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重新找到爱的感觉,避免“爱无能”?这里有个小方法

如何重新找到爱的感觉,避免“爱无能”?这里有个小方法

离婚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常态,据浙江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数据显示,因“生活琐事”离婚的高达34%,排在第二的是“分居”,占30%,分别占所有离婚原因的1/3左右。

那些因生活琐事离婚的,之前应该也经历过恋爱的甜蜜。在感情升温阶段,男女双方都把自己最美好的部分展示给对方看,一旦进入婚姻,身体和心理都慢慢放松下来,双方都逐渐回归到本来的样子,生活习惯的不同,造成了双方的不适应。

此时谁也不愿意再花费精力来取悦对方,感受不到爱让他们的安全感慢慢消失。若两个人的情感还在,却因为生活琐事走向相反的路,就太可惜了。

其实,为生活琐事而争吵的背后,是情感交流的不顺畅,无法感受到对方的爱。而“分居”导致的是没有面对面的情感交流。

如果没有学会如何爱和感受爱,就算走入下一段更合适的婚姻,在面对家庭的一堆琐事时,仍然不会处理,不能好好相处。

如何重新找到爱的感觉,避免“爱无能”?这里有个小方法

1、

没有感受到被爱是什么样子?

男人努力打拼事业,为家庭的各项支出负责;女人在家照顾老人小孩,以及生活中的各种琐碎。

“男主外、女主内”,这种模范的婚姻模式,实际上隐藏着危机,男人因经济责任而感到压力越来越大,女人因过度关注家庭而忽略自己。

如果彼此之间没有交流沟通,互相不倾诉自己的感受,谁都不知道对方心里到底在想什么,那么他们之间的爱是阻隔的状态,爱是一种感觉,若感觉消失了,婚姻就走到了尽头。

电视剧《我们都要好好的》为我们呈现了这种的真相:

女主人公“寻找”为了婚姻放弃事业,在家相夫教子,即使家庭富裕,也不找保姆和父母帮忙,一个人应付孩子和一切家庭琐事。围着孩子打转的“寻找”,没有时间见朋友,不出去玩,渐渐与社会脱节,与丈夫也没有沟通交流,最终患上了抑郁。

当丈夫“向前”因为工作出色登上领奖台,开心地向妻子报喜时,却听到妻子在家自杀的消息。而此时丈夫仍然没有意识到两个人的婚姻关系出现了严重的问题,仍旧忙于公司任务。

“寻找”婚前是知识分子,出身优渥,也希望体现自我价值,她需要的是丈夫的肯定和认可,但丈夫“向前”却认为妻子这样做是本分。连闺蜜都认为“寻找”是生在福中不知福。

“寻找”自愿放弃自己来成全这个家,说明她爱“向前”,而“向前”想让家人过上富足的生活,努力在事业上攀登,说明他也爱“寻找”,但他们都感受不到对方的爱。

一堵隐形的墙横在“寻找”和“向前”之间,让他们在自我的世界里打转,而不去关注对方,这堵墙就是感受被爱的能力。

如何重新找到爱的感觉,避免“爱无能”?这里有个小方法

被爱和感受到被爱,是两回事。

例如,妈妈因为爱我,会无条件地为我做一日三餐而毫无怨言,这是她表达爱的方式;但是如果我没有意识到妈妈在爱着自己,而是习惯了,那么我就没有感受到妈妈对自己的爱。

感受是比较虚拟的东西,很难用语言来描述,不过,通过回答一些具体的问题,可以了解到自己到底缺什么。

A. 如果半夜心烦睡不着,是否有可以倾诉的人,这个人是否不仅倾听,还会真正关心你的感受,并愿意提供帮助?

B. 伴侣愿意跟你说话吗,还是翻个身说“睡觉吧”?

C. 如果一个人住,是否有人在你兴奋时一起庆祝、心情低落时陪在你身边安慰你?

D. 身边是否有值得信任的人,让你感觉安心?

E. 是否确定你爱的人能感受到你的爱?

F. 身边的人是否知道你欣赏他们真实的样子?

——整理自《感受爱》

如果对以上问题回答都是“否”,那么你所关心的人和自己可能都没有体验到被爱的感觉。

如何重新找到爱的感觉,避免“爱无能”?这里有个小方法

2、

什么行为会阻止我们感受爱?

