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水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惟不爭,故無尤。

上等的善人像水一樣。水有利於萬物卻與世無爭。處在大家都不願意去的地方,所以與大道的特性接近。停居喜愛卑下之地,心靈喜歡淵深沉靜。與人交往能夠仁愛,說話能夠信用。正物能夠安治,做事能夠賢能,行動能夠適時。正是因為與世無爭,所以就沒有人怨恨。

講解與比喻:

水從來不張揚自己,總是處於最低的位置,老子說水的這種品德最接近道的本性,所以“幾於道”。然後列舉了七個品德:地,淵,仁,信,治,能,時。

“居善地”,“居”也可以認為停靠、處於,“地”代表最代的地方。因為水是往低處流。

“心善淵”,先看“淵”也表示深淵,總的來就很深的地方,引申為深沉、沉靜。所以具有水性的心靈是很深沉、沉靜的。

“與善仁”,這裡的“仁”是真正的仁愛,“與”表示與人交往。所以與人交往表現出真正的仁愛,有如水性的仁愛。

"言善信",這句好理解,言而有信。

"事善能",做事能夠達到目的也是水的能力,能生養萬物而不自居功,這就是能力。

"動善時",水來的行動遵守一定的時令規律,並且不會改變。

"夫惟不爭,故無尤。",以上的品德都是是建立在不爭的基礎上,歸納來說水因為無爭從而體現了眾多品德,同時也不會有怨恨、憂慮等。

學習本章時,要體會“善”字的用途,在不用的位置善的意義,這也是相當重要,並且道德經裡面相當多的地方都用到“善”。

水本身無色無味,能融萬物, 之所以有色有味也不是水本身的原來面目,變成有色有味的新事物而不以水自居,這就是水的品德,因為無爭,因為給人最簡單、最直接的需要而又不居功,道無非就如此罷了。

道德經多處講到水的特性,從陰陽的角度來說又是陰的特性。很多地方講水、講柔、講弱,講無的陰性特點,提倡一種以弱勝強,以柔勝剛,以靜制動的思想。所以很多學者認為道德經同時也是一部兵書,這點也不為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