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15岁丧母,为父报仇忍辱负重,凭13副遗甲起家终成帝业

清朝的创造者努尔哈赤十五岁时, 因不堪忍受继母的虐待,带着十岁的弟弟寄居在外祖父王杲门下。

成甘公元1574年, 王杲与明兵作战,明边军总兵李成梁率军攻破王桌的城寨,努尔哈赤和弟弟双双被俘。明军杀红了眼,努尔哈赤一见大事不好,为求保命,一向刚毅的他马上换了一副面孔, 跪在李成梁马前,哀嚎着对他说:“王果和朝廷作对,罪该万死。身为他的外孙,我为他感到耻辱。只恨我年纪太小,不能劝他归顺朝廷,只请大人饶我一命,日后为朝廷效力。”

他15岁丧母,为父报仇忍辱负重,凭13副遗甲起家终成帝业

他声泪俱下,又假意请求李成梁赐他一死,此情令李成梁心有不忍,于是赦其不死,把他们兄弟收在帐下,充作幼丁。

努尔哈赤逃过死劫,暗自庆幸,为了赢取李成梁的欢心和信任,他日夜服侍李成梁,虽苦亦无怨言,表现得十分尽力。征战之时,努尔哈赤冲锋在前,每有凶险必主动请战,几次战功让别人抢去,他也从不多言,暗自隐忍。他的弟弟向他诉苦说:“你我乃女真人,虽多有战功亦不受信任,这都是军中上下欺瞒的缘故。你不怨不怒,难道真的没有感触吗?”

他15岁丧母,为父报仇忍辱负重,凭13副遗甲起家终成帝业

努尔哈赤小声对他说:“ 困守在此,所求他日腾达,弟弟又何必在意今日之辱呢?你我若不知凶险,凡事认真计较,只怕性命难保了。”

李成梁见努尔哈赤勇猛讷言,不贪不争,渐渐信任他了,开始委以重任。他的弟弟安心下来,却不料努尔哈赤告诫他说:“大丈夫能屈能伸,岂能因李成梁的器重而改变志向?我们志不在此,你千万不要对明朝心存幻想。”

公元1577年,努尔哈赤和弟弟商量离开军营,弟弟不舍地说:“我们忍辱多时,历经辛苦,方有今日。如今一日尽弃,前途渺然,这太可惜了,不如另做打算。

他15岁丧母,为父报仇忍辱负重,凭13副遗甲起家终成帝业

努尔哈赤气愤地说:“贪图富贵,却不是我当初忍辱之初衷。机不可失,我们回到家乡,当有另一番伟业,岂能苟且在此?”

他说服了弟弟,偷偷离开李成梁。公元1583年,努尔哈赤以父祖遗留的13副铠甲起兵。其时他的力量十分弱小,女真各部落都敌视他,有的还暗中勾结,对天盟誓要除掉他。

追随努尔哈赤的人十分气愤,鼓动他向仇视他的女真部落开战,努尔哈赤虽然愤恨,却开导他们说:“我们弱小无依,受人欺侮,若不能忍耐,只能授人口实,让自己加速灭亡。好在他们还没有公开挑战,我们正好故作不知,积蓄力量。”

努尔哈赤暗中招兵买马,敌视他的人怕他壮大,竟派刺客于夜里刺杀他。时刻警戒的努尔哈赤抓住了刺客,他的家人想把刺客一刀杀死,不料努尔哈赤却拦住了他们,反而对刺客说:“你是来偷牛的吧!”

他15岁丧母,为父报仇忍辱负重,凭13副遗甲起家终成帝业

刺客于是马上说:“我是偷牛的,你们不能杀我。’

家人当面戳穿刺客的谎言,努尔哈赤却仍佯做不知,为刺客辩解说:“我和他无冤无仇,他没有理由杀我。偷牛小事一桩,你可以走了。”

放走了刺客,努尔哈赤这才对家人说出了自己的真意,他说:“我们的敌人能派人杀我,必想和我一决死战。我若将他杀死,他们握有口实,一定会撕破脸皮,放胆来攻。现在我们人少兵弱,势难抵挡,一旦开战绝无胜算,如此忍下大辱,换来喘息之机,孰轻孰重呢?我是不想因小失大啊。”

俗话说,“小不忍则乱大谋”,人在困境中尤其需要忍受屈辱。

他15岁丧母,为父报仇忍辱负重,凭13副遗甲起家终成帝业

屈辱是困境之人难以躲避的,不能忍受它就会使自己的处境更加险恶,使自己狭窄的生存空间更添危机。空发怨怒无益于处境的改善,只会招致更大的打击。能做到忍辱、不怒是件不易的事,它要求人们必须对现实和自身有清醒的认识,如果把它提高到生存的智慧和人生的谋略上,这样,变通和豁达就非常容易了。在无助的情况下,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事准则,能度过一切难关。

