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生命的意義》:認清生活的本質,依然熱愛生活

作家畢淑敏在大學舉辦講座的時候,有個學生問了一個問題:

“畢老師,生命的意義是什麼?”

畢淑敏先生回答:

“人生本無意義,意義是活出來的。”

在電視劇《士兵突擊》中有這樣一句話:

“好好活就是做有意義的事情,有意義的事情就是好好活”。

什麼才是有意義的事情?作為普通人的我們又怎樣才能活出自己生命的意義呢?

從《活出生命的意義》這本書,也許能找到答案。


《活出生命的意義》:認清生活的本質,依然熱愛生活

《活出生命的意義》封面


《活出生命的意義》被美國國會圖書館評選為最具影響力的十本著作之一。它被翻譯成24種語言,銷量突破1200萬冊。

作者弗蘭克爾被稱為“20世紀的一個奇蹟”,他跌宕起伏的一生,極具傳奇色彩。

弗蘭克爾1905年出生於奧地利,25歲獲得醫學博士,是一位傑出的心理學家。

和大多數的猶太人一樣,他也沒能躲過席捲整個歐洲的納粹種族滅絕運動。

1942年弗蘭克爾和他的家人全部被關進了被稱作“死亡工廠”的奧斯維辛集中營,並且和家人們失去了聯繫。

在集中營的三年裡,他受盡了煉獄般的折磨。每天都有幹不完的活,經常遭受毆打和辱罵,生命隨時遭受著威脅。

但他並沒有放棄活下去的希望,最終憑藉自己強大的意志力活了下來。

當他被釋放後才知道,他的父母,兄弟以及懷孕的妻子全部都已經死於全都死於毒氣室中,只有他的妹妹倖存。

生命中的悲慘遭遇並沒有將他打到,他將自己的親生經歷和學術結合在一起,創造了“意義療法”,幫助千萬人找到了他們生命的意義。

獲得重生後的弗蘭克爾更加懂得生命的可貴,並對生活充滿極大的熱情,67歲學習駕駛飛機,80歲登上了阿爾卑斯山,享年92歲。


《活出生命的意義》:認清生活的本質,依然熱愛生活


《活出生命的意義》全書有兩部分構成,第一部分是記錄作者在集中營裡的經歷,第二部分是論述意義療法。

這本書不是雞湯勵志類的書籍,也不是個人傳記,而是一本講述生存問題的書籍。

關於集中營裡的個人經歷,作者在書中很少提及自己所遭受的磨難,談論更多的是如何能在悲慘的境遇中,依然能夠堅強地活下去。

今天,通過弗蘭克爾的經歷,我們來分享三點極具啟發意義的人生感悟,重新思考生命的意義。

為自己的生命賦予價值

“法國人曾做過一項民意測驗,結果顯示,89%的被訪者承認人需要"某種東西"才能活下去。另有61%的人承認自己的生活中確有某種東西或者某個人是自己願意為之獻出生命的。不僅如此,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社會學家還對48所大學的7948名大學生做過一項統計調查。在被問及什麼是你目前最主要的事情時,16%的學生回答說是"賺很多錢",78%的學生回答其首要目標是"找到生活的目的和意義"。”

由此可見,人是需要為自己尋找一個目標,並且為之不斷的努力和奮鬥。

當你有了目標,你就能戰勝懶惰,生命才有價值。

尼采說:“知道自己為什麼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大多數人都沒有思考過我們到底為什麼而活,日復一日的工作,庸庸碌碌,得過且過,最後都逃不過迷茫的困擾。

《活出生命的意義》中提到一個概念“存在之虛無”,指那些抱怨生活完全沒有意義,內心受到空虛困擾的人所表現出來的症狀,存在之虛無的主要表現是厭倦。

叔本華說:"人註定要徘徊在焦慮和厭倦這兩極之間。“

厭倦的問題比焦慮要嚴重的多。現代科技的進步使我們的工作和生活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我們有很多空閒的時間,但大部分人都把時間花在了手機上,

