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情緒從何而來?

你的情緒從何而來?

一對新婚夫婦興高采烈地到一家慕名很久的高檔飯店吃飯,丈夫飢腸轆轆,看見菜單上的美食,胃口大開,一口氣點了六道菜!

妻子在旁邊沉下臉,阻攔道:“我們吃不了那麼多,兩個菜,再加上一個湯就足夠了!”

丈夫聽了他的話非常不滿,情緒變糟,反問道:“為什麼吃不了就不能點這幾道菜,我都很想嘗一嘗,吃不了我們可以打包帶回去。”

而妻子一點都不妥協說:“打包回去就是剩菜,味道不好,營養還變差了,而且還容易中毒,你點兩個最喜歡吃的就行了,我不點, 兩個都讓你點還不行嗎!”

丈夫見妻子堅持就更生氣了,於是兩個人唇槍舌劍,互不相讓,最後搞得一點吃飯的心情都沒了,互不理睬的打道回府。

聽到這裡,一定會有人支持丈夫的立場:既然慕名而來,又不是刻意浪費,多點兩個菜又有什麼不可以,但也有人更支持妻子的主張:節儉是美德,吃多了又不健康,何必呢!

其實這件事本身並沒有對錯之分,倒是夫妻兩個人都那麼固執己見,令人不解,點菜這麼一件小事值得大動干戈嗎,兩個人都不是孩子,為何那麼情緒化,幾句話就吵起來。

但仔細想一想,發生在我們自己婚姻中的絕大多數衝突,又能有幾次是因為大事而引起的,不都是因為這樣一些小事情,所以今天我們來深入瞭解一下,這對夫妻的內心到底發生了什麼!

你的情緒從何而來?

丈夫從小家境優越,他在一個和諧寬容和充滿寵愛的環境中長大。母親經常做一桌子好吃的,當兒子美美地吃著的時候,她會滿臉笑容,非常開心和滿足,這是這位丈夫內心獲得幸福感的一個很重要的途徑,也是他感受愛的方式!所以當他和自己所愛的人一起吃著豐盛而美味的食物時,會觸發他很多良好的情緒,因此對他來說,妻子所阻攔的不僅僅是一些食物,而是破壞了他的好心情,甚至會被他解讀為不愛他的一種表現

妻子很難體察到丈夫這種情緒,她的原生家庭有著很嚴格的家規,所有東西都要物盡其用,她的媽媽最討厭浪費糧食,每做一餐飯都會計算得很精確,家裡很少有剩菜和剩飯出現。這樣,妻子很自然地繼承了母親的特點,並理所當然地認為就應該這樣才對。她不能接受丈夫亂點一氣不管不顧的樣子,在潛意識裡,她認為,這不僅是一種浪費,還是一種對人生沒有規劃和把握的象徵,她甚至不由自主地擔心起自己的命運:嫁給一個這樣不會過日子的人,未來會怎樣呢!

你的情緒從何而來?

人生中有很多事是中性客觀的,但從不同的角度和觀點,可能得到完全不同的解讀。比如多點幾個菜本身是一件中性的事情,但它對夫妻兩個人的意義是完全不同的,他們一下子變得情緒化,並相互對抗。這不是針對對方,而是和原生家庭相關的很自然的情緒反應。因為人都會重複以前的情緒經驗,並用自己的方式去解讀對方,所以現在請你回想一下你自己的婚戀關係,你與對方在產生矛盾的時候,是不是有些事情本來無關緊要,可是情緒的根源來自於自己的原生家庭呢?

比如有的人父母很嚴厲,在他們的成長經歷中,被評價和指責是經常發生的事兒,這樣的人本能的就傾向於逃避責任,害怕被指責,遇到事情會急於推脫!一旦他們做錯事,即便配偶沒有指責他們的意思,他們卻很自然地在內心升起了反感的情緒,防禦對方, 配偶稍微說點什麼,他們就會反唇相譏,做出過激的反應,這些反應其實都是在重複過去童年的一些情緒經驗!

我不知道類似的情景在你的身上會不會發生,所以我想分享的是,不要排斥這些情緒,接受你自己,並把他們當作深度認識自己和覺察自己的良好途徑

當有特別強烈的情緒來臨的時候,不妨認真的去探索一下我的情緒從何而來,我內心真正的需求是什麼?哪些防禦是不必要的,長大了的我還需要和小時候一樣嗎?我究竟該如何表達自己,才真正有助於對方瞭解和理解我,並與他建立良好的互動模式。

邀請各位從一些矛盾和衝突中昇華到去覺察自己的內在,你的情緒從哪裡來,它說明了什麼,它觸動了你童年中的哪一些傷口,心理學把它叫做心理按鈕, 每個人的心裡都會多多少少地留著一些過往人生經歷和童年生活帶給我們的心理按鈕,一旦對方按住了那個按鈕,我們就會特別有情緒會有特別大的反應,所以每當有情緒反應的時候, 開始迴歸到自己的內心去尋找那個按鈕是什麼。當我們在按鈕上去下功夫的時候,就不會把責任推卸給對方,就不會覺得一切的情緒都是因為對方做的那些事情而引起的!

你的情緒從何而來?

而關於“如何找到自己的情緒根源,學會覺察”,本尚書院院長明瑜老師將於2019年11月09日在首屆《全人教育與家庭幸福》國際論壇上親自作深度分享,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前來學習聆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