他15岁丧母,为父报仇忍辱负重,凭13副遗甲起家终成帝业

从来没有一个国家像我们一样有这样完事丰富的历史记录,人类社会活动的所有变数都写在了历史书里,你想看问题更通透,可以去读历史,想少踩坑,可以去读历史,想搞清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以去读历史。甚至当心情不好时,也可以去读历史成千上万人的生死荣枯,被你一页翻过,多少王侯将相在你的指间滑过,与你对话的都是帝王将相,你还会被眼前的小问题困惑住吗?做为中国人,学一点历史非常有必要。尤其是孩子,现在各地的考试中,历史的比例在加大。像深圳的中考历史分数比重就要加大。

另外有一个特点,语文好的孩子,历史并不一定好,但历史好的孩子,往往语文不会差。因为文史不分家。

所以建议大家可以多给孩子看看历史书。

历史就是一个有着无尽谜题的长卷,更何况还可以从中学到很多知识。

他15岁丧母,为父报仇忍辱负重,凭13副遗甲起家终成帝业

其实最近几年,不管是家长还是教育界,都越来越重视历史这门学科了,高考历史占分越来越大,《国家宝藏》等节目大受好评都是例证。著名教育学家希利尔曾经说过:历史是孩子成长最重要的底蕴与基石。

另外有一个特点,语文好的孩子,历史并不一定好,但历史好的孩子,往往语文不会差。因为文史不分家。

所以建议大家可以多给孩子看看历史书。

他15岁丧母,为父报仇忍辱负重,凭13副遗甲起家终成帝业

从小被历史喂大的孩子,见识更广,眼界更宽,格局更高,思辨和判断能力也更强。

在日常的谈吐举止中,也会高出同龄孩子一截,往往能够展现出令人眼前一亮的气质。

可是提起学习历史知识,很多孩子都表现出不感兴趣,认为学习历史就是“死记硬背”。

探究其原因,发现“教科书上的历史”不是鲜活有料的历史。我们不能完全否认学校历史书的作用,但说起趣味性,学校历史书是没法跟课外历史书相比的。

那么是否可以走一条既不缺乏趣味又准确无误的路,让孩子们通向历史呢?

他15岁丧母,为父报仇忍辱负重,凭13副遗甲起家终成帝业

答案就在《一口气读懂中国史》,这套书用孩子喜欢的故事,讲述简单有趣的中国历史!当孩子认真读完之后就能向你口述历史故事了!

这套书一共10本,从春秋战国讲到了清朝介绍了历史上10个至关重要的朝代。可以说人生中该掌握的历史都包含了。

他15岁丧母,为父报仇忍辱负重,凭13副遗甲起家终成帝业

比如说《春秋战国》,春秋无义战,建立王霸之业,几乎是贯穿整个春秋战国的主题曲。整个社会处于混战,却也激发了思想文明的大爆发。能更清楚地了解文化的重要发展阶段。

《秦汉》 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大一统时期,了解这段历史,会忍不住折服于秦始皇、汉武帝这样雄才大略的帝王!钦佩项羽、韩信、周亚夫这样的英雄豪杰!从中得到对自己有益的启发

《清朝》清朝是中国几千年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王朝,也是衔接现代文明的交界时期,这段历史对中华文明的发展和转型非常重要。通过阅读本书,可以领略在马背上打天下、挺进中原坐稳皇帝宝座的大清皇帝们的风采,又能看到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不断发生变化的中华文明,更能感受在西方的舰船大炮进攻下、日益土崩瓦解的清王朝如何走向末日。这段历史也给我们中华儿女血的教训,那就是“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家强大了,才有个人的存在。……

不光是这些,冷门知识也特别多,比如:李白为什么叫李白?岳飞为什么要写《满江红》蒙古铁骑何以天下无敌?等等……充分拓展开外知识点。

帮孩子顺畅地阅读历史的“十万个是什么”让家长摆脱熊孩子粘人的“十万个为什么”。

这套书原价268元,头条团购138,一共10本包邮到家,合下来一本不到15块钱,不及一顿简餐钱就可以了解这段历史!非常划算! 这套书自己阅读送人都很合适,阅读起来也很过瘾。可以作为孩子了解历史的拓展阅读,也可以作为历史爱好者的枕边之书。

可以点下面的横条看一看参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