① 专注于自己头脑中的事

就像电视剧《我们都要好好的》中的“寻找”和“向前”一样,他们都努力地扮好自己的角色,却忘记了当初他们是因为爱彼此才走到一起的。

② 沉迷于虚拟世界

你有多久没有体会到和家人、朋友畅快聊天的喜悦了?

5G、AI时代的来临,让身边大人小孩全都沉浸在手机中的世界。当我拖着行李箱,带着宝宝疲惫地回到娘家时,希望和家人一起体验团聚的快乐。却发现,兄弟姐妹和孩子们,全都被手机控制,说话时眼睛也不离开手机。

这让自己感觉不被亲人喜爱,回家的幸福感也降低了很多。

微笑、皱眉、撇嘴的表情,拍手、耸肩等这些肢体语言,有时候比语言更能表达彼此之间的感受。

例如,有时候宝宝会盯着妈妈说“妈妈不要生气!”,妈妈说“没有啊,我哪里生气了?”,并且非常肯定地跟宝宝说“我没有生气”。

不过,妈妈的表情早就出卖了自己,因为妈妈不喜欢宝宝的一些行为,虽然没有表现出来,但在压抑情绪的时候皱起了眉头,所以宝宝从表情中发现:其实妈妈在生气。

反之,宝宝也会敏感地捕捉到妈妈脸上快乐的表情。

如何重新找到爱的感觉,避免“爱无能”?这里有个小方法

③ 药物

SSRI是一种有效抵抗抑郁的药,可以平复抑郁症患者的情绪波动,使其避免做出一些过激行动。

但是抗抑郁类的药也有严重的副作用,它会使患者的情绪变得迟钝,干扰和亲人之间的情感交流,而抑郁患者最需要的就是情感的唤醒和爱的感受。生活中能够感受到被爱和被关心的人,一般都不会抑郁。

④ 一心多用

曾参加过一个培训班,有个学姐说她可以一边看电子书、一边回信息、一边贴面膜,同时还写着课程总结,并且引以为傲,当时很多人都佩服她的学习能力,感叹自己的不足。

为了跟她看齐,我曾一边洗衣服、一边打扫卫生、一边做饭,同时听书,等做完全部的事,发觉自己听书中间想记录下来的灵感全部消失了,想要找回它需要重新听一遍才行。这样做事的效率不仅没有提高,反而下降了很多。

如果没有一心多用的能耐,就不能逞强,就算完成了所有的事,心中也不是快乐的感觉,而是卸掉包袱的感受。

当沉浸在过多的任务中,或者大脑中总是思考和计划其他事时,和家人之间就没有真正的交流,我们的心不在焉会让家人感觉不被爱。

如何重新找到爱的感觉,避免“爱无能”?这里有个小方法

3、

如何提高自己感受爱的能力?

如果我们没有感觉到被爱,就很难让别人感觉被爱——《感受爱》

当自己缺乏感受爱的能力时,就很难把真正的爱给出去。我们很爱家人,但如果无法跟自己建立情感联结,也就无法跟他们建立情感联结。

紧张焦虑的情绪、巨大的压力,会阻碍我们感受到家人的爱,当然,也无法获取被爱的感觉,不过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小技巧来缓解压力和焦虑的情绪。

