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疏遠的方式,從沉默開始

成年人疏遠的方式,從沉默開始


成年人疏遠的方式,從沉默開始

微博有個話題,是關於#成年人彼此疏遠的方式#

比起小時候搶零食搶玩具的大聲嚷嚷,成年人疏遠的方式,更多像是默契。

不諳世事的孩子,總喜歡把喜怒哀樂寫在臉上,把情緒掛在嘴邊。

“我不跟你玩了!”

“我再也不跟你做朋友了!”

通過張揚的方式,來宣示一段友情的開始或結束。

而成年人不同,成長是一個越來越沉默的過程。

因為我們越來越害怕受傷,擔心付出的熱情得不到回應,更怕自作多情。

所以當其中一個人有疏遠的意思,另一個人察覺到對方的淡漠後,友情便迅速冷卻,雙方默契地抽身離開。

即使有旁人問起,哪怕心裡覺得難過,也會裝作滿不在乎地說:挺好的啊,就那樣啊。不再把某個朋友當成自己的軟肋,怕自己努力挽留也得不到想要的結果,所以搶先一步離開,跟自己說算了。

大家曾經彼此靠近,而後又沉默地疏遠。

昨天可以當面指出你的缺點,今天也可以裝作看不見。

一起分享快樂分憂苦惱的朋友,到了某天也會覺得無話可說。

來年陌生的是昨日最親的某某,是最稀疏平常的事情了。

成年人疏遠的方式,從沉默開始

有個朋友,當年讀大學的時候,和某個舍友是交情最好的。

一起上下課,去飯堂打飯,一起出門遊玩,分享心事,甚至同去對方的家吃飯做客。

但因為一件借錢的小事,兩人心裡開始有隔閡。

舍友跟她說,自己需要換新電腦,但目前沒有這個錢,又沒有兼職收入可以補貼,需要借兩千。

同是學生的時候,朋友也沒有更充裕的資金可以提供幫助,因此拒絕,並跟她說:“你可以先找家人商量,或者分期,到時候找兼職再慢慢還。”

不料她舍友一聽這話,就黑臉了,並說:“我們的交情,你還信不過我嗎?”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這個舍友見了她就躲,也不再喊她一起出門上下課。

更沒有交心溝通過了。

在一段時間以後,這個朋友,從其他人口中聽到了關於自己的一些八卦小料。

朋友對此段友情有憤怒,也有感慨,而後,成了漠然。

在剛進入校園,身邊朋友重新更換的時候,你以為你遇到了難得的好朋友。

而褪去友誼的外衣,當友情暴露在利益和信任,甚至是過分要求對方給予的情分的衝突下,一段正在升溫的感情,瞬間就蒸發了。

成年人疏遠的方式,從沉默開始

不僅僅是身邊有許多朋友,在沉默地疏遠著彼此,在知乎上,我們也可以窺探到許多人的故事。

有個叫@顧春秋的網友分享了他的故事。

高中時期與他玩得最好的朋友,因為兩人去的學校不同,導致距離分開。

因為選擇的生活方式不同,兩人之間,也漸漸沒有了共同話語。

他在忙於社團活動的時候,朋友卻興高采烈地告訴他又出了一款新遊戲;

他抱怨寢室關燈太早,而作業沒有完成的時候,朋友嫌棄宿舍的網絡太差,只能去網吧通宵打遊戲。

無論是開心也好,難過也罷,一開始能感受到對方的心情,像以前一樣聊天視頻,都是再正常不過的相處程序。

而到了後來,聊天的內容逐漸變味,話題不再相同,從以前的停不下來,到後來的冷場尷尬。

他想起高中化學課走神被點名提問的時候,朋友在旁邊悄悄提醒的場景,如今只能感嘆一句,這日子好似硝酸溶於水,一點一滴,慢慢消逝。

接踵而至的,是雙方的世界裡,都有了各自的朋友,也有了自己的圈子。

兩人就像相交線,在達到最親密的重疊後,漸行漸遠。

“每個人都走在人群裡,你走得離我遠了,就會離另外一些人更近了,未必不是好事情。”

成年人疏遠的方式,從沉默開始

成年人的朋友圈,都在發生什麼?

交往的對象不再是純粹的有話聊,人與人之間的層次區別越來越大。

儘管一路走來我們認識了很多人,朋友圈也是一片繁榮熱鬧的景象,但這繁榮下難免有價值觀的分層。

有的人喜歡八卦熱鬧,有的人對生活積極向上,有的人則是滿滿的抱怨和負能量。

於是在盤根交錯的朋友圈中,有的人羈絆更深,而有的人,慢慢疏遠,成為了熟悉的陌生人。

“睡在我上鋪的兄弟,你來的信寫得越來越客氣。”高曉松寫的這首歌,真實地寫照了我們每一個人。

從求學到畢業,從工作到結婚,不同的時期,身邊的人在不斷地更新換代。

社交圈,大了又小,明瞭又暗,你沿著自己的人生軌跡走,有的人走得很慢,有的人走得很遠。

但我們遇到的所有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即便彼此相處的過程中,有默契,有摩擦,但都是不可替代的。

行走在人生的軌道上,周遭都是新的面孔,人生變幻無常,友情亦是如此。

但我們依然可以期待,無論是過去還是未來的朋友,也許明天,依然有新的故事會發生。

今日討論

你認為成年人的疏遠方式是怎麼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