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陽市政務服務中心:數據多跑路 群眾少跑腿

摘要:   排隊時間長、辦理過程手續繁冗、領證還要等好久……這些窗口服務“腸梗阻”問題,在我市得到進一步解決。隨著“放管服”改革的深入推進,目前,市政務服務中心35家窗口單位1476個事項實現“最多跑一次”辦結,讓 ...

  排隊時間長、辦理過程手續繁冗、領證還要等好久……這些窗口服務“腸梗阻”問題,在我市得到進一步解決。隨著“放管服”改革的深入推進,目前,市政務服務中心35家窗口單位1476個事項實現“最多跑一次”辦結,讓數據多跑路換取群眾少跑腿,甚至不跑腿。

  

  原來要等三四天,現在一天就能申領

  

  7月19日,返鄉創業青年張豐登錄安徽政務服務網阜陽分廳,仔細閱讀企業變更登記辦事指南後,按照流程提示,填寫好申請材料,幾分鐘就完成了安徽夢元傳媒有限公司股東和註冊資本變更申請。“擱以前,要帶幾十頁材料,約齊所有股東,一起去工商窗口提交申請。現在坐在家裡,輕點鼠標就能完成申請,工商部門反饋意見後,很快就通知我去領照,真是太方便了。”張豐對高效便捷的網上政務服務讚不絕口。

  

  政務服務提速,是我市全面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帶來的新氣象。市政務服務中心工商行政管理窗口工作人員介紹,去年7月起,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正式同步實施全程電子化登記,40多項申請和審批全都可以在網上完成,提升審批效率,提高辦事速度。

  

  據瞭解,像張豐這樣申請辦理公司事項變更業務的,以往要到窗口辦理,工作人員收到材料後需要約20分鐘核查原件,然後進入後臺實質審查階段,整個過程往往需要三四個工作日。如今通過網上辦理,後臺系統與多個部門數據實現共享,正常情況外,當天就能審核完成相關手續。

  

  “最多跑一次”改革,實現市場主體開辦、變更等登記事項由“面對面”到“鍵對鍵”轉變,為辦事群眾省去了往返奔波的辛苦,節約了時間和經濟成本。截至目前,全市企業註冊登記全程電子化受理辦件2萬餘件,位居全省第一。

  

  “互聯網+政務服務”,讓群眾少跑腿

  

  工商系統“最多跑一次”改革只是我市提升效能、優化服務的一個縮影。早在2015年,為減少群眾跑腿次數,我市結合實際,力推“互聯網+政務服務”模式,要求各單位在工作實踐中推進平臺、窗口、事項整合,打破信息孤島,實現數據共享,推進“一網通辦”。

  

  “截至目前,已整合公安、民政、工商、公積金、人社、稅務、國土、司法、信訪、供水、郵政等68家單位,收集1176類8.2億個數據。”市政務服務中心主任齊明礫介紹,政務資源數據共享,為“互聯網+政務服務”提供了大數據基礎。

  

  “數據互通了,就要充分利用大數據雲計算來提升服務,做到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齊明礫表示,市政務服務中心採取多種形式開展簡政便民專項行動,優化程序、環境和態度,立足實際,打造線上線下融合、多級聯動的政務服務平臺體系。

  

  前臺綜合受理,後臺分類審批,統一窗口出件,藉助安徽政務服務網這一全省統一的網上辦事平臺,市政務服務中心推行線下窗口與網上辦事大廳、自助服務終端、微信辦事等相結合的方式,實現政務服務能力的最大化輸出,推進進駐窗口事項辦結“最多跑一次”。

  

  截至目前,市政務服務中心已梳理公佈市直35家窗口單位1476個“最多跑一次”事項,佔進駐事項的97%。上半年,網上政務服務平臺累計受理業務77萬餘件,辦結70餘萬件,辦結率91.98%。

  

  免費速遞,可實現“一次不用跑”

  

  “最多跑一次”的目標逐步實現,能否更進一步細化服務、提升效能?市政務服務中心正在推進工商等窗口單位通過網上辦事大廳申報件,由中心支付快遞費用,企業和群眾可享受免費EMS證照速遞服務,以此實現大部分事項申請人“最多跑一次”,甚至一次也不用跑。

  

  當前,結合“馬上就辦、辦就辦好”等要求,市政務服務中心正聚焦辦理量大、企業和群眾關注的重點領域重點事項,進一步規範審批流程、便民服務、辦結時限等事項。大力減少蓋章、審核、備案、確認等各種繁瑣手續和環節,著力破解群眾反映的突出問題,將“互聯網+政務服務”工作向縱深推進,不斷打造標準化、精準化、便捷化、平臺化和協同化的政務服務。

  

  “通過各種探索和努力,力爭讓企業開辦和項目審批時間再減少一半,政務服務‘一網辦通’。”齊明礫表示,將繼續完善安徽政務服務網阜陽分廳功能,通過服務創新、網上辦理、窗口整合、流程再造、服務配套等,開展預約、查詢、材料和證照寄送、在線支付等服務,增強辦事大廳辦事能力,讓更多的群眾“進一扇門,辦一件事,最多跑一次”,甚至一次也不用跑,實現企業和群眾少跑腿、好辦事、不添堵。

阜陽市政務服務中心:數據多跑路 群眾少跑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