之術。這樣的制度,如果一直遵守下去,子孫們做守成之君還是夠格的。

清朝大體上就這麼個思路,若不是遇上“三千年未遇之大變局”,國祚絕對要長於268年。

但是,俗話說,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子孫中難免有幾個不按軌道走的,喜歡鬥蛐蛐兒,喜歡離經叛道,喜歡修仙“以天下奉一人”,喜歡躲在深宮裡斂財,喜歡做木匠。

到崇禎時的明朝,與當年的元朝已經沒什麼區別。這個時候,自然就會有另外一個“朱元璋”振臂一呼應者如雲。

歷史的週期性就應驗了。


逆時光的追憶


明朝有很多翻盤的機會,即便是崇禎,如果能夠對一些策略有所調整,或抓住機會南逃等,都有可能有機會讓明朝翻盤。

在明朝歷史上,明朝也經歷了很多的歷史變故,除了宗室之間的靖難之變以外,最典型的就是土木之變以後的瓦剌圍北京了。

在瓦剌圍北京的時候,明朝朝野一片恐慌。按照當時的情況來看的話,瓦剌兵臨北京,明朝稍有不慎就會重蹈北宋靖康之恥的覆轍,但是明朝後來緩過來了,國祚得以延遲百年之久。

崇禎在位時,儘管明朝內憂外患,但是並沒有到達不可收拾的地步。晚明時期,明朝的整體情況遠遠好於漢唐等朝代的晚期情況。而且在明朝廣大的南方,其各方面的綜合條件都還不錯,一片承平現象。

因此,明朝北方雖然災禍戰亂頻繁,但明朝的國本依然還存在。如果崇禎皇帝能夠改變他的一些策略,明朝也不至於速敗。如果崇禎皇帝或者後繼者能夠南逃南京,另起大旗,借鑑唐朝玄宗避蜀的歷史事件,則明朝翻盤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當然,明朝滅亡與崇禎皇帝的個人秉性也不無關係。如果明末是朱元璋這類人物為帝,則明朝必然又是另一番光景了。無論如何,朱元璋對文臣武將的收放程度,以及個人的戰略眼光,是崇禎皇帝所不全部具有的。

如果朱元璋在,不至於被文臣所誤、不至於武將奔命、不至於朝臣大戶不捐納銀餉,甚至對後金與農民軍的戰略部署也會因之調整。而這些因素,恰恰都是明朝可以翻盤的機會。


蘇綻


可以肯定的回答,完全有機會翻盤的。

因為在個人能力方面朱元璋不知道要甩朱由檢多少條街,可能有人覺得崇禎皇帝接班時,大明王朝內憂外患,官吏貪腐懶惰成風,一句話大明已經積重難返。但是最起碼崇禎還有一個王朝吧,你想想朱元璋那時,他有什麼,他就一個討飯的和尚,他是真真正正的無產階級啊,啥也沒有,最主要的是人身安全,完全是沒有保障的,因為對於元朝來說,他是造反者啊,抓住是殺頭的,他那時的處境可以說就是把腦袋掛在褲腰上,隨時準備掉的。

當時朱元璋最大對手陳友諒,應該比崇禎時期的李自成厲害的多吧,陳友諒的軍隊可都是經過嚴格訓練的,李自成的軍隊那都是放下鋤頭的農民軍,相對於崇禎皇帝的正規軍來說,那是不堪一擊的。

崇禎的失敗,一方面是大明王朝的氣數已盡,另一方面也是崇禎在治國理政和用人方面是存在嚴重缺陷的,這才是導致大明必亡的主要原因。崇禎沒有堅定不移的信念,耳根子又軟,又聽不進忠言,他的個人行為,導致了臣下們都成了碌碌無為之輩,如果崇禎像朱棣一樣,擁有雄才大略,泱泱大國,幾萬萬同胞,定國安邦之人才多的去是,只是崇禎沒有發掘和使用人才的能力而已,導致了大明王朝,一步步的走向沒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