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會讀書的人,都掌握了這幾點

那些會讀書的人,都掌握了這幾點


關於讀書,很多人有困惑。

讀完就忘記,感覺讀了白讀,怎麼辦?

想一年讀完1000本書,感覺時間緊迫,該怎麼讀書?

書那麼多,該怎麼選書?

有人說,現在讀書搞成了運動,感覺每天讀書成了負擔。

該怎麼辦呢?


Part 1

明確讀書為了什麼


實際上,一個真正有思想有文化的人,他的知識90%都是學校畢業之後,在一生中不斷學習積累的。

畢業之後的讀書,是為了提高認知的。

莊子曾說: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矣。”

意思是:人生是有限的,但知識是無限的(沒有邊界的),用有限的人生追求無限的知識,是必然失敗的。


那些會讀書的人,都掌握了這幾點


莊子主張,知識不能簡單地說“越多越好”或“越少越好”,而是要區別清楚。

順道知識越多越好,悖道知識越少越好。

所以,讀書的目的,不是學知識。

而是通過學知識這個路徑,最終識真理,開智慧。

想要達到這個目的,首先要建立全面知識體系。

只有各學科相互融合,形成知識之網,才能夠有全局的視角看清世界。


Part 2

如何選書


明確了讀書宗旨,還要謹慎選書。

選書只能選經典,因為後人的所有書籍,都是在閱讀經典之後,經過個人理解後的輸出。

所以,後人對經典著作的解讀,你讀到的只能是後人的水平,有時與原著謬之千里。

所以,生命有限,首選經過時間篩選的經典書籍。


經典書籍怕看不懂麼?沒關係。

經典書籍是分不同深度的。

可以從各學科的西方經典大學教材讀起,西方教材圖文並茂,通俗易懂,妙趣橫生。

先大概瞭解這個學科的基本概念和理論。

除了教材,也有一些大師們寫的入門級著作。


那些會讀書的人,都掌握了這幾點


當讀完這些以後,就可以按書索書,順藤摸瓜的去找書,快速完善知識體系。

找書的方法有兩種。

一、根據所讀經典的參考文獻、腳註,書中提到的其他學者的理論,來找書去讀。

二、讀的過程中,你會對某些方面感興趣,或者產生疑問。根據你的好奇心,去找經典。

用這兩種方法,慢慢的摸索下去,就能找到一些脈絡,可以保證所讀的書不浪費生命。


要注意,選書時,一定要選稍微高於自己認知水平的。

也就是,要選自己讀起來有些艱難的,需要認真看,認真思考才能看懂的。

如果這本書,你讀的時候,非常輕鬆,說明你的水平已經在它之上,就不用浪費時間了。


Part 3

讀書方法


讀書求精不求多。

讀書不求數量,求讀完後,提升了多少認知,對自己的啟發有多少,是不是能夠更加清醒的看待自己和世界了。

一般一年精讀三四本經典就很不錯。這一年就夠回味了。


那些會讀書的人,都掌握了這幾點


建議精讀,以下是一種方法,可參考。

1、拿到書,先讀目錄。有了整體的認知後,再讀內容。

2、讀內容時在頁邊做批註,貼標籤。以後需要查找時,方便很快找到。


3、寫讀書筆記,總結思想。每讀完一個小觀點,或幾個相同的小觀點,嘗試用自己的語言,總結出一個題目,寫一篇總結理解的文章。


這樣一本讀下來,會收穫很多。

這樣雖然讀的很慢,但讀完一遍全部吸收。

是最有效利用時間的方式。

如果只求速度,看完全忘,時間都浪費了。


Part 4

讀書是為了提升生命層次


有人說,現在很忙,等老了退休了,在家裡養養花,讀讀書吧。

實際上,讀書是為了訓練思維,開啟智慧,更好的過好這一生。

所以,越年輕的時候,讀書就越容易發揮價值。


讀書是為了開智慧,但最終的智慧又和知識無關,獲取知識只是到達智慧的階梯。

比如,讀書幫你開闊視野。


那些會讀書的人,都掌握了這幾點


中國的哲學家莊子說:看待事物,不應該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莊子的意思,任何事情,都有其歷史發展和促成因素。 所以看待事物,要放在歷史,環境中看,才能很好的理解。

看問題,不要站在任何一個角度看。只要有角度,必然有侷限。

如何不站角度呢,首先是開闊視野,這樣才能看到全局。

讀書,是普通人最容易操作的方法。


畢竟,普通人遇到困擾,不會根據歷史的變遷,社會的衝突來理解。

也不會將他們所享受的幸福生活,和所處的社會大規模起伏變動聯繫起來。

他們對自身生活模式與世界歷史潮流之間錯綜複雜的聯繫,一無所知。

不讀書的人,不具有領會個人生活與歷史,自我與世界之間相互作用的心智能力,

這一種心智能力,具有多元性,複雜性,綜合性。

是讀書帶給人的。

所以,

讀書決定眼界,眼界決定格局,格局決定人生境界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