很少有人把時間花在有意義的事情上。


《活出生命的意義》:認清生活的本質,依然熱愛生活


人不應該問他生命的意義是什麼,而是生命向他提出了問題,也就是每個人都應該承擔起生命賦予他的責任。

弗蘭克爾在集中營的經歷將生命的意義體現的淋漓盡致。他沒有抱怨命運的不公,而是將這一切都看成是生命賦予他的責任。

未完成的書稿和對妻子無盡的思念,都是他主動承擔責任的內在動力。

每個人都應該問自己,生命賦予了我怎樣的責任,當你知道了你所承擔的責任,就不會有“存在之虛無”,你的生命就有意義。

一旦找到了意義,痛苦不再是痛苦

“我們一定不能忘記,即使在看似毫無希望的境地,即使面對無可改變的厄運,人們也能找到生命之意義。”

在集中營,生存下來的概率不超過二十八分之一,大多數獄友思考的問題是:“我能從集中營活著回家嗎?如果不能,所有這些苦難就都沒有意義。”

但弗蘭克爾卻認為:“所有這些苦難、死亡到底有沒有意義,如果沒有,那麼就壓根就不該忍受,也不值得活下去。”

不難發現,苦難本身是沒有意義的,有意義的是面對苦難所表現出來的態度,當你有勇氣面對苦難的時候,那就是有意義的。

一名年邁的抑鬱症患者,兩年前,他深愛的妻子去世了,他至今無法接受這個事實,向弗蘭克爾求助。

弗蘭克爾向他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如果你先她而去,而你太太在你死後還活著,那會怎麼樣?”

“那她可就受苦了,她怎麼受得了啊!”老人說。

弗蘭克爾立馬回答:“你看,她免除了這樣痛苦,你替代了她的痛苦,當然,代價是你現在還活著,並且陷入深深的痛苦中。”

老人聽後沒再說話,搖了搖頭,悄然離開了辦公室。


《活出生命的意義》:認清生活的本質,依然熱愛生活


羅曼羅蘭說:"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

人的一生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生活總會讓你遭受一些你無法避免的痛苦。

比如,失戀,離婚,失業,失去親人等,面對痛苦不要選擇抱怨,因為這根本改變不了什麼,既然無法避免那就勇敢面對。

不要關注如何避免痛苦,而是找到痛苦的意義,一旦找到了意義,痛苦不再是痛苦。

在任何情況下,我們都有選擇的自由

“人所擁有的任何東西,都可以被剝奪,唯獨人性最後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選擇一己態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剝奪。”

在集中營中,有的人不堪折磨,對生命失去了希望,選擇了自殺,有的則聽天由命,以消極的態度對待生命。

弗蘭克爾並沒有自暴自棄,而是選擇了積極向上的態度面對集中營的生活。

他幫助獄友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幫助他們進行心理調節,讓他們在面對苦難時,也能找到生命的意義。

著名的澳大利亞演講家尼克·胡哲,天生沒有四肢,只有上身和頭,不能走路,不能拿東西,壓根算不上一個完整的人。

對於自己的悲慘遭遇,他也曾抱怨過命運不公,曾經一度想要在浴缸裡淹死自己。

但在跳進浴缸的最後一刻,他最終選擇了好好活下去。

憑藉著優秀的口才,尼克·胡哲成為了全球知名的勵志演講家,用自己的語言激勵他人,他做到了很多普通人都無法做到的事情。


《活出生命的意義》:認清生活的本質,依然熱愛生活


面對生活的苦難,命運的不公,你可以選擇妥協,也可以選擇向命運抗爭。

人生的每一個關鍵時刻所遇到困擾,痛苦,首先是由於之前的選擇錯誤。你未來的樣子都藏在你現在的選擇裡面。

結語

《活出生命的意義》告訴我們,生活是充滿意義的,我們要摒棄環境的侵擾,學會追尋生活的意義。

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追求生命的意義是貫穿一生的動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