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就業壓力山大 2020年應屆畢業生到底應該去哪

每年3月、4月都是高校應屆畢業生春季招聘的黃金期。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破了今年春招的正常節奏,也讓很多面臨畢業求職的大學生紛紛感嘆:“我太難了!"

當前就業形勢

高校畢業生數量逐年增加畢業生面對的是累計兩年的1709萬應屆畢業生及164.43萬的海歸人才。

2019年第一季度起大環境遇冷,導致許多專業的實際就業情況不樂觀,崗位含金量較低,待遇較差……95後的平均跳槽週期為7個月,這種情況致使某些特定專業的畢業生離職率在眾多其他專業畢業生中“出類拔萃”。

疫情對於我國整體經濟的衝擊,是無法估量的。

先就業,再擇業成為主流。

19年整體來看,全國的就業形勢下滑階段,互聯網和實體企業頻繁倒閉,京東、騰訊、百度、阿里巴巴、華為等企業19年頻繁裁員,就業率頻繁下滑,很多企業出現資金倒掛狀態,欠薪、未上五險一金企業頻繁出現,人心惶惶。

19年,年底,國家又出臺政策,專項整合p2p平臺和縮緊銀行貸款,工廠也出現提前停工,剛一過元旦,就出現了大量返鄉大潮,19年大家議論最多的就是:今年公司出現緊張,公司裁員千萬別是我,公司報銷幾個月不發放問題,吃住上漲,賺取薪資不夠花銷,甚至很多身邊裁員下來的,或者裸辭幾個月找不到工作。

19年全年全國大約裁掉多少人,京東裁員8%,騰訊裁員 10% ,蘇寧裁員 10%,keep裁員15%,滴滴裁員15%,知乎裁員 20%,科大訊飛裁員30%,網易裁員35%,美團上海裁員50%,ofo裁員50%,華為年底報道裁員7000人,還有許多沒有報道出來的裁員和倒閉企業沒有計算。

日前,人社部、教育部等五部門也聯合印發通知,鼓勵高校和用人單位利用互聯網進行供需對接,實行網上面試、網上籤約、網上報到。目前防控疫情進入關鍵階段,為助力保障畢業生平穩順利找到好工作,人民網通過人民智雲APP推出大學生就業服務平臺,為企業與高校提供“雲端見”一站式就業對接服務,以有效紓解企業用工荒與高校畢業生求職難的困局。

逆境中的生機,如何應對當前就業形勢

2019年經濟環境的複雜變化,對部分行業招聘活力著實產生了不小的影響。表現相對平穩的是:教育培訓、互聯網/電子商務、計算機軟件、電子技術/半導體/集成電路為代表的信息技術及科技產業。

7條建議:

1調整心態

雖說瘟疫影響了就業,但我們相信是短暫的,而且被影響的不止一個人。以樂觀的心態面對。尤其又是畢業季,就業、畢業等各種事情摻雜在一起,剛好最近又是各大學校論文中期答辯的時間,會很煩躁。這段時間,調整心態很重要,讓自己積極、樂觀的去面對現狀,尋找新的方法改變現狀。

2儘快完成畢業論文等事項

讓自己滿足順利畢業的條件,心裡不慌,才能從容面對“最難就業季”。

3參加招聘

適當的“廣撒網”,不要錯過任何一個自己覺得還不錯的求職機會。如果是有進入複試的希望,做兩手準備,複習的同時,選擇合適自己的求職崗位去面試。

當前主要是解決大學生就業時尋找工作的能力,即就業信息蒐集能力,簡歷製作與求職技巧。

途徑:網絡,熟人

4考研考研

考研也同樣是機會,選擇考研之前,一定要對自己的情況做綜合分析,並不是所有考生都適合二次或者多次考研。

5考證

考研的主要目的想必不少小夥伴們都一致,正如前文所說升學歷,無外乎是提高自己的競爭力,方便於以後工作。作為一個對於各類證書瞭解頗多的人,很多證書的價值,不會比一張碩士學位證書差.

財會方面比如ACCA國際註冊會計師

大多就職於外資會計師事務所、銀行、保險公司和其他跨國企業、大型國內上市公司。並且其中,更有很多會員在國際性的大企業當中擔任著財務經理、財務總監、總經理等十分重要的高級管理職位。

據官方的調查顯示,ACCA會員的年薪集中在10萬至80萬之間,部分會員的年薪更是達到了100萬到150萬,遠高於市場上普通財務人員的收入,並超過研究生以及MBA畢業生的平均年收入。

6

參加公務員省考

這種選擇是很多家長們的希望,穩定、薪水不錯、有面子等都是考公和事業單位的選擇因素,如果童鞋們自己也認可就完全沒問題,而且一般省考、國考時間也差不多,抓緊時間做幾套卷子或者突擊上個補習班也許機會也在前方,快速蒐集資料,不要錯過任何一次機會。

對於大學生來說,能與考研相提並論的,恐怕只有考公務員了。僅國考報名人數便超過110萬人,如果加上各地省考報名人數,公考大軍要遠超考研大軍。

7

出國留學

第四種是出國,既然考研也是為了深造,留學當然也是一樣的,有條件的話,這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對於考研失利的考生來說,目前首先要做的是準備託福、雅思或GMAT成績。考生如果預感到成績不好並立即準備語言考試,且能考出託福85分或GMAT650分,還可以申請美國綜合排名130左右的大學;考研成績公佈後,考生如果能考出託福80分或GMAT600分,還可申請美國綜合排名200左右的大學;對於無法考出合適語言成績的學生,可以考慮雙錄取或者直接去美國讀語言,語言通過之後再升讀研究生。

最後歐皇本歐想說一句,選擇在於個人,考研也好,其他選擇也好,都是為了今後的人生.

