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古墓出土将军骸骨,洗清李自成300多年冤屈,大清阴谋被揭穿

明代后叶,政治腐败,饿殍遍野的明朝政权积重难返,崇祯皇帝费尽心力,也终究没能力挽狂澜,“群盗满山,四方鼎沸”,成了明朝末期最贴切的形容。此时,转战多年的农民起义军首领李自成,知道他等待的时机已经成熟,他的政治目的也开始显露出来,在崇祯十七年,李自成称王于西安,建国大顺,建元永昌,传檄八方,“御驾亲征”,剑指明朝京师。

明朝古墓出土将军骸骨,洗清李自成300多年冤屈,大清阴谋被揭穿

明朝各路守军,见李自成势大,纷纷望风而降,再不顾半点脸面。李自成见自己的大军势如破竹,犹如摧枯拉朽,不禁心中暗喜,认为大破京师,指日可待。就在李自成士气正旺,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时候,遭遇了当头一棒,这一“棒子”打得李自成一激灵,更让李自成怒火冲天!

是谁让李自成碰了壁呢?此人正是明朝名将周遇吉。当时,李自成亲自带兵来到了宁武关,面对这座周长仅3里地左右,守军只有4000人的小城,没当一回事儿,直接喊话守城将领周遇吉,让他投降。李自成没想到的是,这位周遇吉非但没有投降,反而发起了反击,这一点让李自成措手不及,他早已经习惯了明朝将领开关投降,这样的反击,确实让李自成出乎意料。

“更选城中壮勇,得数千人,激以忠义”

明朝古墓出土将军骸骨,洗清李自成300多年冤屈,大清阴谋被揭穿

周遇吉深谙用兵之道,在城中积极选拔了几千壮勇,加上一番慷慨激昂的战前动员,配合他手下带领的“勇卫营”,站上宁武关城头,利用火炮对李自成的农民军进行了激烈反击,一连三日的炮击,让农民军无功而返,火炮的攻击导致农民军伤亡惨重。

直到周遇吉丹火药用尽,李自成这才放下心来,就在李自成愤怒不已,准备发起强攻,一举拿下宁武关的时候,一向态度明确,立场坚定的周遇吉却送来了一个消息,他要投降。看着周遇吉的请降书,李自成有点错愕,不过,他也没有多想,他认为这一定是周遇吉火药用尽,自知无法继续抵抗,所以才选择投降。李自成自然接受了周遇吉的投降,次日,派万余农民军入城接管宁武关。

明朝古墓出土将军骸骨,洗清李自成300多年冤屈,大清阴谋被揭穿

李自成看到接管宁武关的队伍顺利进城时,这才长长出了一口气,这宁武关口竟然如此难攻,让他此刻还心有余悸,就在这时,宁武关陡然身边,在农民军入城后,宁武关的大门突然快速紧闭,只听得杀声四起,令人心惊的一幕出现了,这周遇吉竟然是诈降,那入城的万余农民军居然没有一人逃出,全部被杀。

李自成怒火冲天,下了死命令,无论付出多大代价,一定要攻下宁武关,城破之日,他要屠城以泄其愤。一声令下,李自成率领的农民军前仆后继,“前队死,后复继”,勇猛异常。周遇吉率领守城军也拼死一战,直到农民军进城,周遇吉仍然在巷战中与李自成对抗,最终力竭而死。

周遇吉的妻子也带着一群妇女,登上屋顶,弯弓搭箭反击农民军,一箭杀一人,一时间竟然使得农民军无法寸进,农民军最终选择放火,“纵火焚之,阖家尽死”,周遇吉的妻子刘氏等人,都死于了这场大火。

“登屋而射,每一矢毙一贼,贼不敢逼”

明朝古墓出土将军骸骨,洗清李自成300多年冤屈,大清阴谋被揭穿

在《明史》中,记载了周遇吉被杀的细节,当时拼杀至最后的周遇吉没能等到援军,城破之后,周遇吉在巷战中杀敌数十,最终力竭被抓,农民军将他绑在柱子上,悬在高空,随后开始乱箭射杀。李自成为了泄愤,下令对宁武关屠城。

“贼悬之高竿,丛射杀之,复脔其肉。”

不过,关于周遇吉的死,在民间有另外一种截然不同的说法,据当地的人口述,当年李自成攻打宁武关的时候,确实遇到了周遇吉的顽强抵抗,但是李自成的农民军并没有进行屠城,而是传出了“献周遇吉,一城无死”的消息。周遇吉身为宁武关守将,对宁武关再熟悉不过,这宁武关并非一座孤城,而是一个防御集群,在明朝期间一直用心经营,如果真有战事,应该早有援军至,此刻并没有看到援军的影子,周遇吉已经明白,他被放弃了。周遇吉知道自己必死后,不愿意连累全城将士,并坚决的表示“今岂惜一死以累众,请献我”的意愿,最终,求仁得仁,李自成将周遇吉斩首,也遵守了诺言,并未对宁武关军民进行滥杀。

明朝古墓出土将军骸骨,洗清李自成300多年冤屈,大清阴谋被揭穿

对于这样的民间说法,自然不会有很多人支持,毕竟与《明史》相悖,直到一位明朝将军墓出土了将军骸骨,这个谜题才算有了真正答案。

宁武县政府对周遇吉墓进行迁葬时,在墓葬底部发现了一具遗骸和铁质兵器座。经过专家考证,这副遗骸正是周遇吉本人的骸骨,在他的头骨枕骨下方,有一道清晰可见的十三厘米长的刀口,由此可见,这伤痕正是周遇吉的致命伤,也就是说,周遇吉并非死于乱箭之下,而是死于斩首。

周遇吉遗骨的出土,证实了民间对周遇吉真正死因说法的真实性,另外,如果周遇吉真的被李自成乱箭杀死,后又进行了屠城,又怎么会让周遇吉的尸体被人安葬呢?周遇吉墓内遗骸的出现,也侧面佐证了周遇吉为了挽救城中军民而选择自己赴死,同时也洗清了李自成对宁武关屠城的冤屈。

那么,清朝为何极力把周遇吉战死和李自成屠城宁武关写入《明史》呢?这一点其实也容易理解,毕竟当年大清入关,是打着挽救明朝的旗号,他们对李自成进行抹黑,才能体现出他们入关来的“正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