① 找人倾诉。

当有人不带任何评价地倾听我们说的每句话,肯定和认同我们的感受,就会快速地缓解当下的压力。

我们需要寻找的是一位情绪稳定、能够温柔的看着我们倾诉的人,而不是随意打断和给予建议的人。

心理治疗师之所以能解决人们的压力和情感问题,很大程度上是拥有很好的倾听能力。

② 户外运动,瑜伽。

通过大汗淋漓的运动,可以排出身体毒素,释放压力。这就是为什么运动后,会感觉身体轻松、心情愉悦。

瑜伽可以改善形体、缓解压力、放松心灵,持续练习最终达到身体、心灵、精神的和谐一体。

如何重新找到爱的感觉,避免“爱无能”?这里有个小方法

③ 培养感觉偏好。

回想一下小时候,碰到紧张或恐惧的时刻,是通过什么方式让自己镇定的。当找到一种感觉能让自己既平静又充满能量时,就花时间去感受和领悟。

听觉敏感的人在听到自己喜欢的音乐时,会立刻平静下来。触觉敏感的人,在感受到特殊物品的抚慰时会安静下来。嗅觉敏感的人在闻到某种气味时,会立刻放松下来。视觉敏感的人,在看到某福图画、某种颜色或特殊场景时,可以瞬间平静和放松。

以上每一种减压方式都有独特的效果,我们需要找到自己喜欢的方式,长期坚持并养成习惯。

不过,只用一种方式不能应对所有的压力,若遇到突发状况,不能立刻去倾诉、运动、体验熟悉的感觉时怎么办?

我们需要借助冥想,来帮助我们保持持续的放松和情感的专注。

如何重新找到爱的感觉,避免“爱无能”?这里有个小方法

⑤ 冥想。

冥想的好处很多,可以减少不良的情绪体验、缓解疼痛、减轻压力等等。

不过,任何一种冥想方式对我们都是挑战,因为它需要专注于自己的感觉和情绪。当冥想中遇到悲伤或愤怒的情绪时,有的人会害怕面对负面情绪,无法专注于感受。

普通人要想学会冥想,要先学会以上那些快速释放压力的方法,等负面的情绪体验不再是一种压力时,再下功夫练习冥想。或者直接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忙。

当我们的身体心灵都处在放松的状态时,才能感受到“我是否被爱”、“爱在哪里”。

还记得小时候仰望星空的画面吗?当我们躺下来安静地注视星空,感受来自宇宙的浩瀚,那一刻整个身体和心灵都是放松的状态。

多去寻找和体验这样的时刻,本身就是一种疗愈。

如何重新找到爱的感觉,避免“爱无能”?这里有个小方法

4、

如何践行感觉被爱?

珍妮·西格尔博士根据多重迷走神经理论、积极心理学、生物神经科学和情绪智力理论,整合、提炼出一套释放压力、重新与他人建立联结的练习指南,让我们重新获取“爱的能力”。

指南分AA/CC/RR三大部分:

① AA(assess and assess),即先评估自己,再评估他人。

·放慢脚步,评估自己的压力水平、情绪意识和环境,。

·花时间评估他人在当下环境中的压力水平和舒适程度。

动物在遇到威胁的环境时,会条件反射地进入战斗或逃跑,AA则相反,需要放慢脚步,来体会自己和他人的情绪状态。

② CC(communicate and connect),即沟通

联结

·提醒和他人建立信任,倾听情绪、情感,带着问题沟通。

·阐明自己问题、感受的同时,不脱离他人的感受。

带着双方的问题和感受沟通,创造安全的交流环境,会使他人和自己之间互相理解,进而建立联结。

③ RR(reframe and respond),即重塑反映

·重塑对环境和情绪的认知。

·调整认知,用行动作出反应。

大部分的人际关系问题,需要不断调整才能正向发挥作用,困难的问题很少有简单直接的解决方式。

以上方法,在感受双方的情绪同时,做到有效的沟通

,并重新和对方建立联结。

希望我们都能学会“感受被爱的能力”,拒绝做情感中的“爱无能”者。

作者:沐茶夕小座,自媒体作者,喜欢阅读,关心女性成长,愿你在温暖的文字中感受到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