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宝通:陕西为什么叫“陕西”

西周王朝建立四年后,周武王劳病而逝。由于继位的周成王年幼,便由周武王之弟周公旦和召(shào)公奭(shì)辅政。当年周、召二公商定,在陕塬(今三门峡陕州区张汴塬)立了"分陕石",“分陕石”也叫"周召分界石"。周公旦把主要精力用于防备殷商遗民反叛,稳定东部新拓展的领地。召公奭负责开发黄河中游地区的农业生产,建立巩固的经济后方。

张宝通:陕西为什么叫“陕西”

据《左传·隐公五年》记载:“自陕而东者,周公主之;自陕而西者,召公主之”。现三门峡市文物陈列馆保存有一柱形界石“周召分陕石柱”。古籍所称“陕西”,均指陕塬以西的地区。三门峡原来叫陕州,只是解放后修建三门峡水电站才改叫三门峡的。元、明两朝之后设立陕西省,陕西省所以叫“陕西”,只是延用历史叫法而已。

我们把关中称作“八百里秦川”,实际宝鸡到潼关只有六百里,没有八百里。只有从陕甘界长武的凤翔路岔口到灵宝的函谷关才是八百里。我们看《大秦帝国》,关中最早的门户是函谷关而不是潼关。当时叫铁函谷土潼关,函谷关才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三门峡(陕州)和陕西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关系,这个关系一直延续到今天。目前三门峡人创业、就业、上学、买东西、买房子都愿意到西安来,现在三门峡在西安有几十万人。

张宝通:陕西为什么叫“陕西”

西安是亚欧大陆桥经济带的心脏,西安的辐射力已经超出潼关。当时我建议把河南的三门峡、山西的运城、甘肃的天水纳入大关中,构建大关中城市群。这个建议被国家发改委、国务院西部办釆纳,2004年在西安召开了大关中城市群座谈会。由于当时国家把全国划分为东、中、西三大地带,三门峡、运城属于中部,关中属于西部,纳不进来,大关中就演变为关中—天水了。但仍保留我提出的建设大西安、带动大关中,引领大西北的总战略。

现在国家实施关中平原城市群战略,实际上就是原来的大关中城市群。遗憾的是河南实施中原城市群战略,不准三门峡进入大关中,而三门峡特别想进入。后来我牵线三门峡与西安签了战略合作协议。《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是由陕西主导实施的,完全可以把三门峡邀请进来,与黄河金三角其他市一视同仁。黄河金三角的渭南、运城、临汾都进来了,拉下一个三门峡多么尴尬。

关中平原城市群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级城市群,是内陆改革开放的新高地,是陕西“一带一路”核心区的支撑和西安亚欧合作交流的国际化大都市的依托。三门峡既可以是中原城市群的,也可以是大关中城市群的,就像天水既可以是大关中经济区的,也可以融入成渝经济区一样。陕西应当主动把三门峡邀请进关中平原城市群,共同打造“一带一路”核心区,重振汉唐雄风,再创昔日辉煌。(作者系陕西省城市经济文化研究会会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