今年大底好好活著才是王道吧!

2020年碩士研究生報考人數達到341萬人,比上年增加了51萬人。而2019年的錄取人數為80.5萬人,算上今年擴招18.9萬人的話,2020年錄取人數勉強達到100萬人。

剩下的200萬人依舊要匯入“搵工大軍”中進行廝殺。關鍵是,內地研究生考試初試已於去年12月完成,現在半路去考研究生就別想了。

而對於計劃專升本的人來說,何時能參加考試還是未知數。另外一方面,隨著高校不斷的擴招,就業壓力只會越來越大,拖的越久找到工作的幾率就越低。此外專升本的含金量本身就不高,對未來找工作不會帶來更有益的影響。


這一切讓人想起了流浪地球中的那句臺詞:

“起初,沒有人在意這場災難,這不過是一場山火,一次旱災,一個物種的滅絕,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這場災難和每個人息息相關”

其次是發現工作內容並非期望。

疫情下就業壓力山大 2020年應屆畢業生到底應該去哪

大學主要集中於理論知識的學習,而少有涉及實際就業的實踐。有很多畢業生就業後,才發覺本專業的工作內容並非自己期望,因此很多人會選擇離開本專業,選擇轉行,排除個人因素,我們不難發現,低在職時間,高離職率主要來自於 畢業生自身期望與實際情況的的落差 。畢業生對於崗位瞭解有限,因此入職後,往往容易形成一定的落差,導致離職。

公司規模公司風評工作環境職位具體內容等。在瞭解充分後再做出選擇,以免幾個月後“校招”變“社招”,白白浪費了一次機會。

疫情後:可能出現階段性失業潮

逆境中的生機


相較於2017與2018年間的平穩變動,不難發現2019年經濟環境的複雜變化,對部分行業招聘活力著實產生了不小的影響。常年佔據榜單前三位的金融/投資/證券行業下跌2位,位列第五;保險業也從2018年的第八位下降至今年的第九位。

個人如何應對

1、永遠保持危機意識。

2、不要把不靠譜的兼職當成你可以依仗的第二職業。年薪30萬的兼職可以忽略這一條。

3、公務員很不錯,有編制,工作體面,

4. 學點東西。盤算一下,自己準備去哪裡工作,有沒有合適的崗位?崗位要求是什麼

但儘管如此,疫情期間經濟全面停擺對就業市場的衝擊是不可逆的。雖然各地政府鼓勵開通互聯網線上招聘平臺,但拉勾招聘調研報告顯示,有超過5成的受調查企業表示將暫緩招聘需求和麵試邀約計劃。64.22%受調查企業認為線上面試僅能應對前期的人才篩選需求,線下面試終是不可獲缺的關鍵環節。這勢必導致求職時間的拉長和求職難度的增加。

據記者瞭解,目前全國各大高校都會獨自或者聯合舉辦“2020屆畢業生空中雙選會”,目的是拓寬高校畢業生就業渠道,在學生註冊審核通過後就可投遞簡歷,用人單位進入“學生大廳”查看所有已投遞簡歷,然後可向合適學生髮起文字或視頻溝通。視頻掛斷後,單位給出面試結果“合格”或者“不合格”等相關備註,以便學生查看。

繼續讀書成為畢業生的熱門選擇。根據教育部公佈數據,2020年高校研究生報考人數最終確定為341萬人,比去年多50萬人。教育部副部長翁鐵慧表示,今年計劃將研究生擴招18.9萬人,專升本擴招32.2萬人,並推動高校科研院所設立科研助理等崗位,增加博士後崗位規模。

企業勒緊褲腰帶過日子

“2020年校招競爭異常激烈,線上線下總計收到8400多份簡歷,招錄比例是1:210,某些崗位競爭甚至比公務員還激烈。”深圳一家互聯網公司的HR在社交平臺分享自己今年的招聘見聞。

疫情下就業壓力山大 2020年應屆畢業生到底應該去哪

是否留下來還得看個人能力 

港股上市公司卓越教育董秘朱常敘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我們今年的校招和社招是如常進行,今年校招有1000人,社招有600人,沒有因為疫情減少,反而還加大了對一些好學校的校招力度,排QS(世界大學綜合排名)100名的我們還招了40多個,今年人員招聘還相對容易點,因為就業形勢嚴峻,好學校投遞的簡歷也多,現在招聘線下轉為線上,學生就業心態也會更珍惜offer一些。” 北極光創投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企業此前每年都有春招和秋招慣例,受疫情影響,今年春招計劃有變,也縮減了崗位需求。公司會在個別高等院校通過校招方式招聘實習生崗位,不過,是否能留下來還得看個人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